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GIS系統簡介,然后介紹了GIS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接著介紹了GIS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最后介紹了GIS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展望。
關鍵詞:“GIS”;土地管理;應用;作用
一、前言
隨著土地管理部門工作性質和業務需求的不斷變化及深入,GIS稱為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當中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基于GIS技術,能夠對土地實施合理的利用規劃。
二、GIS系統簡介
GIS稱為地理信息系統,即指在計算機的支持下,對系統工作以及信息科學理論進行合理的運用,綜合分析并科學管理有著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從而為管理、規劃、決策以及研究提供必需的信息,作為一種全新技術系統。主要具備三個方面的特征:具備采集、分析、管理、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以地理研究及預測為主要目標,采用地理模型方法為主要的手段,具備區域空間分析、多要素綜合分析以及動態預測能力;計算機系統支持進行空間地理數據管理并由計算機程序模擬常規的或專門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間數據、精確、快速、綜合的對復雜的地理系統進行空間定位和過程動態分析。一個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由計算機硬件系統、計算機軟件系統、地理數據(或空間數據)、系統操作人員等4個部分組成。
三、GIS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
1、地籍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對地籍信息的管理體現在其信息直接反映每一塊宗地的特征,它包括宗地的基本信息(位置、面積、利用類別、等級等),權屬管理(所有權、使用權、他項權利等),附著物信息(地上、地下建筑及各種設施情況),文檔信息(調查原始資料、法律、條例等)和圖形信息(地籍圖、土地利用現狀圖等)。地籍信息管理系統的目標是完成土地調查、登記、統計、評價,為地籍管理提供依據,為土地法律咨詢提供手段。在城鄉地籍管理領域,建立地籍管理系統、城鎮地籍管理信息系統、時域地籍信息系統、農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統、日常地籍管理信息系統。
2、土地評價與利用規劃
土地利用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起著對土地利用進行控制、協調和監督的作用,使得土地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達到最佳狀態。從內容上說,土地利用規劃包括土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的評價和用地需求量的預測。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利用規劃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土地評價方面,可以進行土地資源清查、土地生產潛力分析、土地適宜性評價和土地人口承載力分析。
3、土地利用動態監測
由于土地利用動態管理信息系統是為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分析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土地利用狀況信息,因此需要一套完整和科學的實時更新機制,既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現勢性,又能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體系。在土地利用調查以及動態監測中,可以通過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的結合,獲取土地類型和土地利用現狀信息,監測土地利用變化,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以及在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持下的土地評價分析,利用專家們的知識與學問研究,建立土地利用決策模型,輔助土地利用決策。
4、土地政策的模擬
政策是支配為既定目標而操去行動的各重原則,是為解決在土地上所發生的有關法規、程序、體制、效率或權益等問題,提出有系統、有程序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作法。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模擬土地政策在土地管理的預先應用原則和效果,為制作完善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據和平臺。
5、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一定規劃范圍內,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國民經濟發展要求,協調土地總供給與總需求,確定或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用地布局的宏觀戰略措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我國今后實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據,其主要任務有具體落實土地利用總量平衡分解指標的數量與分布,土地生產潛力等級與土地質量等級的劃分和圖形的編制,土地開發、整治、復墾規劃項目的落實與實施,土地用途管理,土地利用動態變化信息反饋等等。
6、城市地價評估
通過動態制定和監測城市地價,可以調查城市地價的水平及變化趨勢,及時向社會提供客觀、公正、合理的地價信息,為政府加強地價管理和宏觀調控土地市場提供決策依據。
7、測繪與地圖制圖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源于機助制圖。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與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在測繪界的廣泛應用,為測繪與地圖制圖帶來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地圖數據獲取與成圖的技術流程發生的根本的改變;地圖的成圖周期大大縮短;地圖成圖精度大幅度提高;地圖的品種大大豐富。數字地圖、網絡地圖、電子地圖等一批嶄新的地圖形式為廣大用戶帶來了巨大的應用便利。測繪與地圖制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特別是地形圖、地籍圖與房產圖,在城市基礎地理數據方面的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地籍圖與房產圖增加了地籍與房產的專題內容(如宗地、丘、房屋棟號),而城市中的宗地和丘是一致,反映土地的權屬范圍和界線。建立GIS以后,完全有條件實現三圖的統一。
8、服務窗口的運用
把窗口收件初審,辦事程序、辦事指南和辦件進度,查詢;審批等統一到電子政務系統中。實施限時辦公制度,明確窗口、各科室和信息中心的職責,提高透明度;使機關人員從繁瑣的手工制作中解脫出來,提高辦事效率;可以解決應用困難的問題。
四、GIS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簡稱GIS),是一門介于地球科學與信息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將地學空間數據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通過系統建立、操作與模型分析,產生對資源、環境、區域規劃、管理決策、災害防制、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信息。它是在計算機硬、軟件設備支持下,實現地理空間數據的輸入、存儲、管理、檢查、處理和綜合分析的技術系統。許多國家通過創建數字地籍數據庫(DCDB)來對土地管理中分散的功能進行統一管理。然而,數據的轉化確是一個緩慢且代價高昂的過程,一般文字數據比圖形數據易于計算機化。如果能有一個統一的系統來定義數據包并提供參考,則不同部門掌管的數據庫就比較容易連接。被連接的數據類型可以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規定土地所有權和支持土地轉換、抵押以及投資數據;二是土地價值和所屬權評估數據;三是支持土地市場和分析的數據,確定租賃和價格的趨勢以及與地理位置的關系的數據;四是規劃和管理公用事業數據,比如用水、排水、電力、遠程通信和有線電視;五是管理土壤、農業和森林所需的數據;六是有關現存土地使用形式的數據;七是支持環境影響評估的數據。傳統對地籍簿和注冊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是很少的或根本沒有。利用GIS技術開發的土地管理系統,將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土地市場的運作、更有效地管理土地。然而,土地信息管理的進步更多地取決于制度而不是技術問題。
五、GIS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展望
目前,計算機技術應用在土地管理中,主要采用了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電腦技術來提高一些過程管理,例如文本記錄的保存和恢復;一種是建立大型數據庫。兩種方法都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效率。土地管理中,土地使用期限、土地價值和土地使用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復雜的,一般都未能被很好地理解。
GIS給人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去更深入地了解土地以及其屬性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為了實現有效的土地管理,生產數字化形式的數據是必須的,但不是充分的,迄今為止的經驗告訴我們把法律、政治、經濟、社會的問題也安置好才是問題的本質。只有所有內在的問題被克服,才能帶來巨大的收益。那些尋求房屋搬遷的私人居民將會把他們的財產安置得更容易符合他們的需求,而這種財產轉讓也比較廉價和安全。規劃者會發現很容易找到發展的合適用地并測定出使用上的限制。對有特殊影響的場所會有明確的保護。房產發展商和投資者在分析場所時將會更放心,而銀行和其他抵押貸款機構也會到土地和財產價值的更多信息,因而降低發放貸款的風險。建筑師和建造者將會有更確定、更詳細的有關場所的信息。政府也能更公平地對土地和財產征稅,并在有競爭性的土地利用提案面前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六、結束語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應用的深入,GIS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必將從復雜向簡單、大型向小型、集中向分散轉變,成為開展各項日常業務工作的重要工具,地理信息系統(GIS)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將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成為高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
參考文獻:
[1]周勇,聶艷.土地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陶文星.GIS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陰.甘肅科技縱橫,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