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簡述了土地整治測繪內容,然后分析了土地整治項目地形圖測繪技術要點,最后重點探討了測繪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土地整治項目;地形圖測繪;控制測量
一、前言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迅速發展,退耕還林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不合理耕作、人口的增長,都激化了人地之間的矛盾。無論是在土地出讓項目還是農田建設項目中,地形圖的測繪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土地整治項目中對地形圖測繪方法的探討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土地整治測繪內容
依照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工程量預算和施工放樣等要求,土地整治測繪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道路、溝渠和水工建筑物的寬度、深度、頂端和底部的高度,標注相應的水流方向;
2、建設中的基礎設施;
3、村莊輪廓線;
4、水源地且標注每年的水壓線和高程;
5、地形地貌相同距離的等高線,測出60米左右的高程點和0.5米的坎,平原地區的高程精度一般比較高,道路、溝渠附近的高程點應符合剖面繪制標準;
6、依照土地利用情況分類測量地類分界線,且地類封閉線一定是封閉的;
7、項目范圍外且在生產過程中涉及的道路和水源地等;
8、項目區的權屬界線;
9、其它
三、土地整治項目地形圖測繪技術要點以及特點
1、土地整治項目地形圖測繪技術要點
(一)、測繪基準的建立和統一
平面坐標系統應盡可能選擇與當地采用的坐標系統相一致。按現行工程測量規范規定,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應在滿足測區內投影長度變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項目區高程基準選擇時應充分了解當地情況,以項目當地目前實際采用的高程基準作為統一標準。在已有高程控制網的地區測量時,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統,當小測區聯測有困難時,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統。
(二)、地形地貌測繪
測圖比例尺的選擇:土地整治項目一般要求地形圖比例1:2000,對于地形復雜、地貌破碎或通視困難的地區可采用1:1000或更大比例尺。通常采用現有地形圖進行修測和補測,無地形圖數據的則需要全部新測。地形地貌的表示:土地整治因為涉及工程規劃、預算、施工等各類需求,特別是需要對土方量進行準確計算,所以對地形地貌的測繪要求更為精細,尤其是需要對地形特征點及細微部分精確把握。例如,對各種土坎要細分,注明坎頂、坎腳線的位置和標高,特別對于緩坡坎,必要時加測高程趨勢變化點,以利于土方量的準確計算。再如,水系的測量內容包括河流、魚塘、排洪溝、田間小溝渠、灌溉渠及其配套設施等,在準確測繪平面位置的同時,還需要沿線測量縱橫斷面,有時還需要測量河塘底部的水下地形及淤泥厚度,地形突變處需要對斷面進行加密。圖面要素的體現:土地整治前期測繪工作中,需要考慮將來舊村復墾、人口搬遷以及損失評估,地形測繪成果圖不僅要反映居民地、林地、園地、墳穴、溝、渠、地下管線、電力等現狀地物及其使用年限,還應統計出居民地的房屋面積、新舊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積率等。另外,土地整治中對地類測量的要求較高,要求地類劃分準確,實地測量精確。
3、外業數據采集技術要點
數字測圖的外業數據采集過程包括測區的控制測量和碎部測量兩個部分,以數據采集的儀器不同可以分為全站儀模式、RTK模式和二者的混合模式三種,其中以最后一種模式最廣。
(一)、控制測量
首級控制測量的主要方法是光電導線和靜態GPS測量,其中GPS測量以其獨有的測量優點,在目前控制測量中應用越來越廣,尤其是對于已知點比較少的地區,GPS測量的優勢更加明顯,而光電導線測量主要應用于信號不太好的地區,另外對于一些帶狀區域,GPS網的布設比較困難的地區也通常采用光電導線的方法。圖根控制測量的方法也有兩種即圖根導線和動態GPS(RTK),由于土地整理測區一般在市外,所以RTK方法就成為數字測圖圖根控制測量的主要方法。對于高程控制,首級可以根據技術設計的要求采用適量等級的水準測量,圖根高程一般可以用RTK高程測量或光電導線三角高程測量的結果。
(二)、碎部測量
碎部點的采集與一般的地面數字測圖基本相同,一般采用測記模式,也就是儀器采集數據,人工繪制草圖,由于測量數字圖的目的是制作土地利用現狀圖,所以它與一般的數字測圖相比,土地類型的劃分應當更加詳細,同時,對于同種類型土地中的圖斑界線也應該測量,這樣可以更加詳細的評價每一塊的圖斑。另外,在測量過程中,應重點測量與土地利用有關的地物,如電力線、通信線、河流、溝渠、道路以及灌溉井等,因為這些地物,既是土地整治評價的重要因素又為土地整治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
4、土地整治項目地形圖測繪特點
