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道工程作為水利工程改造和建設的主要對象,其在改造建設的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破壞。為了確保生態環境和水利規劃能夠得以協調可持續發展。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積極引入生態環保理念尤為重要。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重點探討了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生態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應用
河道的生態化整治主要是在改善河道功能的同時改善河道生態環境。過去人們是依水而居,人們被動的去適應水環境。而隨著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隨意改造和整修河道,讓水環境來遷就人們的居住環境。這樣做在短期看來確實能起到改善居住環境的主要目的,但是從長遠來看,人為的改變河道功能,不注重環境保護,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嚴重的威脅著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安全。因此在河道治理過程中積極引入生態環保理念十分重要。
一、生態水利的介紹
傳統的水利工程重視對水流進行控制為人們的用水、防洪、發電、航運等服務,雖然水利建筑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導致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失衡發展。生態水利指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既考慮了水利樞紐的建設,也考慮了生態系統的建設的水利系統。河流是這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不僅對人們的需求進行了滿足,還確保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二、生態水利的河道治理優勢
傳統的河道治理方式比較單一,對河道周邊的自然景觀和河流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為了達到河道治理效果達到最佳,實現生態環境的和人類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將生態水利理念融入到河道治理工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態水利方案措施,對改善水環境極其周邊的生態環境是現代河道治理工程的新舉措、新思路。之所以將生態水利的理念思想同河道治理工程相融合,主要是生態水利具有以下優勢。
(一)有利于形成穩定良性循環的河道生態系統
生態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是根據河道周邊的自然地形、地貌、水及水生物等通過科學配置將河道、河堤周邊植物及水中生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穩定良性循環的河道生態系統。生態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工程,對河流中的水生物及河道周邊的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和繁衍生殖的環境。河道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河道兩側的植被進行恢復。河道兩側的植被作為河道和河岸的生態過渡帶,河岸生態緩沖帶的邊緣效應極其明顯。
(二)有利于提高河道水流的自我凈化能力
生態水利理念下的河道治理可起到凈化河道有機污染物,提高河道水流自我凈化能力的作用。有機物是河道水域中的真菌和細菌的主要食物,有機物在氧化作用下造成污染破壞進而分解為無機物,被河道水域中的藻類吸收,藻類在光合作用下在水中和空氣中釋放氧氣,滿足水體內好養生物的生長需求。在這樣的循環模式下,河道水體自身就能凈化,降低水域的污染程度,使污染的水域變得清澈,為河道水域中的魚蝦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也給河道周邊鳥類提供了食物豐富的覓食場所。
(三)有利于防范水土流失
基于河道兩層的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使得河道兩側的植被能夠在河道土壤內細小孔洞滲出的水的供給下正常生長,同時植物在充足的水源下,其根系則變得更加的發達,很好地起到了固土的作用,即使在雨水的沖刷下,不至于造成較大的水土流失。
三、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一)生態河堤的建設
生態河堤指的就是人工恢復自然河堤時的人工護岸,不僅維持了河床本來的作用,還考慮到了滲透性,對河流和河岸之間交換和調節水分作用進行保證,還可以抗洪。通常來說,生態河堤主要分為:自然原型護案,一般是利用植物對河堤進行保護,例如,水楊、流水等;自然型護岸,和自然原型的護岸相比缺少大然材料的護底;人工自然型護岸,和自然型護岸相比多了混凝土等,防洪功能較好。通常來說,設計生態護岸主要遵循的原則:經濟性,也就是既保證了相關的功能,也使工程的造價降低;協調性,也就是將剛性結構盡量降低,促使工程的環境更加優美。
(二)自然化河流的建設
自然化河流的建設指的就是治理河流時不僅要維持、重現和創造出原始的河流自然風貌,還要實現河流的水系作用。建設自然化河流不僅僅是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也可以發揮出河流防洪抗澇的作用,還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人們損害河流環境,促進自然和人類的和諧發展。在建設自然化河流時,建設水邊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空間環境、生物環境和水環境。
建設自然化河流的原則就是在盡量接近自然的同時創設出多樣的環境,比如,設計河岸線時使其為不規則型,顯示出河流結構的多樣化;最大程度的和自然相順應,比如,在治理河道時要分區域,分階段,能利用自然動力就利用自然動力,適宜彎曲的就彎曲;建設綠化的網絡,河流在生態系統中是比較孤立的,所以需要使水和綠化交叉;構造的河流景觀要簡潔,多多利用自然的植被和材料,促使河道形態更加原生態。
(三)通過動植物生長提高水評自凈能力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可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生物膜法技術及生物操作等技術來修復遭受污染破壞的水體。通過水體中各種生物的轉化和轉移及分解的方式提高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并結合河道水環境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在不造成水體生態系統穩定的基礎上多種植植物和放養水生動物,豐富河道水環境資源,為人們提供多感官的愉悅享受。此外作為城市河道,不僅僅需要防洪等作用,還具有美化景觀的作用,在生態水利構建河道建設時,需要考慮到河道周圍的景觀建設。可通過栽種花草,美化水面來實現。
(四)構建水生動物種群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應用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保證河流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原則。提高流域的物種數量和種類,從而保證河流內部生態平衡和穩定,具體的措施就是構建有效的水生動物種群,提高水生生物的數量維持平衡和發展,比如可以適當提高鮑,螺,螂的種群數量,這些生物在以消費浮游生物和流域水內垃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河流內循環有效地保證河道建設的生態發展、維護生態平衡。
四、河道整治注意的問題
河道的整治應該要與河道的景觀設計相輔相成,在滿足河道的必須功能之外,應該要把河道變成是城市的景觀之一,設計打造出令人身心愉悅的河道環境,在護岸的基礎上要多在河道邊上種植形狀、美感相結合的草本植物,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圈,從而保護河道環境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體現一個美的自然景觀效果,而不是一味的考慮單方而的原因,要考慮到多方而綜合的效果,使得人景合一。
河道的整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后期的養護工程更加是一個長期持之以恒的工作,這包括有河道的保養,河道生物的檢測。所以要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維護,及時發現植物、生物的生態問題,通過對河流水質的檢測,對生態環境的評估,為河道的系統和資源的使用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時河道作為城市水的使用,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環境保護、河道打撈等問題上,也要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監督,以防河道被污染或者是遭到人為的破壞。
總之,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在滿足人們正常使用水資源的基礎之上,采取生態環保的措施進行河道治理。生態水利更加注重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讓人們能夠更加親近自然。同時生態水利尊重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規律,積極發揮生態效益,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谷曉存,劉景春,吳慶偉.城區河道治理與環境協調共處的嘗試[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02)
[2]沈炳良.概論如何使城鎮河道治理實現生態化[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71)
[3]楊林青.淺析河道治理中的生態化建設[J].民營科技,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