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濱綠地是城市中江河沿岸綠地,是河流的衍生空間,是城市環境和城市文化最敏感的區域,是城市環境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景觀特色,良好的江濱景觀有助于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提升城市整體的景觀品位。城市濱水景觀整體性設計應該表現當地城市生態環境品質與城市人文內涵的整體結合[1].本論文就富陽江濱西大道的濱水岸線景觀設計,結合生態學、社會學、經濟學以及城市空間理論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試圖從城市的整體發展、市民的生活需求以及城市的文化印跡和場地本身的山水紋理出發,總結設計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探討城市濱河空間的設計方法,建立指導設計的理論框架,將這塊原本荒廢的江濱地帶重新利用起來,調整駁岸、處理坡道、增加游樂設施,增強文化概念、植物種植設計等,為當地市民提供多樣的服務。本文由區位分析、設計愿景、詳細節點設計、方案總結四大板塊組成,重點分析了場地現有基地條件、城市山水文化、場地設計特點,探討了現代城市濱水岸線設計的規律與方法。
關鍵詞:江濱綠地;地域文化;城市建設;線性空間
正文:
一、區位分析
富陽位于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南翼地區,杭州主城區西郊,距離杭州市31公里。距上海200多公里,處于滬杭甬金山角交匯點,交通和區位條件優越。
本案位于富陽市鹿山新區江濱西大道濱水綠化區,東鄰富春江,西臨江濱西大道,北以鹿山大橋為界。是一條典型的以水為界,以路為邊的狹長型濱水岸線景觀帶。東西縱向的主干道將鹿山新城和本案基地很好地聯系在一起。
城市規劃建設中,本案基地周邊主要以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貿區等商業、行政用地為主,是高密度人群集中的濱水空間。
經考察,項目基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但也存在著不少挑戰:1、場地基地狹長,園路單一,缺乏公共活動空間,市民參與度不高;2、富春江水位變化明顯,現有駁岸形式單一,防洪功能與景觀效果結合性低;3、現狀植被缺乏梳理,沒能形成良好的綠化景觀;4缺少能夠體現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景觀節點,重要道路交叉口沒有景觀亮點。
根據現有基地條件,本案的設計中,我們必須考慮:
如何利用場地資源,空間特征創造新城獨有的濱水空間
如何與周邊用地功能協調統一,有效提高周邊地塊價值
如何關注體現新城形象的同時傳承與發展本土傳統文化
二、設計愿景
贊頌自然生態,傳承文化意蘊,塑造水岸風采
富陽市江濱西大道濱水岸線景觀帶將是富陽市新的文化體驗帶、濱水觀光帶、生態保護帶,是一張富陽城市新名片。
本案設計以富春山水為基本原形,富陽本土文化為場所精神,簡練成“波與泊”的設計手法。
“波”,即富春山水之形,設計靈感來自于元朝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以現代簡約的手法速寫山的綿延起伏和水的碧波姿態,利用富春之形寫意本案之景,曲折有力的線條隨著江水蕩漾在富春江畔。
“泊”,即賦予場地人文之景。富陽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置縣于公元前221年,已有2200多年歷史,漢末孫權繼業創建吳國,功垂后世;晚唐詩人羅隱,才華橫溢,獨樹一幟;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得富春江之靈氣,椽筆揮灑,留下大量清麗詩文。
本案設計將富陽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現代城市生活精煉成“場所記憶”、“健康運動”、“綠色休閑”、“童年歡樂”和“地域文化”五大設計主題,結合“波”的表現手法形成“泊于記憶”、“泊于健康”、“泊于綠色”、“泊于歡樂”和“泊于文化”五大景觀組團,而本案也將為富陽人民打造一條集健康、教育、文化、歡樂、生態和場所記憶為一體的濱水岸線景觀帶。
三、詳細節點設計
泊于記憶:
該場地的設計以重塑富春江作為母親河的傳統記憶為主題。設計保留了場地中原有的植被,重新梳理駁岸形式和道路交通。簡練的現代構圖,順暢的慢行步道,平坦的陽光草坪,有趣的游艇碼頭,文藝的戶外舞臺,還有點綴于綠地中的城市雕塑。簡單卻富有生趣的場所營造,恰恰還原了一個充滿歡樂和記憶的場所。
泊于健康:
結合場地周邊環境和城市生活所需,本段的設計以“泊于健康”為主題,即為富陽市民提供一處環境優美的戶外運動場所。這里不僅有青少年熱愛的籃球場、羽毛球場,還有適合老年人運動的晨練草坪。一個個運動的身影,一滴滴灑脫的汗水將在富春江畔寫下最愜意的一筆。
泊于綠色:
場地西面主要以商業貿易用地為主,人流量大且缺乏停留空間,在該段的設計中引入原場地欠缺的綠色空間,營造安靜的休閑環境,嵌入草間的咖啡屋讓你聆聽寧靜的大地之音,緩坡向上的登高長廊可以讓你用手指碰觸樹葉,用心靈碰觸綠色,還有浪漫的草階,江水拍打的棧道......如此愜意的綠色環境,怎能不讓疲憊的人群喜歡上這里。
泊于歡樂:
