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對住房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裂縫是影響房屋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處理好混凝土裂縫的工作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闡述了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接錯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原因;措施
一、混凝土裂縫類型及裂縫產生原因分析
1 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
由溫差產生的裂縫屬于比較細小的裂縫,這種裂縫很常見,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明顯的建筑結構傷害,但是存在著一定的隱患。如果長時間不對這些溫差造成的裂縫進行休整,將會令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大打折扣。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主要有氣溫變化和水化熱兩種情況。
氣溫變化主要在混凝土施工階段造成影響,混凝土對氣溫的變化比較敏感,所以在施工過程中,突發的天氣變化對混凝土施工影響很大。比如驟然降溫,混凝土表面和內部產生溫差,混凝土會因為溫差膨脹或者收縮,混凝土內部會產生溫度應力,溫度應力如果過大,甚至超出混凝土可以抵抗的強度,就會產生裂縫。
而水化熱的影響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結果?;炷翝仓尚鸵院螅嘣趦炔繒?,水化的過程會釋放熱量,導致混凝土里面的溫度比外面高,同樣會產生溫度應力。當混凝土無法承受這個溫度應力的時候就會產生裂縫。
2 混凝土自身收縮引起的裂縫
這種裂縫主要是因為混凝土在自身干燥的過程中產生收縮而產生的裂縫,尤其是大風、高溫、干燥的環境,更容易產生這種裂縫。當然,水泥的質量,材料的比例等因素也可能造成收縮裂縫。
3 材料混合比例不當
我們通常所用的混凝土是用水泥作為膠凝材料,砂石、碎石作輔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加水以及其他外加劑攪拌后配置出來的。在配置混凝土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現加水過多、水泥過量,砂石比例不準確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混凝土質量不達標。
4 施工問題及養護不當
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如果不控制好施工工藝很容易出現問題。在澆筑前搭建的模板一定要牢固,否則很容易在混凝土澆筑之后導致結構不穩。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如果怒振搗均勻,會導致混凝土澆筑不密實,可能產生空洞、蜂窩、氣孔。如果澆筑完成后沒有進行正確的養護,使得混凝土在凝固的過程中水分過快蒸發,也容易產生裂縫。
二、控制裂縫的方法
1 設計構造方法
在設計前期,必須仔細、全面的思考結構約束,要為結構的變形未雨綢繆,把結構的變形保留出來。對于鋼筋和縱筋,還有箍筋是配置它們構造,并且合理。在設計構造的過程中,結構不能由突然的變化,應力的集中要減少。如果地基表變,時凸時凹,或者體型非常復雜的建筑物就要縮小伸縮縫之間的距離。在建筑結構上,可以用抗剪與抗拉強度來提高圈梁,或者構造柱的整體感,這也是控制裂鏠的措施,還有就是我們可以放置抗裂的鋼筋,在一些沒有鋼筋和鋼筋很少的地方,放置抗裂的鋼筋可以控制圈梁與構造柱的拉應力,這樣也能控制裂縫。
2 從原材料和配合比采取的方法
水化熱漫升這一措施,在原材料和配合比上可以運用到。我們在混凝土上利用這一原則。
(1)應選擇這樣的水泥:低礦渣,低水化熱且凝結了很多的時間。選用連續集來配粗集歐,用中砂做細集料,摻一些能緩凝劑或減水劑,再摻一些摻合料,用粉煤灰或礦渣粉。
(2)在對配合比進行設計時,混凝土必須有一定的強度,如果是要減少混凝土中水泥的量,可以用一些提高摻合實含量、降低摻合料和粗集歐水膠比例的方法來實現。
