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公路建設項目管理體制不斷改革,以及《公路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出臺,公路施工市場逐漸趨向以高資質的施工總承包為龍頭、中低資質和專業分包企業為骨干、以勞務分包為依托的新型組織結構形式發展。在這種組織結構下,承包人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人則向專業施工分化。分包行為的普遍化和常態化,使得公路工程分包管理日益重要。
關鍵詞:工程分包;優勢;問題;建議
一、工程分包的優勢
1.主輔結合,責任落實
通過簽訂合同明確施工主體,形成以承包人宏觀管理為主,分包人微觀管理為輔的共同管理模式,形成分包人向承包人負責、承包人向發包方負責的責任管理體系。在責任得到明確落實的前提下,承包人管理資源與分包人專業施工能力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相互協調、互相促進。同時大中型企業間通過合法的分包,便于在法律法規以及合同框架下最大限度的避免以往企業老舊管理模式下出現的拖欠工程款,勞務、工傷糾紛等,甚至以此產生的質量、安全事故以及惡意舉報案件等。
2.結構優化,符合市場需求
在交通公路建設環境市場化越來越完善情況下,市場更加追求主體產能突出、功能符合的施工主體,企業組織界限將逐漸模糊。分包的組織形式更加靈活、追求市場需求的特征更加突出。承包方將更多地以針對任務的臨時性團隊組合來完成項目工作任務,項目組織更趨靈活地組建。而分包人會更多地會有針對性的參與到項目團隊中,總分包結構模式更符合市場需求,施工結構更趨于優化。
3.因地制宜,節約施工成本
交通公路建設項目必須考慮施工地方干擾大、材料限于就地取材等重要因素。因此,承包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合同范圍內合理的選擇分包力量,充分利用分包人的地利人和等優勢,有選擇的分項工程發包給工程所在地有資質的施工企業進行實施,即為當地企業提供了施工資源,也為承包人合理降低成本創造了有力條件。
4.強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鑒于公路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內容繁雜、規模大、周期長,實施中不確定性因素多,施工環境復雜多變的特點。大型承包人在承攬項目時,憑借自身管理優勢更趨向于專門從事項目管理工作和主體施工任務,而將相關次要施工任務分包出去,管理工作的專業化會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同時,承包人為了緩解主體施工壓力,會更多地利用外部資源,為了提高效率而更加規范項目管理和加強分包工程的管理。分包中小型企業規模小易于管理,職工專業性強,專業設備齊全,專項施工更具效率。在市場中為取得更好的效益,必然通過加強競爭力,充分利用人力、設備資源提高生產效率。承包企業規范的項目管理結合專業分包商高效資源利用必然使項目建設變得更有效率。
5.專業化高,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公路建設項目變得越來越專業化,建設單位對質量安全和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施工企業為增強競爭力、提高效益,企業專業化趨勢不可避免。這種趨勢將使企業壓縮規模,專注于提升核心競爭力,將更多采用外包形式來利用社會資源。企業為增強核心競爭力,大型企業要實現由勞動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轉換,由低端向高端發展,從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邁進,必將拋棄低端生產資源,專注于項目管理。對于中小型企業或專項施工企業來說,提高管理能力,培養優秀的專業人員,使用機械設備使用效率,從而提高整體專業化能力是其參與競爭的必由之路。
二、工程分包的存在的問題
1、分包合同簽訂不規范,帶來履約風險
首先,目前交通工程大部分項目部的分包合同過于簡單甚至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沒有相關人員的簽字,只是象征性的蓋個公章。例如施工企業提供的與勞務公司之間的勞務合同,實際上往往是一個應付制度的擺設,僅是被掛靠的一個皮包公司。在現場實際施工的班組仍是由包工頭組織和管理的,且這些班組人員與勞務公司之間根本沒有有效的用工合同。包工頭直接與施工單位簽訂了合同,甚至是直接與項目部簽訂了合同,而且還存在包工頭簽了合同再分包或轉包。其次,分包合同范本推行不廣,所簽訂的分包合同條款不規范、不嚴密。一些項目部的分包合同缺乏履約保證金的繳納以及民工工資監管的條款,大部分項目部勞務分包合同中沒有附帶主要專業工人的勞務花名冊及勞務人員的有關資料。第三,廣泛存在先干后簽、邊干邊簽、干完了還未簽合同的現象,這些不規范現象給企業帶來較大的履約風險。例如好多工地年底都存在包工頭卷款逃走,造成民工向甲方討薪的現象。
2、分包人主體資格不合法