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地方,最活力的都是兒童。本段設計以“泊于歡樂”為主題,為兒童創造了一個充滿樂趣的游樂海洋。結合場地高差設計的滑梯,健康奔跑的草坪,色彩迷離的樂園,干凈、整潔的步道、柔軟舒適的沙坑還有形態多樣的雕塑。這里的一切設計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滿足他們無窮的好奇心,在這里盡情地歡笑。
泊于文化:
歷史的痕跡如果沒有好的載體就會慢慢淡去,而我們也將成為被未來遺忘的歷史。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城市是無情的。泊于文化區,就是一個承載富陽人文歷史的地方,鏡面的水景映射著城市的故事,草坪的雕塑講述著英雄的事跡,精致的地雕刻畫著城市的演變,矗立的燈柱閃耀著曾經的歲月。這里,不僅流淌著舊時的精髓,還是當代富陽文化的展示區,現代藝術展示長廊,本土文化交流平臺,文藝演出、時尚展覽,古今薈萃,均泊于此。
四、方案總結
本案設計主要集中體現了四大設計特色:
1,、賦予變化的豎向設計
城市河道駁岸是城市的水域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進行物質、能量及信息交換的一個重要的過渡場所,也為各種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理想空間,同時對提高生物多樣性、穩定河岸、調節氣候及美化環境等均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如今的城市駁岸過分強調防洪功能,各類剛性駁岸充斥著城市中的大小河道,導致駁岸這一重要的生態和景觀廊道作為生態交錯帶的功能完全喪失[2]。針對這些情況,本方案設計了多種豎向解決方案。主要分為硬質防護型駁岸(如臺階、景墻、硬質駁岸)、生態濕地型駁岸(如生態護坡、休閑草階、濕生植物)和景觀功能型駁岸(如親水棧道、戶外看臺、景觀跌水)。多樣的豎向設計,將水位防護和藝術造景巧妙結合,不僅保證場地的安全性,還帶給人們無限的樂趣和活力。
2、多元化的交通形式
在場地的設計中,除了合理安排市政交通,科學布置停車設施,還根據場地獨有的豎向變化設計了多種通行體驗。沿江慢行的親水棧道傾聽江水拍岸的聲音;上下穿行的臺階步道讓你在各個高度感受江風的青睞;塑膠的健身步道橫向貫穿整個岸線,記錄市民每天的運動量;還有交錯的散步小道,或隱于草坪接受陽光的洗禮,或穿入林間靜聽鳥鳴蟲唱;水面上還有浪漫的游艇載著你零距離地感受江水的溫度。
3、豐富多彩的活動策劃
本案的設計序列展開的五大組團集合了健康、游樂、休憩、文化和藝術為一體,不僅關注游客體驗,組織多樣的濱水活動,也通過景觀載體呈現富陽地域文化。
不僅設計了體驗性強的濱水活動,如水上游艇、兒童樂園、各類球賽等,還有地方風情的文化節、藝術展覽和文藝演出等,更有一年四季風情依舊的湖濱音樂、草坪婚禮、音樂噴泉。適時適地的活動策劃,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更是加深了人們對富春江這條美麗河畔的情感。
4、降低開發對富春江的干擾
可持續景觀的設計本質上是一種基于自然系統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包括如何盡可能少地干擾和破壞自然系統的自我再生能力,如何盡可能多地使被破壞的景觀恢復其自然的再生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進行最少設計 [3]。
本案南段位于富春江生活用水區,該水域對水質要求較高。方案設計了以下三個措施以減少本案場地建設對富春江水的干擾。1、保留南段地塊原有駁岸,僅在現有基礎上進行休整,減少大型施工工程對江水的污染。2,完善的內部排水系統,整個場地生活用水均由內部污水處理設施排放至市政管網。3、二級駁岸設計隱形攔水溝,駁岸上流向富春江的污水均被攔截在內部排水系統中,從而減少場地用水對富春江水的污染。
五、結束語
本案的設計基于城市原有山水肌理,解讀城市根基文化,科學分析場地原有的形態,尊重江濱區域水環境、土壤環境、氣候環境和植物條件,最終設計形成了安全、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景觀安全格局[4],在此基礎上融入城市的活力、展開城市的發展。
富陽市江濱西大道濱水岸線景觀帶將是一個呈現現代濱水空間,滿足多樣生活需求的新舞臺;將是一張展現富陽新城建設,傳承地域歷史文脈的新名片;將是一個體現人與自然、城市和諧共生的城水相融新模式。岸線景觀的建設,不僅使其成為一條擁抱富春江的黃金水岸,更將促進富陽城市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宗旺.基于地域文化下的濱水景觀設計研究——以溫州蒼南工業區肖江塘河河濱綠地設計為例[J].四川農業大學,2012.
[2] 丁麗澤,城市河道生態駁岸評價與設計應用 ——以寧波江東區河道為例[J].浙江工業大學,2012
[3]俞孔堅,李迪華.可持續景觀[J].城市環境設計,2007(1):7-8.
[4] 俞孔堅,李迪華.論反規劃與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C].浙江: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杭州城市綠色論壇論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