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建筑領域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對建筑物的質量以及建筑布局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建筑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對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筑管理和工程質量的控制工作逐漸成為工程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由于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尤其是人們的人身安全問題。本文中,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的經驗,對建筑管理和工程的質監督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管理;工程質量;監督體系
現如今,建筑的規模不斷增加,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逐漸成為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對于質量的要求也逐漸增加。另外,城市化的進程逐漸提升,建筑行業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盡量讓建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等工作在法律保障的空間內發展。雖然,我國的建筑規模不斷增加,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在不斷完善,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如果不對其進行治理,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建筑領域的發展。
1.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建筑行業的工作內容上看,其形式并不樂觀,通過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檢測結果進行研究可知,存在的問題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1在建筑工程進行的過程中,相關的設計和施工人員并沒有嚴格地按照施工的標準和流程來進行操作,而且工作態度也不是非常明確。多數的工作人員對于建筑工程的建筑和施工都沒有從根本上進行重視,只是機械式的工作,看中的只是眼前的利益。根本不存在任何責任感。這種工作態度的長期存在,必然會造成工程質量不合格或者是工程的使用性能直線降低等問題。
1.2從我國眾多的建筑工程事故的調查中可以看出,引發事故和突發事件的主要因素就是建筑工程出現了開裂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倒塌。因此,工程結構的設計工作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
1.3在建筑裝飾工作中,有些建筑單位對材料的選擇環節重視程度明顯不高。裝飾材料的施工質量是影響建筑工程中的電氣、燃氣以及消防等設施能否安全施工的重要原因。如果材料的質量不達標,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縮短建筑工程的壽命。
1.4工程在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質量監督體系不明確。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監督部門沒有發揮自身的職責,因此,監督質量不達標。但是,有些施工單位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了一些不科學甚至是違法的手段,即使在報批的環節中滿足了要求,但這類工程進入建筑市場中,必然會存留嚴重的安全隱患。
1.5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建立健全溝通機制至關重要。但是有些用戶發現了建筑的質量問題,但是經常找不到具體的投訴方式或者是根本無人受力。所以,建筑出現了質量問題,卻沒有明確的解決辦法,所以,建筑工程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建筑工程的監督機制入手,形成完整的體系。
2.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的主要方式
建筑工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監督部門要負大部分責任,在具體的監督工作中,對質量問題進行嚴格地控制至關重要。要在加強監督力度,做好依法辦事的基礎上,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的可靠性。具體的解決辦法如下:
2.1要對工程質量監督問題進行改進和完善
只有提升建筑工程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才能夠提升全社會以及全行業的透明度,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才能夠放心。相關的質量監督部門,需要朝著公平、公正和公開的方向發展,從建筑工程項目設計開始,就對每一個環節進行監督和管理,同時還需要根據工程監督以及施工的科學方式來改進質量監督工作中的不足之處。監督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做好積極性、自主性以及約束性相融合。同時還需要盡量避免出現突發的事故問題。
2.2建立預警機制和服務模式
在具體的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中,提升服務工作的和諧性,并且嚴格按照執法行為來進行監督是至關重要的。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工作的順利展開,需要以事先的預警工作為主,盡量將質量問題控制在最初的狀態。要縮小質量問題的范圍,只有找到質量監督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夠對質量的通病進行嚴格地控制。同時相關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在現場進行指導,盡量提升質量監督工作的主動性,減少被動局面的出現。
2.3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運行機制。
在提高社會監督的前提下,實現從單一事實監督向工程建設各方質量行為監督的延伸,并特別注意工程建設各方銜接部分的工程質量有效監督。劃清各方銜接的質量界限,分清責任,避免管理權限的混亂沖突,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與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
2.4建立全方位的集體監督機制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不斷的深化改革,工程質量監督的力度也要不斷加強,提高監督執法的科學性。從工程設計階段開始要竣工驗收使用,在工程的全壽命過程中都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保證執法監督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2.5創新質量監管模式,建立質量監督新機制
進一步完善對建設工程的監督管理,建立監督簡報制度,形成內部監督和監察的壓力。依靠行政手段構筑工程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工程質量監管的制約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和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對項目全過程實體質量和行為質量的監督檢查內部通報機制,形成政府內部監督、監察、管理聯動的局面,避免人為的行政干預,起到在建設過程中的綜合制衡約束的作用。
3、建立健全工作質量監管體系的必要性
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的一個中心問題,是要建立以產品為中心的質量責任制。建立質量保證體系還必須充實測試手段。提高產品質量,不能滿足于部標、國標的要求,要按照國際標準來衡量,這樣的國際市場才會有競爭力。要抓好設備管理、設備性能,精度不合格也就談不上提高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的提高也要從原材料上抓起,材料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各項材料試驗數據合格后才能使用。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物質技術基礎。強化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
建設工程質量要重視全過程的管理,工程質量不僅是靜態管理,更重要的是動態管理。管理是通過人來掌握的,如忽視了對工程質量和信譽切切相關的以人為本的技術質量創新——即企業素質、人力資源的開發,必然造成企業缺乏發展動力。全面質量管理是以全員的技術質量創新,提高人的工作質量,通過管理創新,使建設工程企業具有動力、凝聚力。形成強大潛力的內在機制,為提高工程質量,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中流砥柱,而提高工程質量是我國建筑業的長期戰略方針。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重大工程質量事故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影響。所以加強工程質最監管力度刻不容緩。
4、結論
工程質量監督過程貫穿整個建筑工程施工進度中,從設計方案、施工單位、建筑材料到施工技術、裝修方式等多項施工工序中都離不開建筑管理與質量監督工作的執行。在施工中,需要充分發揮建筑管理的功能,全面協調和處理施工中各方面發生的問題,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盡量保證工作順利進行。質量監督工作對于整個工程質量好壞有著關鍵的影響,在工程施工中,及時合理的進行建筑管理與質量監督可以保證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技術要求,從而保證了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樹真.探索工程質量監督新思路[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1(05)
[2]姚萬卿.淺議加強工程質量監督[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08)
[3]江少湘.論如何加強工程質量監督[J].廣東科技.2006(11)
[4]陳東,楊建.淺談工程質量監督新模式[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