工程分包過程中,常常出現承包人對分包人主體資格審查不嚴的情況,有意或無意地將工程分包給掛靠資質或者資質條件不符的個人承包,即給所謂的包工頭分包。為分包合同的履行預埋了巨大的潛在風險。由于分包方不具備真正專業施工技術人員。工程質量安全完全由包工頭對工程質量、安全意識的強弱決定。如果包工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利欲熏心,那質量、安全將難以保證。同時,由于包工頭不具備建設工程分包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由此總包單位將面臨嚴重違約風險。
3、分包人選擇缺乏業績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總包單位為確保項目目標實現,必然希望選擇一些有信譽、有能力的分包單位來共同完成施工任務,而目前工程分包企業及勞務隊伍的市場現狀是數量眾多,而管理能力、技術水平、人員素質、設備裝備能力參吃不齊、千差萬別,如何找到合適的分包商是總包商分包管理的首要問題。由于目前公路建設市場企業信用評價等企業業績、信譽評價的平臺工作剛起步,相關信息統計仍在不斷完善過程中,平臺目前僅對一級市場相關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和評價,而對于對于二三級專業分包市場的企業能力、資質、業績等均未系統納入,導致總包企業選擇渠道過于狹窄而面臨分包困境,工程分包條件仍不夠成熟。
三、對工程分包管理的建議
1、規范合同,建立有效監督機制
合法合同是規范和約束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律依據。分包合同簽訂的如何,不僅關系到分包合同的履行和總包合同的履行,還涉及到發生糾紛后如何處理的法律依據的重大問題。施工企業應依法加強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嚴格履行分包合同資格預審、談判、評審、簽約等管理程序,確保合同形式、內容合法有效,從源頭上堵塞漏洞。分包合同條款必須根據實際需求明確工期、質量、安全、驗收、結算支付、違約責任等關鍵內容[1],同時及時向建設單位、行業主管部門備案。而建設單位、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順應市場需求,健全相關分包管理辦法和制度,并建立起有效的獎懲制度和約束監督機制。
2、嚴格落實分包法律法規和完善規范分包招投標管理辦法
隨著2012年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辦法》的實施以及地方分包管理實施細則、管理辦法等等行業法規不斷出臺和完善,公路工程建設市場的分包法律框架已基本成型,目前關鍵在于分包企業主體的實施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落實。而招投標行為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那么分包招標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因而制定適應國內的系統性、完備性、可操作性于一體的分包法律制度勢在必行。我國《建筑法》和《招標投標法》等法規中應當加入有關分包招標的相關內容,規范分包招標程序,建立分包合同及監管制度等[2]。
3、強化市場機制,規范分包行為
嚴格市場準入并促其進入二級市場“陽光交易”,有效監管分包招標并分類指導。研究分包招標的報價方法并啟動分包招標簡易程序,以降低交易成本,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動專業分包,借助“菲迪克條款”制定工程總承包條件下的分包合同范本。
4、建立信用和業績評價平臺,為專業分包招投標提供依據
應由總包單位定期上報參與工程的分包單位名稱及所承擔工程內容,在工程結束后,總包單位與分包單位可以共同享有質檢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對該工程的質量評價。在履約信用方面,則由總包單位和分包單位互相進行評價。并由主管部門進行核實并記入登記平臺。
5、規范總包單位對分包單位的管理制度。
在分包的確定方式、資源投入、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工程驗收、保修、結算、責任共擔等方面,由建設主管部門形成一整套制度,對承包人單位的管理和分包單位的施工操作進行規范。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飛快發展,交通基建市場對工程分包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施工企業以及建設單位和行業主管部門應在正視分包管理目前的不足與缺陷的同時,充分利用分包的優勢以及發展前景積極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工程分包,促進公路建設市場不斷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若夫. 加強分包管理確保經營質量. 水利建設,2011.11.18
[2] 姚詳英. 淺談工程分包存在的弊端及解決對策. 城市建筑,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