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輿情在事故應急處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聞輿論監督作用、輿論引導作用、以及傳播防災自救知識等作用。要做好新聞輿情事故應急處置,加強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強新聞媒體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完善有關災害事故報道的新聞管理措施。
關鍵詞:事故;新聞輿情;應急處置
1、引言
事故是指在生產、生活中由于自然原因或者人為因索而導致的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并在一定范圍內引起社會震蕩、公眾心理恐慌的各種情況。我國是一個災害事故頻發的國家。頻繁發生的各種災害事故,給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每年僅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引起一定范圍內的社會震蕩、公眾心理恐慌;同時,由于事故的發生本身就極具新聞效應,因此事故的發生以及發生后政府以及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的應急處置以及善后工作必定也會吸引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
2、新聞媒體在事故應急處置中的作用分析
2.1災害事故處置過程中的新聞典論監督作用
隨著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完善、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以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社會公眾要求對社會公共事務具有“知情權”,也就是要求政府對社會公共事務信息實行透明化與公開化,這是進行新聞輿論監督的前提,也是新聞輿論監督的結果。
而新聞媒體在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中間人”的角色。托馬斯·杰斐遜曾經說過“一個是沒有新聞的政府,一個是沒有政府的新聞,如果讓我來選擇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山此可見新聞在民主國家的重要地位。在傳統的民主國家,教育和新聞乃是自山社會賴以生存的支柱,明達的輿論被明確認為是一種有利的武器—它確實是法治政府的基礎。
新聞媒體在運用新聞輿論的力量對社會生活進行監督方面有很大的作為,這是因為新聞輿論這種社會控制手段是一種軟控制手段,相對于法律控制這種硬的社會控制手段,它具有控制的廣泛性、更大的靈活性、監督的迅速性、極大的公開性以及成本的低廉性等特點。
2.2新聞典論的引導作用
新聞輿論引導的直接目的就是以新聞輿論影響公眾輿論,使后者沿著新聞媒體所希望的方向發展,同時避免與理性、良知和社會意識形態相違背的負向輿論(包括小道消息謠言及一切虛妄之言)。江澤民同志在視察人民日報時曾經說過“新聞單位在以正確輿論引導人方面負有重大而光榮的使命。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毙侣劽襟w擔負著影響或改變公眾看待世界的方式、維護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責。災害事故處置過程中,由于政府工作會存在各種不足與失誤,在社會上會有不滿情緒產生;而且由于各種原因,小道消息、謠言難以避免,新聞媒體在這方面可以發揮澄清事實真相、穩定公眾心理的作用。
2.3傳播防災自救知識,塑造社會公眾對事故的正確觀念
事故發生前,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對公眾進行防災自救知識的普及,使公眾懂得如何正確應對事故,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在災害事故發生后,可以幫助政府和公眾及時總結應急處置中的經驗教訓,強化公眾的防災自救意識。
3、新聞輿情應急處置建議及應對措施
針對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新聞輿情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與措施:
(一)應當盡快制定《新聞法》,從法律上規定新聞謀體的知情權、采訪權,充分發揮新聞謀體的作用目前社會上對制定《新聞法》的呼聲很高,相信隨著這部法律的出臺,將會明確新聞媒體的活動范圍和社會職能,明確新聞媒體的權利,規范新聞媒體的義務,保障記者的人身安全,有力抵制地方保護主義的阻撓和壓制;新聞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將會大大加強,以進一步有利于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二)加強信息披露透明度,創造謀體公正介入的秩序
目前,我國在信息披露透明化方面只有原則性的規定,因此要創造一種讓媒體公正介人的秩序,除法律、法規有明確限制的外,應當保持適度的新聞自由,讓公眾了解事實真相,完善社會的自我修復機制,實現政府與新聞媒體之間信息資源控制和占有的良性互動。
(三)加強新聞謀體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
針對新聞媒體中自身存在的問題,要對新聞從業人員進行經常的、廣泛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自豪感與責任心;同時,作為新聞記者的管理機構的中國記協,應當充分發揮對其會員的管理、監督作用,制定嚴格的管理辦法,規范新聞媒體以及新聞從業人員的行為,以實現最大限度的發揮新聞媒體的積極作用,防止、減小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四)完善有關事故報道的新聞輿情措施
1.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基于目前我國的行政體制,并考慮到各級政府所擁有的行政職權的情況,筆者建議: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都應當盡快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向社會公眾以及新聞媒體發布信息。由于災故發生后,都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進行應急處置,因此,只要各級人民政府都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那么災害事故發生后的新聞發布會的召開、信息的發布、謠言的澄清等等工作,都可以納人這一管理體制中。
2.對于事故的信息發布,應當實行不同的體制
考慮到事故影響的地域的廣泛性,因此,有關發生在市級地方政府管轄范圍以內的事故的信息,由市級地方政府發布;一個省內發生的跨地、市的事故,由省一級地方政府發布;跨省、市的特別嚴重的事故。
事故發生后,應當按照國務院的相關規定上報,按照事故等級的不同,確定信息發布的相應政府的級別:一般事故由縣級政府發布;重大事故由市級政府發布;特大和特別重大事故由省級政府發布??紤]到核泄露事故的危害和國際社會對核泄露事故的敏感性,有關這類事故的信息應當統一山中央政府發布。
3.應當充分考慮受眾心理,注意保護受害人及其家屬的隱私
各級政府和新聞媒體在進行信息發布或者新聞報道時,必須“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應當充分考慮普通社會公眾的心理承受力,防止可能引起公眾反感的照片、文字出現在媒體中;同時要注意保護遇難者及其家屬的隱私,使遇難者家屬免于受到“二次傷害”
4.充分注意謠言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眾口爍金,積毀銷骨”,謠言之所以能廣泛傳播并在社會上造成極大恐慌,就在于信息的不充分而公眾對事件的關注度又非常高,因此,在事故處置過程中,應當暢通信息渠道,使公眾充分了解事實真相,防止謠言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
綜上所述,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是一個極其復雜、煩瑣的過程,新聞媒體在其中能發揮多大的積極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過程中新聞輿情水平的高低,因此,應當十分重視這項工作,以利于災害事故的妥善處置。
參考文獻:
[1]土雄.新聞輿論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85.
[2]薛瀾,張強,鐘開斌危機管理[M].北京:清華人學出版社,20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