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發區將河岸的開發與新區的開發統一起來,加強新開發區塊與水岸之間的聯系,提高人們的 親水性與水岸的可達性,提升河岸土地價值。河道建設本著“還原河道自然屬性,水、岸、坡、綠融為一體”的原則,進行了河道造景,創造自然生態、休閑特色的河道。
關鍵詞:生態河道;自然河道;特色河道
引言
根據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市委、市政府“建設新天堂,構筑大都市”的戰略布署,杭州城市空間布局形態將形成“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開放式空間結構模式。主城由上、下城區和西湖、拱墅、江干城區部分組成;“三副”指:江南城、臨平城和下沙城?!傲蠼M團”:指塘棲組團、余杭、良渚、臨浦、瓜瀝和義蓬組團。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江東園區位于義蓬組團內,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的延伸區塊,將成為義蓬組團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建設形成一個以高附加值工業、現代物流服務業為主的生態型現代化工業園區,是杭州市“工業興市”的重要支持。江東園區的啟動首先依托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其中河道的整治及景觀帶的建設將提升園區的整體形象。
一、項目概況
中直河位于杭州市中部、蕭山區東北角。南起三工段橫河,北至四工段橫河,總長約2.56千米,河道寬30米,其中江東二路~橫支一路段為景觀湖,湖寬為30~160米。綠化景觀面積約17.34萬平方米。
二、現狀分析及處理策略
河道現狀護岸為自然土坡,河道兩岸現狀地坪標高5.5-6.2米左右。景觀上河岸線型較好,具有一定的親水性,但是兩岸植被較差,且具有部分澆灌泵房設置在岸邊,景觀效果不佳。隨著城市的發展,河道存在淤積情況。
根據現狀情況,提出整治策略:
1、河道線形、駁岸形式、景觀設計一體設計,滿足景觀環境功能要求
提出以人為本,提升沿岸文化品位,景觀與周邊地形與環境協調,營造優美的河道景觀。滿足河道防洪排澇、配水景觀要求。
2、生態優先、保護為主
整治拓寬與現狀保護并舉,因地制宜,親近自然,保護和恢復河道的自然生態。進一步實現水清岸綠的設計目標。
三、景觀整體構思
1、濱水游憩景觀規劃理念
將“游憩、景觀、生態”三個元素綜合考慮,使其游憩開發與景觀規劃設計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景觀游憩資源,在保證濱水景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的各種游憩容量的擴大,最終達到景觀河道的生態可持續的發展。
2、濱水游憩景觀構思立意
中直河是除了水體外,承載了自然狀態下的多種的地貌景觀。從景觀規劃設計以及濱水區游憩開發的角度出發,結合生態游憩開發,進行生態設計。
四、整治改造設計
一)岸線、駁岸景觀設計
岸線和駁岸設計,使其具有天然河道的生態功能,滿足大家的親水需求。河道線形利用臨水空間的處理,自然蜿蜒、時寬時窄,形成水面、岸線與園路的空間交錯變化。
1、自然駁岸:水下直立形駁岸,水上不同的景觀處理,既豐富了景觀效果,也滿足固土、防止土壤流失的效果。
1)、木樁駁岸:主要分布在生態休閑區和居住康體區,采用毛竹樁和木樁兩種形式,結合水生植物的種植形成生態的岸線。
2)、景石駁岸:貫穿全線,主要設計在綠線較窄,坡度較大地段,高低錯落堆砌,既美觀又解決河道高差問題。
2、直立式駁岸:主要結合岸邊平臺、碼頭、棧橋等小品和景觀節點設計。
二)景觀工程
