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勐糯鉛鋅礦開發現狀;深部資源持續接替工程的建設條件、背景、必要性,論述了項目建設可帶來的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資源接替;必要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1.引言
云南省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由創建于1958年的龍陵縣勐興鉛廠經過多次技改、擴建逐步發展壯大發展起來的,公司從1990年經歷了改擴建、兼并改制、債轉股和并購。如今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個集采、選、冶、化工和經濟作物種植為一體的生產企業,現有員工近1000人,是目前保山市最大的國有控股中二型之一的冶金企業。公司在2011年被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并購成為其下的子公司。
目前生產規模為:年產電鋅2萬t、硫酸2萬t,鉛精礦則直接銷售給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曲靖冶煉廠;選礦廠處理原礦1000t/d;礦山綜合出礦(多坑口)30萬t/a左右。形成了冶煉>選礦>礦山,原料自給率不足的被動局面。
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勐糯鉛鋅礦礦山上部采用平硐—盲斜井、明豎井(1#、2#)開拓,采礦方法為淺孔留礦法和全面法。由于礦山開采中出現資源儲量負變過大,設計服務年限縮短。目前500m標高以上開采已經接近尾聲。因此,根據目前500m~200m標高生產探礦控制的保有地質資源量,實施深部資源持續接替工程(擴能和構建200m 以下深部地質找探礦平臺)建設已經刻不容緩。項目建設投資1.299億元,建設周期2.55年。
2.項目建設條件
⑴ 依據19~72號勘探線500m~200m標高范圍目前保有地質資源儲量,為滿足選礦廠對原料的需求,礦山總的生產規模為1000t/d(33萬t/a)。以32號勘探線劃分南、北兩個采區,其中南采區400t/d(13.20萬t/a)為持續接替新增工程;北采區600 t/d(19.80萬t/a)為礦山現有生產系統。
⑵ 工程充分利用目前開采系統1#、2#豎井和860坑井下設施;地表已建的860廢石場、選礦廠、尾礦庫、尾礦輸送設施、辦公室生活區、對外運輸道路、供水系統、供電系統等。在項目區內無影響生產的房屋及其它建筑,本工程不存在拆遷安置問題。
⑶ 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先進的管理經驗,科學的管理方法,完善的管理體系,企業擁有著強大的“軟件”優勢。勐糯鉛鋅礦具有幾十年的井下開采經驗,礦山有健全的管理機構和所需的專業技術人員,造就了一批吃苦耐勞、既懂專業技術又善于管理的技術人才和一大批生產熟練工人。這些強有力的技術力量為該工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
3.項目建設背景
⑴根據北京睿德聯合企業管理咨詢中心研究資料,中國鋅基礎儲量保證年限不高,基礎儲量7.4年,可供規劃利用的資源儲量不多。我國鋅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全國主要有鋅礦區854處,已利用513處,占資源儲量的76%,占總儲量的93%,資源形勢緊迫,不少礦山資源枯竭;我國鉛資源中高品位礦逐年減少,同國際上的鉛資源相比,大型礦床少、中低品位資源占50%以上,已開發利用的查明資源儲量占近55%,可供設計和規劃利用的查明資源量和儲量比重較低,未利用的儲量大多集中在建設條件和資源條件不好的礦區,后備儲量難以滿足2020年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
⑵從近年的情況看,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礦產和金屬的消費國之一。到2020年而消費比例超過20%的礦產由高到低有煤、錫、鋅、鉛、氧化鋁、鋁、銅等。根據中國礦業聯合會的研究,到2020年中國所需的45種主要礦產可以劃分為可以保證、基本保證、短缺、嚴重短缺四類:其中鉛屬于短缺,鋅屬于嚴重短缺的礦產。
⑶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規劃發展重點中明確指出:增加技術儲備和技術裝備,加快自有礦山的找探礦步伐,擴大資源保有儲量;以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投資或合作開發新的礦山,增加資源儲量;加大現有礦山開發投資力度,通過深部開拓項目,擴大現有采、選生產規模;依托資源、技術優勢,加快回收利用渣中有價金屬的速度;加快鉛鋅采、選、冶技術創新研發平臺及人力資源管理建設,加大技術及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研發投入;加大建設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和產品精深加┄┄。
4.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⑴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勐糯鉛鋅礦礦山開采如今已經進入老齡期,鉛鋅資源經過近60年的開發利用,原國家出資勘探探明的資源已經消耗殆盡,礦山已屬嚴重危機礦山,鉛鋅資源增儲需求已迫在眉睫。為實現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長期穩定、快速發展,加快深部找探礦及開發工作,穩定(提升)礦山原料的供給率,滿足選冶對原料的需求,已經成為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心工作。
