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混凝土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材料之一,其混凝土施工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出現,不僅滿足了大跨度建筑結構施工的要求,還提高了建筑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但是,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裂縫,這就對就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很好的解決大體積混凝土開裂的問題,施工人員就要采用相關的防控措施,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以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本文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討論了解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開裂現象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原因;防控措施
在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由于該混凝土結構的體積過大,所采用的水泥也比較多,因此導致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水化熱,使得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水化熱和外界的溫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而產生一定的拉應力,這就對建筑結構的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此外,還存在著許多因素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所以為了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提高建筑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施工人員就要采用相應的施工措施,對大體積混凝土開裂的現象進行處理。
1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原因
在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導致混凝土開裂的因素有著很多,其中主要還是因為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溫度和濕度變化過大,混凝土結構不均勻以及施工材料不合格等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其中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外界氣溫變化
在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施工的時候,其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容易受到周圍因素的影響,當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溫度和外界溫度之間的溫度差,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開裂的現象,這就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也就是說在混凝土結構中的溫度應力,所外界溫度的干擾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混凝土結構的抗拉應力就無法承受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應力,就會導致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裂縫。而且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傳熱系數較低,體積較大,其混凝土結構的溫度不容易散失,這就使得混凝土內部結構的溫度要處于一個較長的持續時間。因此為了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施工人員就要采用相應的施工方法對其進行處理,來就建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所產生的溫度應力。
1.2混凝土的收縮
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只需要一小部分水分來,滿足混凝土硬化的要求,而大部分混凝土結構中的水分就會被蒸發。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結構在養護過程中所蒸發的水分是不足的,其中還存在著一部分水分在混凝土結構移動。從而使得混凝土結構受到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出現收縮膨脹的現象,而當混凝土結構中產生較大的應力時,其混凝土結構很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內部水分過多的主要因素,還是施工原材料的質量無法滿足工程施工要求造成的
1.3約束條件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質量除了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以外,還可能會受到周圍施工環境的因素的影響出現收縮或者開裂的現象,這就對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的穩定性有著嚴重的影響。而且在不同的環境下,大體積混凝土收的影響以及裂縫生成的程度也就不一樣,因此我們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要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約束條件進行相應的分析。
2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防控措施
2.1"科學用料、合理調配
控制含泥量。根據結構斷面最小尺寸和泵送管道內徑,選擇合理的最大粒徑。選用天然連續級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較好的可泵性,減少用水量、水泥用量,進而減小水化熱,以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砂為宜,通過試驗證明,采用細度模數2.8的中砂比采用細度模數2.3的中砂,可減少用水量20kg/m3-25kg/m3,可降低水泥用量28kg/m3-35kg/m3。因而降低了水泥水化熱,混凝土溫度升高和收縮,選用合理砂率對混凝土的可泵性是有所提高的。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
控制水灰比。混凝土中摻入一定數量的優質粉煤灰。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顆粒呈球狀具有滾動效應,起到潤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粘聚性、保水性,并且能夠補充泵送混凝土中粒徑在0.315"mm以下的細集料達到占15%的要求,從而改善了可泵性。摻優質粉煤灰的混凝土后期強度高,在一定范圍內60天比28天強度均可增長20%左右。
減少水泥用量。選用水化熱較低的32.5號礦渣硅酸鹽水泥。其早期的水化與同齡期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相比,3天的水化熱約低30%。大體積混凝土引起裂縫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熱的大量積聚,使混凝土早期升溫和后期降溫產生內部和表面溫差。合理地選用水泥是控制溫度裂縫的有效措施。
2.2"優化澆搗方法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段的劃分及澆筑順序應根據具體工程結構確定,通常按該工程項目劃分表的單元工程進行劃分。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運輸車運到現場,汽車泵或混凝土輸送泵運送入倉;如采用非泵送混凝土,可用吊機(車)直接布料或搭設腳手架采用機動車布料。大體積混凝土必須根據當地中長期天氣預報,選擇最佳天氣條件進行澆筑,應盡量安排在低溫時段澆筑,以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溫度。在澆筑過程中,應遵循“同時澆搗、分層推進,一次到頂,循序漸進”的成熟工藝。振搗時重點控制兩點,即混凝土流淌的最近點和最遠點,振動點振動時不能漏振,盡可能采用兩次振搗工藝,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
2.3"加強后期養護
養護是一項十分關鍵的工作,養護主要是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內表溫差,促進混凝土強度的正常發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和發展。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應盡可能多養護一段時間,拆模后立即回土或覆蓋保護,同時預防近期驟冷氣候影響,以控制內表溫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縫。養護用水的溫度應與現場測得的混凝土表面溫度接近,以免人為造成混凝土表面產生溫度梯度,進而出現裂縫。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不僅要滿足強度增長的需要,還應通過溫度控制,防止因溫度變形引起混凝土的開裂。溫度控制就是對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和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進行控制。在混凝土養護階段的溫度控制應遵循以下幾點:①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間、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室外最低氣溫之間的差值均應小于20℃;當結構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抗裂能力時,不大于25℃-30℃。②混凝土拆模時,混凝土的溫差不超過20℃。其溫差應包括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和外界氣溫。③采用內部降溫法來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
3、結束語
目前,我們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由于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其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出現開裂的現象,因此我們就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處理,從而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滿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此外,施工人員還要加強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工作,通過相應的預防手段,來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參考文獻:
[1]孟繁勃.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0(12)
[2]廖平忠.探討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J]. 內江科技. 2009(08)
?米的原因在于出現了地層空洞和地下水囊等比較復雜的地質條件。其分析的結果將科學的依據提供給了地表沉降控制標準的制定工作;③不同的施工方法會導致不同的地層損失率,比如洞樁法會導致產生0.49%—1.03%的地層損失率,洞樁法會導致產生 0.39%—1.41%的地層損失率。在地鐵車站淺埋暗挖法施工中,施工水平、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地層條件都會影響到地表沉降的特征,可以對地表最大沉降值進行初步的預測,并且將相關依據提供給施工環境的預測。
參考文獻:
[1]肖瀟,張孟喜,吳惠明,張治國."" 多線疊交盾構施工引起土體變形數值模擬分析 [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1(05)
[2]王華偉."" 超大直徑盾構試掘進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J]. 現代交通技術. 2011(03)
[3]李新志,李術才,李樹忱."" 淺埋大跨度隧道施工過程地表沉降變形特征研究 [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1(S1)
[4]李健,譚忠盛,喻渝,倪魯肅."" 淺埋下穿高速公路黃土隧道管棚變形監測及受力機制分析 [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