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調配水資源的主要項目,加強水利工程建筑管理是企業經營改革重點,也是推動地區現代化建設的有利措施。基于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水利建筑管理模式實現了多元化轉變,建筑企業發展方向也要朝著多種模式調整,這樣才能符合水利建筑管理作業要求。本文分析了水工建筑作用及管理要求,提出未來建筑企業“低碳化”發展趨勢,從低碳節能、人力資源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水工建筑;管理;建筑企業;發展對策
水利工程是建筑企業投資建設的主要項目,水工建筑管理是企業經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新時期國家對水利工程建筑要求越來越高,調整工程建筑管理模式才能適應新階段要求。結合國家對水利工程建筑管理提出的相關標準,建筑企業要明確未來發展目標,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戰略管理措施。低碳節能是建筑工程建設的新思想,人力資源是建筑企業發展的核心保障,從雙方面提出建筑企業發展決策具有可行性。
一、水利工程建筑作用
水利工程建筑管理是為了綜合保護及合理運用水利設施,按照地區使用需求調節水資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服務的工作。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只有通過科學管理,才能發揮最佳的綜合效益,還可以驗證原來工程規劃、設計和施工質量的優劣。此外,水利工程建筑管理廣泛服務于防洪、排水、灌溉、發電、水運、水產、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和改善環境等方面,已轉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內容。
二、水利工程建筑管理
水工建筑作為水利調度系統的核心構成,其結構功能狀態影響著區域資源調度效率,對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隨著區域用水量逐漸增多,水利工程建筑承受荷載越來越大,病害多、維修多、功能減弱等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進一步優化水利工程調度狀態,水電工程公司與電力公司開始共同設置工程建筑管理模式,確保水工建筑性能處于理想化狀態。
1、安全管理。水利工程的各項蓄水、壅水、輸水或泄水建筑物,必須具有足夠的抗水壓、耐沖刷、防滲漏、抗凍融等特殊性能。“安全生產”是水利工程建筑管理的先進思想,要求注重水利建筑設施功能改造要求,避免結構性耗損造成的安全隱患。例如,水工建筑長時間處于水流荷載沖擊,如果遭受破壞,將會造成潰壩、決口、改道,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損失,甚至毀滅性的災害。因此,在工程管理中,首先要保證安全。
2、調度管理。水利工程是調節、調配天然水資源的設施,而天然水資源來量在時空分布上極不均勻,具有隨機性,影響效益的穩定性及連續性。水利工程在運行中需要完善調度管理策略,從多個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調度方案,進而實現水域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滿足地方水資源分配與使用需求。例如,專門的水利調度技術、測報系統、指揮調度通訊系統,以便根據自然條件的變化,靈活調度運用。
3、開發管理。許多水利工程是多目標開發綜合利用的,一項工程往往兼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工業、城市供水、水產養殖和改善環境等多方面的功能,各部門、各地區、上下游、左右岸之間對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彼此往往有利害沖突。因此,在工程運行管理中,特別需要加強法制和建立有權威的指揮調度系統,才能較好地解決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出現的矛盾,發揮水利工程最大的綜合效益。
4、分級管理。現代水利是服務于區域化建設的配套設施設,水工建筑關系著區域水資源調度效率。除了水電工程公司與電力公司參與管理外,應積極構建工程分級管理模式,解決傳統管理方案存在的不足。例如,號召廣大群眾參與工程建筑管理,努力構建分級管理體系。水利工程數量大、分布廣,重要性和受益范圍有很大差別,不能一律靠國家設置專管機構進行管理,而是要實行分級管理和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
三、建筑企業及其發展趨勢分析
建筑企業是從事建筑產品生產和經營的經濟實體。它是建筑生產力發展和建筑技術進步的主導力量。設置原則建筑企業的設置,一般受社會經濟結構、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社會化程度的制約。中國建筑企業的設置按以下原則:
1、地區化。即以大中城市為依托,形成各類經濟中心,按地區建設規模及輻射能力部署建筑力量。企業要建立低碳經營制度,用新型生產方式帶動水電系統的節能化,同時考慮環境污染、能源枯竭等問題;用戶要樹立自主節約意識,主動參與低碳供電系統規劃中,長期堅持低碳水電發展模式;這些都是水電工程公司發展中的先進制度,為水電系統綠色化運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2、專業化。按照建筑產品性質,實行專業化分工與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任何一個行業興起都必須依賴于科學技術,這樣才能盡快實現行業發展目標。建筑企業低碳化發展也是一樣,國家擬定或執行政策必須依賴于先進技術,比如,政府在建筑低碳調控中,利用監控系統作為操控平臺,以先進技術指導建筑施工低碳化運行,為水電系統創建了科技化調度平臺。