規劃中直河、尤其是中心湖區塊主要為商業、辦公,其他段主要為工業用地,設計創造一個區域性的水岸環境,提供不同的水岸活動經驗,創造生動的親水空間,借以提高周邊的地塊的開發價值,達到頌贊自然生態、塑造水岸風采的設計目標。
1、景觀設計手法
四季變幻的主題植物景觀:通過多種植物的有機搭配,創造具有不同主題的植物景觀段,營造具有豐富季相變化的景觀效果。
親水岸線的營造:通過親水平臺、棧道、跌落式駁岸等多種形式,讓游人可以盡可能親近水。同時河道岸線通過多種設計手法,達到整體協調,局部有收有放的效果。
健身空間的塑造:整個景觀帶按一定關系分成特定區段,局部區段根據周邊用地設置1-3個大小不一,形態不一的健身空間,配備簡易設施和場地。
多種微地形處理:通過科學的設計,創造兒童區位地形、跌落式臺地、廣場、局部小地形、島嶼等多種富有變化的空間,保證土方的就地平衡以及與現狀地形的吻合。
2、景觀設計特色
做落于工業用地范圍內的河道線型按照規劃線型進行設計,同時通過草坡入水坡度的變化來達到河道岸線的自然彎曲,營造出一幅自然、生態的畫面。全線通過園路和小節點串聯成。
中心湖是位于居住以及辦公用地區塊內的河道,主要為周邊居民提供游憩休閑健身的場所,設計約4.5公頃的中心湖,并通過親水平臺、棧道、水岸廣場等多種形式,讓游人可以盡可能親近水體。
1)、自然濕地景觀區
基于場地原有良好的植被條件和大面積的開發湖面(淺水區塊)。因地制宜地設計以濕地植物群落為主的濕地景觀,灣、島、木棧道,形成層次豐富的景觀,增加了邊緣環境強度,壯觀奇特的水上森林,木棧道穿越其中,將會成為人們追求刺激野趣的絕好去處。
2)休閑觀賞區
通過植物材料,水及地形營造一個自然的充滿野趣的綠色空間,池塘淺水區,水生植物種植床系統等,向普通市民展示自然界生態環境自凈的全過程,并全面觀賞四季植物的多樣化色彩。
3)居住濱水區
周邊主要為未開發居住區塊,基于居住人群的需求,設置濱水活動大空間,能滿足周遍地段市民的公共休息活動的要求,完善配套的市政服務設施,設置供人們體育鍛煉,文化活動,小型集會交流,濱水休閑的場所。該區塊設計簡潔,現代,高質量的景觀將會引發周邊投資與開發,聚集人氣,促進商業發展。
3、綠化設計特色
1)植物材料的選擇。
采取“適地適樹”的原則,考慮景觀的需要,采用常綠植物和觀賞價值較高的、便于養護的植物進行配置。喬木有香樟、廣玉蘭、桂花、杜英、樂昌含笑、等常綠植物,有銀杏、水杉、懸鈴木等落葉喬木。灌木主要為紅葉李、梔子花、小臘、紅花繼木、春鵑、金葉女貞、金絲桃、無刺構骨球等。
2)植物配置方式。
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配置方式,在景觀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如: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的搭配,色葉苗木的搭配,觀花觀形的苗木的搭配等等。
五、總結:技術創新及應用要點
1、綜合設計水平的體現
本工程為綜合性較強的河道整治項目,內容包括駁坎、岸線設計、景觀綠化、景觀亮燈等,設計做到各專業密切配合,挖掘河道特色個性,打造一河一景。體現了在市政、水利、景觀工程方面的綜合設計水平。
2、園路慢行系統的貫通
沿河園路慢行系統通過直行、繞行、橋下棧道等手段實現全線貫通,結合空間設計亭廊、平臺,特色濱水環境,形成相對完整和多樣化的步行、自行車行系統。
3、綠化設計新概念
提出“都市森林”的概念。重點在濱水植被設計增加多樣性,并增加軟地面和植被覆蓋率,種植高大喬木,提供遮蔭和減少熱輻射。沿蜿蜒水岸線設計淺水區,增加自然水生植物的種植,強化水體自然凈化功能。
目前本項目已施工完成,并榮獲2014年度杭州市建設工程西湖杯(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
作者簡介:
章淑莉(1980-10),性別:女;學位:本科;工作及研究方向:園林景觀設計;工作單位: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