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居民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綠色建筑將逐漸成為未來地產發展的主流產品。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環保;發展
傳統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同時增加環境負荷。據統計,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備。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與建筑有關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等占環境總體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類活動產生垃圾總量的40%。
近幾年來綠色建筑逐漸進入了國人的視線。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綠色建筑是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建筑領域的結果,將成為未來建筑的主導趨勢。我國政府從基本國情出發,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節約能源,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角度,提出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內容是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與環境保護,注重以人為本,強調可持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與綠色建筑、可持續建筑提法不同,內涵相通,具有某種一致性,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和可持續建筑理念。
綠色建筑的六大指標具體如下:1)節地與室外環境;2)節能與能源利用;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5)室內環境質量;6)運營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綜合性能(公共建筑)。
1、綠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2、可再生能源
指從自然界獲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
3、非傳統水源
指不同于傳統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4、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變所回收物質形態的前提下進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經過再組合、再修復后再利用的材料。(類似于目前流行的3D打印建筑)
5、綠色建筑中住宅建筑的相關要求
建筑場地選址無洪災、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脅,建筑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
建筑布局保證室內外的日照環境、采光和通風的要求,滿足《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中有關住宅建筑日照標準的要求。
綠化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選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病蟲害少,對人體無害的植物。
住區的綠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1-2㎡/人。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點,栽植多種類型植物,喬、灌、草結合構成多層次的植物群落,喬木量≥3株/100m2綠地面積。
節能方面住宅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符合國家和地方居住建筑節能標準的規定。當設計采用集中空調(含戶式中央空調)系統時,所選用的冷水機組或單元式空調機組的性能系數(能效比)應符合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中的有關規定值。以上是國家規范對于綠色建筑規定的摘錄,下面就國內目前綠色住宅開發建設案例做大致的說明。
案例:當代MOMA工程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香河園路1號,總建筑面積221426m2,建造中采用了大量的綠色建筑技術。
小區建筑包含有地下車庫、8棟高檔住宅塔樓、酒店、多廳藝術影院、幼兒園。8棟住宅塔樓及酒店由高位空中大型鋼結構連廊連為一體,地下由中間的地下車庫和地下室連為一體,烏瞰宛如盤旋上升的“中國龍”。在空中連廊設有會所,包括咖啡廳、畫廊、圖書館、陽光游泳池、健身房、頂級俱樂部等休閑場所。整個小區是一個從居住到商業、從教育到娛樂的立體的建筑空間。
1.建筑節能方面,采用600mm厚外保溫結構,使得室內熱量不散發至室外。
同時將高密度交聯聚乙烯盤管敷設在頂部混凝土板內,通過載體的不斷循環,加熱或對頂部混凝土板進行降溫。傳熱以輻射為主,并輔助補充適量新鮮空氣。夏季將冷水通入埋在混凝土中的高密度交聯聚乙烯盤管中,冷水在夏季供水溫度為20℃,回水溫度為22℃,通過2℃溫差來吸收室內熱量,有效地解決夏季降溫的問題;而在冬季,高密度交聯聚乙烯盤管內的供水溫度為28~C,回水溫度為26~C,同樣是通過2~C溫差來向室內輻射熱量。此低溫差輻射方式的特點使采暖和制冷的效率高于空氣對流,其輻射傳熱形式無其它傳熱形式因空氣對流所造成的不適感。其均勻的溫度創造出最佳的熱環境。系統的自身工作原理可以使其具有很好的溫度自動調節性能。
2、置換式新風系統綠色建筑技術。MOMA置換式新風系統可以保證室內24h均有新風,新風量標;隹滿足人體的需求。新風量達到每個房間的換氣次數為0.5~0.8次/h,每戶新風量約300m3/h。按每戶3人標準,每人新風量達100m /h,達到五星級酒店客房的設計標準。回(排)風由衛生間集中排出,經屋頂新風機組集中熱回收后排出,新風機組帶高效板式全熱回收機器,新、排風無交叉污染,熱回收效率為60%以上。MOMA的新風都從房間下部送出,以非常低的速度和略低于室內溫度充滿整個房間。居住者和其它室內熱荷載加熱新風,產生上升的氣流。暖氣流帶著新鮮空氣流八人的鼻子,帶走了身上的汗味、人呼出的廢氣及其它混濁氣體,最后,到達房間的頂部,從排氣孔排出。
3、小區中水回用系統綠色建筑技術。當代MOMA 日產生廢水總量482t,其中58%的廚房及洗浴廢水作為中水水源,約283t,通過中水站采用膜生物處理技術,經生物反應器、消毒裝置等處理后全部用于商業、幼兒園、影劇院及部分住宅的沖廁,其余用于綠地、澆灑道路、景觀水景等補水。考慮到噪聲、異味及固體廢物等不良因素對小區整體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對于處理設施中的兩個水池,采用地下全封閉的建設形式設備的選擇綜合考慮噪聲、檢修、能耗等多種因素 在小區的整體規劃階段,充分考慮中水設施的建設形式和規劃位置,盡可能降低管網建設、水池等系統的造價,并使中水構筑物更好地與小區的整體風格相融合。
4、雨水回收利用系統綠色建筑技術。考慮北京市年平均降雨量及降雨量按季節分布情況,屋面雨水及道路雨水均通過管道系統排入市政雨水管網。小區內道路采用滲水材質,以利于雨水入滲綠化面積達21135.6m,有效地降低了地表徑流。當代MOMA在景觀綠地下修建了一個2000m2的雨水蓄水池,收集的雨水經處理后供景觀補水、園林澆灌使用。
據統計,該項目目前為全世界最大的地源熱泵系統,室內溫度保持在 20-26 度之間,室內相對濕度 30%-70%,室內聲環境 35-45 分貝,是目前國內高舒適住宅之一。
參考文獻:
[1]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S】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2]劉品高、李勇,北京當代MOMA工程異形板無梁樓蓋結構設計與分析【A】.第二十屆全國高層建筑結構會議論文【C】,2008。
[3]肖從真、李勇、李躍林、王錚、儲德文,北京當代MOMA工程結構設計【A】.第十九屆全國高層建筑結構會議論文【C】,2006。
[4]李勇、肖從真、劉志東,北京當代MOMA工程轉換結構設計【A】.第二十屆全國高層建筑結構會議論文【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