3、聯合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把勘察設計、建筑安裝、建筑制品生產及科學研究等業務活動分別組合在不同的聯合體中,如建筑安裝工程聯合企業,材料綜合加工聯合企業,科研、設計、施工一體化聯合企業和綜合開發企業等,充分發揮資金和技術優勢,提高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設備的利用程度,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建設速度。
四、建筑企業低碳節能管理對策
環保政策是對環境污染問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適用于國內各地區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對地區實際工作開展起到了廣泛的引導作用。就低碳供電發展趨勢來說,我國現階段環保政策還存在明顯的不足,阻礙了低碳產業的可持續運營。未來,建筑企業要結合水利工程建筑使用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低碳化發展對策。
1、控制污染。為了促進低碳行業發展,我國采取了多種政策性指導意見,一方面號召民間企業注重環境保護工作,生產過程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協調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內在關系;另一方面,頒布環保政策、稅收政策等,鼓勵企業走高新技術開發之路,將節能減排技術應用于發電生產體系,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實現電力行業綠色化發展。
2、資源利用。目前,中國環保政策重點采取“強制標準”的控制方法,依據環保法律法規實施污染防控計劃,例如:引入能效與污染排放標準,利用政策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對水利發電行業設定某個發電標準,以低碳電源供應為基礎,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這些標準范圍內,發電企業可以正常生產與運營,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給予罰款、取消經營資格等處理。家住企業低碳化發展需考慮成本投入問題,以及設備、技術等生產要素更新需要的周期時間,減小供電系統走低碳化發展的難度。
五、建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策
人力資源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保證,協調內部人力可實現營運收益增長,為經營者擬定市場戰略決策提供人才競爭優勢。根本上來說,人本管理是一種新型管理模式,為企業市場營運提供了科學化依據,解決了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建筑企業人本管理思想中,要求部門領導及成員積極參與企業決策會議,發表個人對企業經營改革的看法,號召所有員工參與企業管理決策,這些體現出了人本管理改革的新趨勢。
1、堅持以人為本。對于企業來說,各崗位員工是一切經營活動的執行者,必須肯定人在經營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據此可以延伸出諸多有關的思想理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指導理念。人本管理是以人為本思想的應用范疇,強調了人在管理決策中的主體地位。
2、強化內控管理。長期以來,人力資源對建筑企業經營與發展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注重人力資源結構調整與規劃,既體現了崗位員工的職業價值,也幫助企業建立更加穩定的營運環境。我國企業經營步入現代化階段,各項事務管理均朝著多樣化方向轉變,為內控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依據。針對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不足,要及時調整人員結構管理模式,將“人本思想”融入內部人力優化分配中,體現不同崗位人力資源的內在應用價值。
結論
中國是人口大國,能源利用與環境污染是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建筑行業走低碳化發展道路,適應了中國社會科學發展觀要求。水利工程建筑管理是為了更好地執行水資源調度、水力發電等任務,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筑的可利用價值。建筑企業是水利工程建筑管理的參與結構,其應當注重低碳化轉型趨勢,從低碳節能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優化戰略模式,全面推動電力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澤富.探析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質量檢驗措施[J].廣東科技.2013(20)
[2]孫光年.水利工程建筑項目的質量管理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6)
[3]程丹丹.對當前水利工程建筑質量的探析[J].民營科技.2012(01)
[4]王憲武.關于水利工程建筑施工裂縫原因及預防措施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2)
[5]方道中.從國際建筑業的態勢看我國建筑企業經營戰略的變革方向[J].華東經濟管理.2002(05)
[6]劉斐.建筑企業如何迎接加入WTO帶來的挑戰[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