摘要:當今人類面臨著嚴重的生存環境危機,植物在改善城市環境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更是整個生態環境的主體。園林綠化的地位不斷提高,園林事業得到迅猛的發展,植物是園林景觀營造的主要素材,園林綠化能否達到實用、經濟、美觀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等。本文結合在園林景觀一線工作多年的經驗,簡單論述了園林景觀中植物的選擇、配置、作用。
關鍵詞: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植物選擇
1、引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大力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園林城市和花園城市。以植物為設計素材進行園林景觀的創造是風景園林設計所特有的。有生命的植物材料與建筑材料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合理利用植物生態習性,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等,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形色等自然美來創作植物景觀。
2、城市園林中植物材料的合理選擇
《晏子春秋·雜下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在植物的選擇上,必須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地形,氣候,水土,空氣環境等,總結起來具體有以下幾點:
⑴對不同的立地光照條件應分別選擇喜蔭,半喜蔭,喜陽等植物種類。
⑵多風地區應選擇深根性、生長速度快的植物種類,并且在栽植后應立即加樁拉繩固定,風大地方還可以設立臨時擋風墻。
⑶在地形有利的地方或四周有遮擋并且小氣候溫和的地方可以種植一些稍微不耐寒的種類,否則應選用該地區最寒冷的氣溫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的植物種類。
⑷受空氣污染的地區還應注意根據不同類型的污染,選用相應的抗污染種類。
⑸對于不同PH值的土壤應選用相應的植物種類。
⑹低凹的濕地、水岸旁應選種一些耐水濕的植物,例如水杉、垂柳、楓楊、木槿等。
3、園林景觀中植物的配置原則及模式
完美的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既滿足植物與環境適應性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
3.1植物的配置原則
⑴生態原則
在現代園林的設計中,由于人們對自身生存空間的環境質量和舒適度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利用植物調節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綠視率成為園林綠化的首要任務。利用生態學原理,合理選擇植物種類.精心配置,從而大大提高綠化成活率,形成高質量的綠化景觀。
⑵藝術原則
園林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但從其表現形式發揮園林立意的傳統風格及特色來看,又是一門藝術學科,涉及到建筑藝術、詩詞小說、繪畫音樂、雕塑工藝……植物配置也必須遵循形式美原則。任何成功的藝術作品都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藝術也是如此。
⑶季相原則
植物景觀中季相是極為重要的,講究春花、夏葉、秋實、冬干,通過合理配植,達到四季有景。宋朝歐陽修詩曰:“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后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賞,莫叫一日不花開”,這種“紅白相間”、“次第花開”的配植方式是值得提倡的。此外園林工作者不僅僅要會欣賞植物的季相變化,更為關鍵的是要能創造豐富的季相景觀群落。現代園林要汲取傳統園林的精華,與當代的藝術和現代人的需求相統一。
⑷功能原則
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還應從園林綠地的性質和功能來考慮。如為了體現烈士陵園的紀念性質,就要營造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在選擇園林植物種類時,應選用冠形整齊.寓意萬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亦應多采用規則式配置中的對植和行列式栽植。總之,園林中的樹木花草都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園林綠地的實用功能和防護功能上的要求。
3.2植物的配置模式
⑴自然式
自然式是根據地形與環境來模擬自然景色的綠化模式,從植物的配置到活動空間的組織、地形的處理等都以自然手法來組織,形成一種連續的自然景觀組合。自然式植物配置,一方面講究樹木花卉的四時生態,植物的自然形象與建筑、山、水的配合關系;另一方面則追求大的空間內容與色彩的變化,強調整體的景觀效果。并注重植物層次、色彩與地形的運用,形成變化較多的景觀輪廓與層次,在四季之中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形成生動活潑的氣氛,增強街道的空間變化。
⑵混合式
混合式是指布局注重自然與規則的統一與分離,在統一之中求得共融性,分離之中求得對比。因混合式兼具自然式與規則式兩者的特點,所以變化較多,在景觀中注重點的秩序組成。混合式的空間構成,在點的變化中形成多樣的統一,同觀者之間的距離可更近一些。它不強調景觀的連續性,更多的是注重個性的變化。因此,在城市園林植物景觀中,混合式的手法較多地應用于城市街道綠化景觀變化豐富的區域。如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街道園林植物景觀。就是將修剪成形的喬、灌木植物規則式布置并與自然式布置的草本及灌木相結合,創造出宜人的景觀。
⑶多層式
沿路兩側布置多行落葉喬木、常綠樹、灌木和綠籬,形成高低不同,色彩各異的層次。特別是常綠樹和花灌木能顯露觀賞的特色,行進在路中可產生整齊中富于變化的感受。在用地上可根據層次的多少安排相應的面積。多層式不僅在景觀上起到美化街道環境的作用,同時也為城市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的生態環境。由于是喬、灌、草等植物相結合運用的一種布置手法,如同一床厚棉被,將灰塵、噪音等污染物和其他給人造成傷害的污染源隔離開來,這種布置手法多運用到街道路幅較寬的街道中。
4、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發揮的作用
4.1利用園林植物表現時序景觀
園林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勁。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同一地點在不同時期產生某種特有景觀,給人不同的感受,體會時令的變化。
4.2利用園林植物形成空間變化
植物本身是一個三維實體,是園林景觀營造成中組成空間結構的主要成分。植物造景在空間上的變化,也可通過人們視點、視線、視境的改變而產生“步移景異”的空間景觀變化。園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間的變化,也易使人產生新奇感。
4.3利用園林植物創造觀賞景點
園林植物作為營造園林景觀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獨特的姿態、色彩,風韻之美。不同的園林植物形態各異,變化萬千,既可孤植以展示個體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構圖方式配置,表現植物的群體美,還可根據各自生態習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營造出喬、灌、草結合的群落景觀。色彩繽紛草本花卉更是創造觀賞景觀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種類繁多,色彩豐富,株體矮小,園林應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擺放組成花壇、花帶,或采用各種形式的種植缽,點綴城市環境,創造賞心悅耳的自然景觀,烘托喜慶氣氛,裝點人們的生活。
4.4利用園林植物進行意境的創作
利用園林植物進行意境創作是中國傳統園林的典型造景風格和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植物栽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很多詩、詞、歌、賦和民風民俗都留下了歌詠植物的優美篇章,并為各種植物材料賦予了人格化內容,從欣賞植物的形態美升華到欣賞植物的意境地美,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5、結束語
園林植物配置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園林學、植物學、生態學、環境學、生理學、林學、美學等多種學科的密切配合。總之,必須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地審視城市綠化樹種的現狀與發展,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必須合理的進行園林植物配置,這是建設好園林綠地的關鍵。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為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和構建和諧人居環境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