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作為現代文明的重要載體,如何為城市做出長遠、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成為城市管理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縱觀城市發展歷程,高度的物質文明之上才有先進的精神文明,兩者互為表里。因此,在當今時代,綠色城市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加快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城市物質文明水平,都包含在綠色城市的規劃設計中。
關鍵詞:綠色城市;生態可持續;以人為本
長期以來,中國城市發展過于粗放,導致資源浪費極其嚴重,惡化了居民的居住環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講,綠色城市發展道路是不得不走的。但是,綠色城市規劃設計牽扯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人、社會、自然如何在同一平臺下自由發展,如何協調三者之間的關系,才是綠色城市理論的核心。因此,推行綠色城市模式,需要在社會上獲得全方位的支持,公民要理解綠色城市的核心概念,這樣才能使得城市規劃實行時獲得理想效果。
一、綠色城市對經濟、環境、生態的重要作用
(一)明確綠色城市的定義
綠色城市,簡單來說就是城市管理者為實現城市競爭力的提升,通過制定一系列的長遠規劃,并堅持貫徹實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采取的城市發展模式。
(二)提高居民對綠色城市的概念認識
綠色城市一個很重要的支點在于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而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中國居民歷經三十多年的經濟變革,深受環境污染的侵害,對于改善環境污染的訴求是極為強烈的。政府應加大宣傳攻勢,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公民對于綠色城市的概念認識也會不斷提高。
(三)全民參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動綠色城市的建筑與發展
綠色城市依據以往至今城市發展的基本要求,結合本城市的實際情況,了解本城市的特點之后進行設計與規劃。綠色城市的一個首要目的就是要改善居住環境,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這在規劃設計中要擺在突出位置。因此,在城市的規劃中要廣泛收集民意,聽取社會各界對于綠色城市的看法,對各類意見及建議進行總結與歸納,不斷在實踐中摸索,找出適合本城市發展的道路。
二、綠色城市相關規劃設計的落腳點
(一)注重人的理念,重視人的開發
城市的主要功能大體有三種,首先是居住功能,其次是商業功能,再次是軍事功能。在綠色城市的規劃中,人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了解人的需求,重視人的存在。所以,規劃的制定要結合過往城市建設的經驗,著重分析人的愿景。隨著城市綠地的不斷減少,人與城市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減少城市污染,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就要重視人的因素。合理、科學的制定相關城市規劃政策能夠有效促進人的居住體驗、人的出行、人的娛樂,從而提升人的幸福指數,提高城市規劃的建設質量。
(二)堅持綠色出行,支持環保企業的發展
現代化交通工具有力的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居民的外出提供了諸多便利。但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傳統出行方式給環境帶來的巨大侵害。另外,傳統的建筑模式,也帶來了龐大的建筑垃圾,我們距離低碳經濟越來越遠。所以,我們倡導低碳出行,綠色出行,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我們的空氣質量。我們支持環保企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環保企業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環保企業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
同時,改變對于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發展綠色科技,對建筑垃圾進行廢物利用,能源再生。政府應加大對環保的資金投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環保領域。政府應對改善環境起到重大作用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同時,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積極舉行大型環保活動。另外,對大型污染企業要下定決心,該關閉的關閉,該罰的罰。不能因為其貢獻著財政收入而令其恣意妄為。
(三)注重平衡性、可行性的基本要求
最近十年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使城市人口激增,打破了城市生態平衡,城市人口超過了城市的環境承載能力,給城市帶來了諸多問題。所以,控制好城市規模,掌握好城市與人口的平衡性,成為規劃中非常重要的節點。在設計中,一方面要利用好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對居民的生活空間進行合理設計,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城市用地,減少城市用地不必要的浪費。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對各類地標性建筑嚴格控制審批。但同時也要考慮到人文因素,保護好城市古建筑,做到現代建筑與古代建筑的結合,提升城市的人文性。
(四)堅持以人為本的規劃原則
在實行綠色城市時,要嚴格按照計劃的基本原則。綠色城市的建設是一件系統性的長期工程,必須嚴格按照規劃中的綱要進行。合理規劃整個城市的空間結構,充分尊重居民意見,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居住需求,尊重居民的多重選擇。在居民樓設計階段,建立咨詢評估機構,及時的聽取民意。樹立綠色住宅的基本理念,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居住空間,減少人為因素對居民居住環境的破壞。
注重社會、居民兩者之間的協調性,使綠色、健康的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在系統性的規劃中,堅持科學、民主的原則,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時,增強城市的競爭力,調整產業結構及布局,使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遠離城市,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形成綠色城市、綠色出行的良性循環。
(五)選擇多樣化的植物種植與節能策略
合理的綠色植物栽植能夠減輕熱島效應對城市的影響,減少城市高能耗,節能減排。在傳統的植物種類中取其精華,挑選適合本城市種植的植物,形成具有本城市獨具特色的植物景觀,此舉對于改善城市居住環境是極為重要的。同時,也要不斷引入新的植物種類,從多渠道打造城市的綠色環境。
同時,政府應當注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節能減排產業是新興的、具有良好前景的產業模式,政府應在此構建著力點,為城市發展鑄造新的引擎。
三、樹立牢固的創新意識,在實踐摸索中不斷前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擁有先進的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的管理者若不堅持實施,那最后,再好的政策也只是虛談。所以,城市的管理要具有連貫性、系統性、可持續性。朝令夕改只會勞民傷財,招致更大的發展隱患。在具體工作中,政府在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的同時,更要建立不同城市間互助的交流平臺,敢于將自己的不足說出來,敢于將自己的痛處說出來。推進工作也不能操之過急,要分門別類一步一步推行,切不可遇到阻力便退縮。
對于城市管理的農村部分,政府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生態農業,促進城市與農村的良性循環。同時,綠色城市的推行更需要在政治制度上進行創新改革,對于家長式管理要堅決抵制,發揮民主評議制度,為綠色城市的推行提供政治理論上的支持。深化改革,在改革中不斷創新,才能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綠色城市模式。
結語
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城市的全方位發展,建設生態宜居城市,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才是綠色城市規劃制定的目的。城市的發展關乎人類的命運,城市的發展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在有規劃、可控的條件下實現長遠發展。歷史反復告誡人類,不合理的、不科學的發展最終會招致自然的報復。綠色城市的實踐需要長期進行摸索,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制定規劃進行長期的指導,為城市與自然達到雙贏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許德毅.綠色建筑和綠色城市的關系解析[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2):150-152.
[2]趙崢,張亮亮.綠色城市:研究進展與經驗借鑒[J].城市觀察,2013,26(4):161-168.
[3]曾堅,左長安.基于可持續性與和諧理念的綠色城市設計理論[J].建筑學報,2006,(12):10-13.
[4]劉寶英.提高城市園林綠化質量促進綠色城市構建[J].現代園藝,2014,(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