土地整治測繪與地形測繪、工程測繪、地利用現狀調查和一般的地籍測繪不同,根據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預算和施工放樣等要求,土地整治測繪要素有:路、溝、渠和水工建筑物、測定寬度、深度、頂和底的高程、標注流水方向、寬度大于1m或對農業生產起重要作用的小于1m的都要測出;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村莊輪廓線;水塘水庫等水源地,標注常年水壓線及其高程;地形地貌1m或2m等高距的等高線,60m左右一個高程點,0.5m的坎要測出。對于平原地區高程精度要求更高,路、溝、渠附近的高程點滿足縱橫斷面繪制要求;地類界:按土地利用分類測地類界線,地類界線必須封閉;項目區以外與項目區生產相關的地物,如道路、水源地等;項目區涉及的權屬界線;其他要素。
由于土地整治項目經歷從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工程量預算到施工設計和施工放樣的過程,不同階段對測圖精度要求不一致,在測繪組織上,野外采集數據最好按較高的尺度標準施測,以滿足土地整治施工的要求。成圖可根據不同階段的要求,按照一定地圖制圖綜合的原則,編繪成不同比例尺的地圖,既滿足規劃設計的要求,又滿足土地整治施工的要求。這樣的測繪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土地整治項目前期費用的測繪成本,具有很強的可操性。
四、測繪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
1、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作為人類生活的載體,因其固有的特性而顯得對人類發展尤其重要,實施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土地資源調查;土地資源動態監測;土地復墾;土地整理。
2、全球定位系統應用
全球定位為測繪技術在土地管理中應用的一項新技術,其特征在于可快速明確各個測量點位具體物理坐標,優化測繪精度。基于全球定位利用靜態工作方式實現測量操作,為此,無需點點之間具體的通視條件便可高精密的測量。例如應用定位系統RTK手段,可全面獲取定位結果,還可實現厘米水平的測繪精度。當前該技術可科學應用于放樣、土地管理地形測圖以及地籍測量工作等較多領域之中,進而成為集成應用土地各項空間數據的核心方式。其在大比例范疇的土地管控開發階段中,可快速獲取豐富的地物信息,掌握地界以及權界資訊,實現準確定位,提升數據采集效率。基于全球定位技術測量獲取的為三維立體地理信息,通過坐標以及數據格式的變化即可便利的實現數據信息的全面共享,令各類地理信息匯總并無縫結合,進而有效預防傳統測繪方式進行多次轉換以及清繪階段中引發誤差問題。
3、3S技術應用
3S技術的集成應用,為土地管理工作今后的實踐發展趨勢方向,將成為核心研究內容。當前,3S技術主體將GPS視為信息數據源,通過野外調繪獲取遙感影像進行科學參照,借助地理信息平臺以及計算機系統進行圖形的快速繪制,而后可對各個區域的現實狀況實施綜合清晰的標注,進而快速直接的完成對土地豐富資源的實踐調查管理。再者,我們可令遙感信息資料借助數字化工具軟件實現快速處理,也可直接位于地理信息系統之中通過數字化處理將其導入數據庫之中。經過全面激發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綜合優勢,可高效清晰的獲取土地更新變化的實時信息以及優質的豐富空間數據、價值化屬性信息,進而形成一體、完整、全面、詳實、動態、系統土地測繪資源信息綜合體系,確保土地管理、實踐開發各類信息數據的完整清晰。土地管理中科學應用3S技術,可全面提升實踐工作效率,促進人力資源、成本投入、財力資源的有效節約,進而真正推動我國土地資源管控、開發的科學化、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確保實踐操作的統一規范。
4、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可以實現土地的現代化管理,集合了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數據庫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技術并融合了現代管理和系統工程,形成了現代化的土地管理方式。
五、結束語
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項關系民生的工作,在土地管理中有效應用測繪技術,充分發揮測繪技術的優勢,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測繪技術,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國土地管理水平,也能夠為我國土地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地保障。
參考文獻:
[1]田茂強,楊寶佳,方廣賀,等.土地開發整理前期地形圖測繪調研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7):16946-16947.
[2]廖榕生.淺談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測量工作應注意的問題[J].工程管理,2010(2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