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路基排水效果影響著公路的質量和使用時間,路面積水會導致瀝青與膠料結合力降低,從而路面的輕度和穩定性將下降更為重要的要注意深入路面的毛細水,影響公路的整體質量。對于不同的路基應有不同的排水設施,將路面排水與地下排水相結合,有利于保持路基穩定。文章主要對公路路基排水設計要點及注意事項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公路;路基;排水;設計
1公路路基排水的內涵及相關內容
公路路基排水施工人員通過一些手段排地表水、地面水以及地下水,以確保路基的使用壽命以及穩定性。地表水的來源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一是雨雪直接降落在路基表面。二是路基表面由于雨雪形成的地表徑流。三是路基上面流水貫穿路基表面形成的地表徑流。在路基排水工程中,對于地下水的處理占重中之重。而地下水可以嚴重影響路基的穩定性,它的形成原因相當復雜。首先來源于地面降水的下滲,由于這些滲漏的水沒有達到透水層的上層流水以及局部隔水層的上層流水,將會嚴重影響路基的穩定性。其次是地下第一隔水層上面的潛水,然后沿著基巖的縫隙流入地下,除此之外,還有溶洞的溶巖水。
地面水會對道路的路基產生沖刷和滲透,沖刷可能導致路基整體穩定性受損害,形成水毀現象。而滲透進入路基土體的水分,會使得土體濕度過大而造成路基強度的下降。地下水則會使路基濕軟,降低路基的強度;嚴重的甚至會在某些地區引起凍脹、翻漿或邊坡滑坍。因此路基排水的作用就是保證路基范圍內的土基的濕度保持在一個較低的規范范圍,使得路基處于干燥的狀態,以便確保路基擁有足夠的強度以及穩定性。
2公路路基排水設計注意事項分析
在公路路基排水設施過程當中,排水設施的任務和分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排水設施任務。首先要控制好公路路基排水設施施工區域內含水量,若是公路路基排水設施施工區域內含水量過高,將會引發邊坡坍塌和土質的松軟等現象,導致道路的路基容易發生沉降現象,甚至在北方的一些寒冷的地方,甚至會發生凍害。其次是一定要處理干凈高速公路的路面積水,尤其是在多雪或者多雨的季節,若是不及時處理路面的積水,地面上容易形成一層薄冰層或者水膜,地面會失去抗滑性,降低了路面的安全系數,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第二,排水設施的分類,對于排水設施的分類,主要依據高速公路排水設施的職能和所處位置進行分類,一般分為路基排水設施和路面排水設施。對于路面排水工作的安排為:由中央分隔帶排水系統和路肩排水系統共同完成。然而路基排水通常分為地下排水設施以及地表排水設施。首先是地表排水設施,它主要由邊溝、排水溝、截水溝、急流槽以及跌水構成,并且主要負責把停留在路基表面的水清除干凈。其次是地面排水,它主要分為永久性排水和臨時性排水,在工作中二者通常相互配合,以便排水的雨水及時流入自然溝渠中,同時也要避免水溝出現淤積現象,避免對路基造成沖刷影響。除此之外,當地下水位比較高時,通常使用疏導、截斷以及隔離等措施,其中地下排水設施主要有盲溝、滲溝、滲井、排水溝、槽溝以及明溝組成,避免對路基造成影響。
3公路路基地面排水設備設計要點
3.1邊溝
一般設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側或低路堤的坡腳外側,多與路中線平行,用以匯集和排除路基范圍內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平坦地面填方路段的路旁取土坑,常與路基排水設計綜合考慮,使之起到邊溝的排水作用。邊溝的排水量要通過當地降雨及匯水面等進行水文和水力計算,依據匯水量來確定橫斷面形式。邊溝有多種型式,一般有淺蝶形、矩形、梯形等,根據排水量及美觀要求具體選用。邊溝應緊靠路基,通常不允許其他排水溝渠的水流引入,亦不能與其它人工溝渠合并使用。
3.2截水溝
截水溝又稱天溝,在挖方路基邊坡坡頂以外,用于截引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徑流,防止沖刷和侵蝕挖方邊坡,并減輕邊溝的泄水負擔,保證挖方邊坡不受流水沖刷。截水溝長度以200~500米為宜;超過500米時,可在中間適宜位置處增設泄水口,由急流槽或急流管分流排引。截水溝一般采用梯形橫斷面,溝坡坡度為1:1.0~1:1.5;溝底寬度和溝的深度不宜小于0.5米。地質或土質條件差,有可能產生滲漏或變形時,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溝底縱坡不宜小于0.5%。
3.3排水溝
對于排水溝的設置要求也比較嚴格,尤其是對于直線性和平順性的要求,即便在轉彎的地方也要做成弧線形,并且直徑大于 10 米。排水溝的長度不超過 500 米。同時,在排水溝的出水口處,一般要設置急流以及跌水槽以方便水的流出,減少積水現象的發生。然而截水溝主要設置在匯水面積和地形比較優越的地方,并且在坡口五米以外的地方設置方路基的截水溝。同時對于截水溝的施工一定要在其他工程完成之后進行,且截水溝的長度不易過長,要在一定的距離處設置出水口。
3.4跌水與急流槽
單級跌水適用于排水溝渠連接處,由于水位落差較大,需要消能或改變水流方向。一般情況下,如果地質條件良好,地下水位較低。較長陡坡地段的溝渠,為減緩水流速度,并予以消能,可采用多級跌水。多級跌水底寬和每級長度,可以采用各自相等的對稱形,亦可根據實地需要,做成變寬或不等長度與高度。
4公路路基地下排水設備設計要點
常用的路基地下排水設備有:盲溝、滲溝和滲井等,其特點是排水量不大,主要是以滲流方式匯集水流,并就近排出路基范圍以外。對于流量較大的地下水,應設置專用地下管道予以排除。由于地下排水設備埋置于地面以下,不易維修,在路基建成后又難以查明失效情況,因此要求地下排水設備牢固有效。
4.1暗溝(管)
暗溝用于排除泉水或地下集中水流,無滲水和匯水的功能。暗溝橫斷面一般為矩形,泉井壁和溝底、溝壁用漿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預制塊砌筑,溝頂設置混凝土或石蓋板,蓋板頂面上的填土厚度不應小于0.50米。
4.2滲溝
滲溝是為了降低地下水位或者攔截地下水而設置的,滲溝有三種形式,分別是管式滲溝、填石滲溝和洞式滲溝。管式滲溝多用于地下水引水較長、流量較大的地段,當管式滲溝長度為100~300m時,其末端宜設置橫向泄水管分段用來將地下水排出。
4.3滲井 當地下存在多層含水層,其中影響路基的上部含水層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滲溝難以布置,可設置滲井,穿過不透水層,將路基范圍的上層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層中去,以降低上層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
結束語
公路工程在交通運輸行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確保公路工程的質量,以確保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然而,路基的病害是近年來道路工程中比較棘手的問題之一,在影響路基穩定性的諸多因素當中,排水是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路基病害都由水的腐蝕作用造成的。所以在今后的發展中,施工人員要不斷地研究新的技術和方法,以高質量,低投資,短工期的工作方式,促進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鳳宜.張磊.市政道路排水優化設計方案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10).
[2]洪印發.淺析市政道路排水優化設計[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6).
[3]毛亮.淺談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設計[J].山西建筑,2012(9).
[4]張國帥.淺談高速公路路基排水加寬施工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3(2).
[5]李維杰.淺談公路路面排水系統的設計[J].廣東建材,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