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建筑事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不斷涌現,這已成為當今建筑業發展的主流。外墻滲漏作為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主要問題,一方面影響著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另外給建筑物的外觀造成影響。本文就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旨在給同行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外墻;滲漏;施工技術
在建筑結構中,墻體開裂、外墻框架結構梁柱與砌體圍護結構裂縫之間極容易引起滲漏,同時建筑門窗與外墻交接部位也經常出現滲水。這些現象的出現大多都是因為工程施工措施不當而引起的。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設中,我們該如何有效的預防外墻滲漏問題至關重要,這也是解決工程質量的關鍵。經過一段時間的工程實踐總結得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只要我們做好防護工作,嚴格把握每一道工程施工質量,那么就能夠從根本上杜絕外墻滲漏問題的發生。
1、預防框架結構墻體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
在當今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大多數建筑物都采用框架結構,在施工建設中多采用混凝土加氣塊。由于混凝土加氣塊本身存在強度低、收縮小且與砂漿粘接性不高的特征,因此在墻體施工結束之后墻面上經常會出現開裂、抹灰層空鼓等問題,這種現象一旦出現必然會造成外墻滲漏。這些情況也是目前外墻滲漏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對墻體砌筑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全面的控制。
1.1、材料的選擇
在工程施工建設中,砌體材料的選擇大多都是以強度大于5MPa,干燥收縮程度不高的砌塊為主,且這些砌塊的出釜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且自身處于養護階段。這種混凝土加氣塊在施工中雖然受到本身性能的限制與砂漿粘接性不高,但是處于養護期的混凝土加氣塊因為自身良好的保水性能,因此能有效的克服因為混凝土加氣塊自身收縮而造成的施工裂縫。
1.2、砌筑要求
在工程施工建設中,我們應當嚴格按照砌體施工規范進行施工,做好材料進場之后的堆放工作,并且采取科學的防雨、防水措施。同時在施工中,對于構造柱、梁、墻體的拉筋施工要嚴格控制,在砌筑的時候切塊的含水率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5%左右。同時,在不同等級墻體砌筑施工中施工方法也不盡相同,要在施工中保證砌塊的一致性,對于不同等級的砌塊在施工中不得隨意亂用。在工程施工建設中,有關單位明文規定砌塊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得超過1.4米,而在梁底下20厘米的地方應當靜等七天之后方可進行施工,這種施工方法主要為了保證砌體建筑的穩定性,然后方可采用同種材質的砌塊進行施工。
1.3 交接部位處理
在框架結構的建筑施工中,結構梁與外圍防護墻之間由于材料強度等級的不同存在收縮不一致的施工問題,極容易在施工當中出現收縮裂縫。在施工中,通常都是在其交接部位加設300mm寬的鋼板網,在其固定之后采用1:1水泥漿抹5mm厚,形成覆蓋網和保護網,從而增加了墻體與墻面之間的粘接能力,避免在工程施工之后形成裂縫,最終引發滲漏。
2. 預防外保溫層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
2.1 逐層漸變、釋放應力、防止外保溫層開裂滲漏。
面層裂縫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材料變形而引起的,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設中只要我們能夠有效的處理變形應力,減少應力的集中,那么施工面層裂縫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在墻體保溫層施工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選擇具備一定柔韌性的材料,并且在抗裂縫保護層中增加一些應力分散加強網。在通常情況下,為了更好的防止墻體溫度裂縫的出現,常見的施工措施包含 “放”、“抗”以及放抗結合等。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具體的施工措施包含以下方面:1)在選用保溫形式時,盡量選用外墻外保溫體系;2)玻璃纖維網格布要選用質量好的,鋼絲網應采用熱鍍鋅的,布置時要充分的搭接長度,并做防腐處理;3)窗戶周邊及其角部集中部位應增設加強網,以分散其中應力;4)在結構變形縫處設置變形縫。