(3)在配合比設計后,對混凝科的配合進行檢測時,以60天的時間抗壓力的強度來調控。
3 改進振搗工藝
改進振搗工藝時,在澆搗時要使用振動棒,用行列式的方法排列進行快插慢拔,用行列式的方法排列垂直進行振搗,振搗的時間也要注意,必須以混凝土的坍落程度來判斷振搗的時間,振搗的時間不太長,也不能太短。送混凝科的時候,必須避免混凝土結構變化大的情況,一般這種情況都是由于重力造成的。在雨水天氣、或者大風的天氣,不能澆混凝土。澆灌混凝土成型了,,為了避免混凝土產生縫或裂開的情況,要對其準備好水,為它保溫。
4 合理安排施工進度
在為混凝進行澆灌并建筑時,要一邊澆搗,一邊建筑,這樣有計劃的,分步驟的把混凝科建成。在澆灌并建筑混凝科的時候,又分幾層。其層間的間隔時間應盡量縮短,必須在上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開始澆筑下層混凝土,層間最長的時間間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當層間間隔時間超過混凝上的初凝時間,層面應按施工縫處理:①消除澆筑表面的浮漿、軟弱混凝上層及松動的石子,并均勻露出租骨科;②在上層混凝土澆筑前,應用壓力水沖洗混凝士表面的污物,充分濕潤.但不得有水;③對非泵送及低流動度混凝土,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應使用接漿的措施。
5從施工方面采取的方法
施工前,第一要做的事便是制訂方案,針對施工制訂一定技術方案,把握好溫度,對混凝土進行施工。
(1)要對溫度控制進行設計,還有設計溫度控制的測試。一般以使用的原材料,材料的配合比例,施工的環境、施工制訂的方案和采取的工藝為依據進行設計。這個設計主要是為了澆灌和建筑混凝科后對其進內外部的溫度測試與控制。混凝土內部的溫度不能超過75攝氏度,混凝土內部與表面的溫度區別不能高于25攝氏度,一般我們是要想辦法減少混凝土內部與外部的溫度差,在對混凝土進行施工時,通常會用材料遮住它,以避免強烈的陽光曬到混凝土,如果是模板表面或鋼筋,通常對它們降溫就是的上面灑水。
(2)前面以提到,對混凝土進行澆灌和筑造時,可以采用分層的方式,也可以用分塊的方法。通常是用分層的方法。在澆灌和筑造時,要以之前的溫度控制的設計為依據,如果筑造的混凝土結果不是很大,或者可以滿足我們的溫度控制中的數據,那么最后一次就把混凝土筑造完。如果用分層的方法,在筑造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鑿毛,是要在上一層做好后,對下一層的上面做鑿毛,兩層之間的最合適的溫度區別是不超過20攝氏度,每層之間的間歇時間最好保持在7天,不要超過7天。分塊的方法做混凝土,也需要對其做一些處理。比如,兩塊之間有一個縱向的縫,必須對其用平行的結構,做完混凝土后,拆模拆模完成后,在對縫隙做鑿毛。用分塊的方法做混凝土會產生后澆段,如果想要繼續施工必須對溫度進行檢測,等溫度跟設計中的溫度差不多的時候才能繼續做混凝土。在氣溫特別低的天氣里,不要做混凝土,筑好后,要把它放入模內,溫度也不能太低,必須是5攝氏度以上。如果是在天氣比較熱的時候,在施工中利用設備對其吹冷風來解決,也可以在混凝土里面加冰的水,溫度不超過28度就行,一般在炎熱的夏天都會運用這兩種方式來解決。做砼的施工階段里,不能在太陽下,如果溫度高,不能為其搭一個夏天的棚來防曬。在炎熱的夏天,混凝土的筑造必須使它薄一點,要為其降溫。
(3)混凝土保護主要還是內部降溫,外部保護的方法。混凝科的內部一般放置可以冷卻它的水管,在水管中放冰水,對其進行降溫。筑好混凝科后還需要收漿,如果想使混凝土的強度比較高,收漿后要用東西把混凝科蓋住,然后在上面灑水。對了混凝土的保養還有采用化學物質的方法,如硅酸鹽水,使用它至少要14天才行,如果是其它材料調成的水泥就需要用至少21天的時間時行養護。在普通的天氣情況下就必須對混凝科的外部保溫,如果天氣突然變冷,氣漫下降很多,這樣的養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養護的時間必須加長。
三、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通?;炷僚_果裂開或有縫一般是因為設計或者施工,也可以是材料和筑造工藝上出了問題?;炷脸霈F的開裂與有縫也告訴了各環的工作人員,必須不斷學習,探索、研究出開開裂和有縫的原因,在筑造混凝土過程中保證它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