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資源大國,我國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金礦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礦種之一,在我國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來說我國正在大力尋找金礦,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礦產資源的不斷開發和利用使得礦產資源的儲量正在逐步減少。找礦難度的增加,找礦費用的加大迫使我們對找礦理論和找礦規律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金礦床成礦規律和找礦標志的研究迫在眉睫。我們只有掌握了礦產資源的成礦規律才能更好的挖掘礦產資源,從而實現對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關鍵詞:金礦;成礦規律;找礦
我國的金礦資源開發歷史悠久,近些年來更是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我們發現了大量的新礦點,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多個金礦三角區和黃金基地,我們在金礦開發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然而隨著金礦資源開采的深度不斷加大,找礦難度也越來越大,一方面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技術手段,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發掘我國礦產資源存在的巨大潛力,拓寬我們對金礦資源開發的思路,合理的利用現有的金礦資源,避免出現亂采亂挖、資源浪費等現象。
一、金礦成礦規律研究
我國的金礦資源可以分為花崗綠巖型金礦、火山巖型金礦、與巖漿巖有關金礦、沉積建造中的金礦、與表生作用有關的金礦等五種類型,按照成礦期又可以分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類型。
1.金礦成礦期的研究
金礦成礦期的研究對于我們金礦勘探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只有了解金礦的形成年份才能更好的探索金礦的規律,總結各時期金礦的顯著特征。然而由于金的化學性質比較獨特,確定金礦的成礦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目前采用礦物同位素定年技術、裂變徑跡、熱釋發光等先進技術可以使金礦成礦期的測量精度顯著提高。我們提到,按照成礦期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顯著的特征。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時期因為年代久遠,這一時期的礦床數量只有總數的2%左右,這一時期的金礦成分比較簡單,以金—石英—硫化物為主,礦床一般產生在變質基底中,主要是含金石英脈和硅化帶金礦,這一時期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大陸的華北地區以及臺灣的北部。中—新元古代時期的金礦主要是在太古廟變質基底上較穩定的凹陷區形成的,這一時期的金礦床可以分為花崗—綠巖型金礦和與巖漿作用有關的金礦床兩類,這一時期的金礦分布范圍比較小。古生代成礦期數量約占礦床總量的8%左右,這一時期的礦床類型復雜多樣,主要包括火山巖型金礦和與巖漿巖有關的金礦。古生代金礦分布比較廣泛,主要分布在天山構造帶、阿爾泰構造帶、東北大興安嶺褶皺帶、祁連山構造帶等。中生代金礦是我國金礦成礦的高峰期,這一時期的金礦資源最為豐富,分布也最為廣泛,數量約占總數的80%,它主要包括巖漿巖有關的金礦、火山巖型金礦和沉積建造中的金礦等。我國近年來也發現一些珍貴的金礦資源,這些金礦屬于新生代金礦,約占總數的10%,新生代金礦也是我國金礦最為重要的成礦期之一,主要分布在濱西太平洋成礦域和特提斯成礦域。新生代成礦期對于我國的金礦研究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金礦成金帶的研究
雖然我國金礦資源礦產豐富,但是礦產資源在全國的分布很不均勻,這也就導致了通常某一種類型的金礦只分布在某些地區,例如我國的卡林型金礦只分布在陜西貴州云南等地區,山東地區幾乎罕見,我國劃出了不同的金礦礦集區。而根據主導金礦成礦作用以及所依托的地址背景所劃分出來的不同區域我們稱之為成金帶。通過金礦礦集區和成金帶的劃分,我們對金礦的成礦規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3.金礦成礦體系的研究
所謂的金礦體系是指在成礦的過程中與一定的地質或礦作用相關的一組具有內在成因聯系的礦床的自然組合,我國目前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構造環境下金和其他礦產資源的共生組合劃分出了39個不同的礦床成礦系列,通過對這些成礦系列的研究對我們發現金礦資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金礦找礦工程研究
金礦找礦是一項復雜的科學工程,主要任務就是根據區域成礦系統下金礦的各種元素特征確定相關學科找礦標志,然后根據找礦標志進行研究并確定金礦的位置、儲量等信息,最后應用于工程實踐。
1.金礦找礦特征的研究
根據我國目前發現的金礦床的類型,我們提出了不同的找礦特征,大體可以分為控礦地質特征、成礦區域和時代特征、成礦作用特征、礦體形態特征、礦床分帶以及圍巖蝕變特征等五大類。通過找礦特征的研究,我們可以在找礦的過程中“對癥下藥”,這樣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成本,使找礦工作變得輕松了許多。
2.各學科之間相互滲透
在找礦的實際過程中我們會運用各學科的原理知識,每一門學科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都有其優勢和不足,我們應該綜合運用地質學、礦物學、地球化學、勘探學等多學科的知識才能彌補這種不足。金礦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漫長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在巖石、構造、礦床、地球化學等方面我們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找礦標志,如果我們單單只用某一學科的相關知識來解決問題,這一學科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難以滿足成礦作用復雜性和統一性的客觀要求,只有通過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才能確定各學科的找礦標志,才更容易達到找礦的真正目地。因此,各學科之間相互融合能夠有效的彌補單一學科的不足,更加有利于金礦的尋找。
3.金礦找礦標志的研究
我們可以從地層標志、構造標志、巖漿巖標志、地球化學找礦標志、地球物理找礦標志來研究找礦標志。例如夾皮溝地區的最佳賦礦地層為三道溝組,其次為色洛河群和呼蘭群。這是從地層標志來講夾皮溝地區的金礦找礦標志,而從構造標志上來說,這一區域上北西向構造帶控礦作用十分明顯,富爾河、青茶館、夾皮溝弧形擠壓斷裂帶嚴格控制了夾皮溝金礦田、海溝金礦以及眾多礦點群的分布。這樣我剛才分別從地層標志和構造標志方面分析了夾皮溝地區的不同的找礦標志,我們這樣做可以使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對找礦標志進行研究。
4.基于神經網絡模型的金礦找礦方法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神經網絡在金礦找礦方面也可以得到應用。我們可以在金礦找礦的實際過程中,利用神經網絡學科中的BP學習法,把金礦的找礦標志作為輸入,診斷評價作為輸出,神經網絡就會把專家的找礦判斷經驗和推理機制進行有效的存儲,把成礦作用過程和地質歷史的演化相結合,進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最終給出金礦成礦遠景和坐標儲量等診斷結果。對于像神經網絡這樣的新興高科技學科在金礦找礦過程中的應用,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如果這一技術能夠發展成熟,將大大節約找礦工程的時間和成本,大大的提高金礦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
結語
通過對金礦床成礦規律及找礦標志研究,我們可以更加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我國的金礦資源,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意識到,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我們只有合理的利用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才能做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金礦資源是非常珍貴的礦產資源,我們在開采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謹慎小心,最大限度的減少浪費,同時采用先進的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這樣才能保護國家的資源。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技術,才能在金礦等資源開發利用的時候節省時間和節約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減少浪費。
參考文獻:
[1] 王成輝,徐玨,黃凡等.中國金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律概要[J].地質學報,2014,88(12):2315-2325.
[2] 楊玉清,祁玉海.夾皮溝金礦集中區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探討[J].黃金,2008,29(2):14-18.
[3] 王建.金礦找礦中化探技術應用研究[J].地球,2013,(11):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