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都采用了鋼筋混凝土現澆框架剪力墻結構,這種結構的廣泛應用使得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提升,但是施工過程中,很多因素都會對其產生十分顯著的影響,所以鋼筋構造方面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只有對這些問題予以有效的控制,才能更好的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建筑的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了現澆框剪結構中若干鋼筋構造問題的治理,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框剪結構;鋼筋構造;問題;治理辦法
最近幾年,我國建筑行業在發展中給出現了很多新的技術,這也使得建筑施工中出現了很多新的結構形式,現澆框架剪力墻結構就是十分關鍵的一種,在施工的過程中,鋼筋構造會出現一定的誤差,而建筑的受力在這一過程中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現澆剪力墻鋼筋結構必須要進行妥善的處理,才能更好的保證施工的質量。
1、主筋偏位
1.1現象
在剪力墻放線定位操作的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剪力墻結構經常會出現主筋移位的現象,這樣就會對結構的受力形式和受力能力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而保護層自身的厚度在這一過程中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證,從而對施工的質量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1.2原因分析
1.2.1設計方面
首先是在建筑施工設計的時候,施工人員只是對結構平面圖進行了粗淺的繪制,很多細節都沒有做詳細的處理,這樣就使得人們在進行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對鋼筋施工的具體方位進行確認。
其次是在剪力墻保護層厚度設計和繪制的過程中,設計者沒有對剪力墻保護層厚的厚度進行詳細的闡述,這樣就使得人們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沒有對保護層的實際影響予以充分的考慮,導致保護層無法體現其真正的價值。
最后是設計者在對剪力墻暗梁配筋的截面予以設計和改造的時候,必須要首先弄清楚暗梁配筋的具體位置,同時橫向的墻筋外側的部分應和內側的部分保持平行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剪力墻暗梁主筋保護層的厚度和工程設的要求相符,從而也使得整個結構更加的穩定和安全。但是從當前我國工程設計的實際情況出發,人們對該結構設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有著非常明顯的不足,同時在對鋼筋結構設置和安裝的過程中,沒有嚴格的按照相關的要求對鋼筋予以加固和綁扎,所以鋼筋非常容易出現移位的問題。
1.2.2施工方面
施工人員在對剪力墻暗梁主筋進行建設和施工的過程中,會在下料的環節遇到一些障礙,施工人員只能通過對暗梁的鋼筋進行搖動,才能更好的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這樣一來,鋼筋很容易因為反復的搖動而出現移位的現象。此外,施工人員對鋼筋進行綁扎和加固的過程中沒有對施工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的考量,同時也沒有考慮到梁架結構自身的受力特點,這對鋼筋位置的固定是十分不利的。
1.3治理措施
(1)在剪力墻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為了可以有效的保剪力墻結構自身的抗剪強度,經常會采用設置暗梁和外部框架結構的方式,這樣就使得剪力墻自身的剛度和延展性都會有所提升,具體來說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首先是要嚴格的根據施工的規定和要求對鋼筋的位置和形式進行有效的處理,同時還要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對其予以細致的調整,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防止施工過程中結構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而使得鋼筋結構出現非常嚴重的位移狀況。