2.2 外墻熱橋的斷橋處理
在外墻工程施工建設中涉及金屬、鋼筋混凝土等多種不同的材料,這些材料在外在環境、溫度、濕度及陽光條件下容易發生溫度變化,尤其是受到高溫的影響,極容易出現熱量傳遞,它可謂是熱量傳遞的橋梁,我們也將其簡單的稱之為熱橋。熱橋問題一旦出現,其必然造成建筑結構外墻產生空鼓或者開裂,最終引發滲漏現象。而解決好熱橋問題的最佳手段和方法在于斷橋處理,也就是在保溫層完整的外表施工下形成新的墊層,從而有效的預防空鼓問題的產生。
外墻的圍護結構中包含金屬、鋼筋混凝土梁、柱、挑陽臺、遮陽板、突出線條等部位在室內外溫差作用下,形成傳熱密集、內表面溫度較低的部位,這些部位形成傳熱的橋梁,故稱熱橋。熱橋部位易出現保溫層空鼓和開裂引起滲漏。解決熱橋的根本途徑是斷橋處理,就是外保溫層必須完整包覆所有外表面,使保溫層閉合。
2.3 抗裂砂漿抹灰
保溫抗裂保護層要選擇優質抗裂劑配制抗裂砂漿,要保證抹灰與保溫層的粘結強度,抹后不空不裂,要對保溫層全封閉,應分兩次進行。第一遍厚度應控制在2~4mm,要求滿抹,不得有漏抹之處,按樓層分段施工,抹完一層待抗裂砂漿固化后,開始進行鋪釘網施工。鋼絲網安裝檢驗合格后進行第二遍抗裂砂漿面灰施工。兩遍抹灰總厚度應控制在5~7mm。這層抹灰用力要大,使其具有最好的密實度,也是防止砂漿面層不出現裂縫增強抗滲能力的重要措施,并增強與鋼絲網的粘結力。
3. 預防外墻裝飾面層開裂滲漏的施工技術
3.1 基層處理
為了克服外墻抹灰因加氣混凝土砌塊與砂漿粘結性差而引起空鼓裂縫,應采用如下措施:抹灰前應先清除影響砂漿與墻面粘附力的松散物,浮塵和污物,隨后澆水潤濕墻面,含水率保持在10%~15%左右,抹灰前可選用1:1水泥漿或建筑用膠水泥漿拉毛墻面,或者采用專用界面劑作基層處理,抹灰稍干后應檢查有無裂縫現象,抹灰完成后要做好防雨遮蓋,避免雨水直接沖淋墻面、受日照直射,并應進行噴水養護。
3.2 面磚鑲貼
外墻飾面磚鑲貼時,基層應保持濕潤狀態,飾面塊材在使用前清洗干凈,用水浸泡、晾干應再使用,外墻鑲貼飾面塊材之前,應檢查底灰空鼓裂縫,凡空鼓面積超過200cm2,灰厚小于20mm,收縮裂縫大于100mm,深大于15mm者均為滲漏隱患處,必須進行修補處理后方可進行外墻飾面塊料鑲貼。
3.3 涂料飾面
(1)為預防裝飾層出現裂縫和提高抗滲透能力,對飾面為外墻涂料的壓網聚合物抹面砂漿層必須做多層壓抹工藝,杜絕壓網聚合物抹砂漿一遍成活的簡單施工。所謂多層壓抹,一般應分三次分別抹壓:一是底層,即是EPS板檢查合格后薄抹一層2~3mm厚的聚合物抹面砂漿,然后在翻包網格布及門窗口、大角等部位,將增強網格布壓入砂漿中不露出;二是壓網層,即將大面積的網格布鋪平,無皺褶,由中間向兩邊用抹灰砂漿壓抹;三是面層,在壓網格布砂漿濕潤狀態下再壓抹一次面層,這相當于防水砂漿多層壓抹“剛性防水”工藝的道理。多次壓抹是防止裂縫、提高砂漿密實度、增強抗滲能力的非常有效的傳統做法。(2)為保證外墻涂料的施工質量,對墻基體的含水率必須控制不大于8%,必須使用與涂料相匹配的膩子和封底涂料,要對基底找平封閉。為防止外墻飾面開裂滲漏,應采用彈性涂料。
4. 結束語
影響房屋外墻滲漏的因素很復雜,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有裂必滲漏,預防外墻開裂與滲漏息息相關。最關鍵思想重視,在施工過程中,除了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同時還應針對結構、材料特點,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才能真正解決房屋外墻滲漏問題。
參考文獻:
[1] 秦偉." 關于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的探討[J]. 山東工業技術. 2014(24)
[2] 何國和." 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措施探討[J]. 技術與市場. 2014(12)
[3] 張波." 外墻防滲漏技術在現代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 江西建材.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