其次是在確保剪力墻暗柱縱向鋼筋位置的條件下,將暗梁鋼筋的局部進行適度的折彎內收,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其自身的穩定性。同時,剪力墻門洞的暗柱和暗梁鋼筋的位置也要根據施工的情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變。
最后一點就是框架梁縱向鋼筋和暗梁縱向的鋼筋一定要是上下交錯的關系,同時還要保證框架梁縱向鋼筋在墻體內部錨固的實際長度,只有這樣,才能將搶進和包柱筋予以有效的覆蓋,從而也克服了各種缺陷和不足,同時,對墻面鋼筋的抗震變形也是非常有利的。
(2)要求施工方認真進行技術交底,調整綁扎順序,先進行框架柱、暗柱縱向主筋的豎向連接,后綁扎箍筋:柱的箍筋要綁至樓面上5道,節點核心區,箍筋要切實按數備足綁牢。然后綁扎保護層墊塊,連接剪力墻豎向鋼筋。最后綁扎剪力墻水平筋包裹暗柱縱向鋼筋。水平筋也要在暗梁部位認真綁扎,綁好保護層墊塊,爾后安裝模板,模板安裝加固后,進行柱縱向鋼筋和墻豎向鋼筋定位加固,最后澆筑混凝土。
在綁扎梁板鋼筋時,也要先將柱縱向鋼筋和墻豎向鋼筋正位,爾后穿人暗梁縱向鋼筋(其箍筋穿入可暫不綁),再穿入框架梁縱向鋼筋綁扎箍筋,最后綁扎樓板鋼筋,墊好保護層墊塊后再將樓面以上5道梓箍筋和3道墻水平筋認真綁牢,才能澆筑梁、板混凝土。在框架粱與框架柱或墻面齊平時,由于縱向鋼筋又粗又密,很難局部彎折伸入柱節點或墻角,而造成節點附近粱縱向鋼筋保護層局部偏大,形成素混凝土角時,則沿框架梁箍筋角部加扎構造筋作為過渡。
(3)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應該設置一個專門的質量監督人員,不能讓施工人員設置縱向的鋼筋,同時也不能使用振動棒對鋼筋進行處理,如果梁板鋼筋的密度過大,可以由專業的鋼筋工臨時進行解扣下料,然后對節點進行復位和綁扎,從而保證澆筑施工的順利進行。
2.框架柱接頭設計不當
2.1現象
使用鋼套筒冷擠壓接頭作柱鋼筋豎向連接時,用地面工藝壓接試驗代替現場外觀檢驗和抽樣作單向拉伸試驗,不符合《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技術規程》要求的,應按規范整改。
2.2原因分析
2.2.1沒汁方面
①設計者對鋼套筒冷擠壓連接的機理和規程了解不夠,不知規程規定“被連接鋼筋的直徑相差小應大于5mm”,而且用了“嚴格”一詞。②設計者認為鋼套筒冷擠壓接頭質量容易保證,因此專門發出變更:“經研究本工程柱子縱筋接頭位置可以不受GB50204—1992第
3.4.6條的限制。”③設計者在采用套筒冷擠壓連接工藝時,沒有確定“性能等級”,導致施工的任意性。
2.2.2施工方面
(1)承擔套筒冷擠壓施工的專業單位對設計存在的問題,認為不是本單位過失,不予提出。
(2)專業施工單位遷就土建單位的工期要求,疏于管理。
(3)土建單位不能為壓接專業單位提供良好條件,而是先綁柱的豎向鋼筋和箍筋,然后才交專業單位壓接,圍此鋼筋間隙難于調整,壓接器難以對正,造成壓肋不正、壓痕間距不勻,甚至接頭彎折超出規范要求:
2.3治理措施
(1)向設計單位提出明確接頭性能等級,并按設計規定的性能等級要求專業施工單位提出型式檢驗,嚴格材質報驗和套筒進場檢驗制度,增加現場外觀檢驗并按驗收批隨機抽樣進行單向拉伸試驗,驗證合格后方準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2)由于接頭的保證率不同于原材,因此要求執行GB50204—1992有關規定,接頭錯開按規范執行。
(3)承建單位應為專業單位留出壓接施工檢驗時間.應先擠壓后綁扎,按順序施工。
(4)專業施工單位應嚴格執行規程,對擠壓設備按期標定、檢修、定崗計數,不得漏油污染鋼筋:對擠壓鋼筋接頭應磨平標記,保持潔凈。經過整改,主樓鋼筋豎向連接全部合格,保證了接頭的工程質量。
3、結語
在現澆剪力墻施工的過程中,鋼筋構造問題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如果這種問題不能及時的解決,就很有可能對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構成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做好鋼筋構造的處理工作,從而使得現澆框剪結構的質量得以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玉玲,由寶亮.高層框剪結構“先安后澆”施工工藝[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1)
[2]王海巖.淺談高層框剪結構建筑的施工質量控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
i-language:AR-SA'gt;.自來水水質下降的問題分析和對策[J].城市公用事業,2011,(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