⑵鑒于3#、2#豎井開采范圍(19~72號勘探線)500m~200m標保有資源儲量,服務年限僅6.5年,且在實際開采過程資源儲量負變大,深部找礦資源前景不明朗,難以支撐33萬t/a的采礦擴能。隨著上部平硐開+斜井開采系統采礦生產能力量的下降并接近開采尾聲。由于 2#豎井提升能力較小(600t/d),深部開采僅單獨依賴2#豎井,無法滿足33萬t/a礦石、廢石提升的需求。因此,實施提升運輸系統、新增出礦(400t/d)擴能和構建深部(200m 以下)地質找探礦平臺就顯得十分必要。
⑶如果僅依靠2#罐籠豎井(20萬t/a)進行深部找探礦工作,不僅會因為其提升能力有限而影響現有生產,同時由于礦體走向太長(近3000m),滿足不了 200m探礦水平的工期、通風和安全出口等問題。因此,在礦區南部新建3#盲豎井(綜合提升能按30萬t/a考慮),系統前期生產能力13.20萬t/a,同時把1#明豎井改造為箕斗提升礦石與2#豎井形成33萬t/a原礦生產能力,滿足選廠原料需求。同時可為深部探礦提供平臺,解決深部探礦的廢石提升、通風和安全出口問題。此外,結合深部找探礦方案設計,利用新掘3#盲豎井從200m 探礦平臺采用坑、鉆結合探方案與地表豎鉆方案相比,技術上更容易操作,能準確控制礦體,投資上又可節省資金63.45%,由此可見深部持續接替工程(3#盲豎井系統)的建設更體現對200m以下深部找探礦工作突出的必要性。
5.建設效果
5.1企業經濟效益
⑴根據初步設計深部資源持續接替工程建設規模為400t/d(13.20萬t/a),出礦品位Pb2.06%,Zn6.59%,Pb+Zn8.65%。本項目的服務年限為9年(不含基建期2.55年),投產第一年即達產,達產時間為8年。
⑵項目達產年平均可實現利潤總額2323.20 萬元/a,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前為19.41%,所得稅后為15.72%;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前6.23年(含建設期2.55a),所得稅后6.91a(含建設期2.55a);總投資收益率15.43%。項目實施后的各項經濟指標較好,由此可見工程項目的實施可改善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礦山的可持續、和諧發展。
⑶本項目建設達產后的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值處于同行業的較高水平,生產規模和集中度較高,有開采技術、運輸條件和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電鋅冶煉廠對鉛鋅精礦需求作為保證,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資源與投資間的配置效果良好,資源利用程度高,項目建設的經濟合理性顯著,符合國家資源節約型與效益型礦山的建設要求。
⑷項目財務盈利能力和債務清償能力較強,對區域性礦業發展的積極影響大于消極影響,對龍陵縣勐糯鎮域經濟發展的直接帶動作用明顯,在礦山建設和正常生產階段不存在危及經濟運行的突出因素。按礦山建設的設計方案,本項目在追求較高資源回采率、較低的采礦貧化率和廢石采掘,其投資與經濟技術指標、經濟收益與社會經濟影響之間,均擁有較為良好的協調運作關系,其投資所耗費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能夠產生有較高回報的經濟效果,其持續生產與供礦的能力較強,它們對項目行業、區域經濟的正面影響突出,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符合性強。
5.2社會效益
⑴項目達產期平均營業收入(含稅)9253.64萬元/a、(不含稅)7909.09萬元/a,資源稅171.60萬元/a,增值稅1215.80萬元/a,營業稅金及附加121.58萬元/a,利潤總額2323.20萬元/a、所得稅580.80萬元/a、凈利潤1742.40萬元/a。對龍陵縣當地財政增收的直接貢獻較大。
⑵本項目在龍陵縣屬于重大建設項目,根據重大項目對當地經濟帶動的一般效應和規律,本項目在上述稅收之外,還將產生的一系列的連帶產業和附加產業收入,從而形成本項目對當地財政的間接貢獻。圍繞本項目礦山建設與投產,在礦山生產流程、生活區域、物資流轉體系內,礦山所在地的勐糯鎮將形成以礦山基本建設、物流運輸、商貿業、維修配套、信息與文化服務業等為主體的產業運行體系,使礦山的產業帶動面由“一線”不斷拓展為“一面”。這當中眾多配套產業和相關產業,將沿著本項目的正常生產期,不斷在運行中有所發展,它們對龍陵縣勐糯鎮的財政收入產生的稅收貢獻,也將隨生產規模的拓展而不斷增加,最終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⑶本項目建設及其發展,將通過直接增加第二產業比重來進一步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首先,礦山建設對農產品需求的增加,直接為當地農民形成生產收益增加的市場機會。礦山建設所在地勐糯鎮鎮內的畜牧養殖業、蔬菜和林果種植業,將最先和最近地獲得本項目建設的實惠,其經濟總量將獲得增長、結構調整將得到優化。生豬養殖出欄、蔬菜就地銷售、農民進入礦山建設等,將促進當地進行一系列的需求調整,使農村種植與養殖能更高效地實現協調發展。其次,礦山建設形成的投資效應和需求,能對當地第二產業中建筑業、第三產業中商貿服務業起到良好的優化和調整作用,有利于推進龍陵縣勐糯鎮產業結構的調整。
6.結 語
⑴本項目實施后3#+2#豎井綜合出礦生產能力可達33萬t/a,具可滿足1000t/d新建選礦廠原料要求,同時又為200m標高以下找探礦提供平臺,通過200m以下深部找探礦工程施工,力求探獲更多的新增資源,延長礦山服務年限,進一步穩定公司近1000人的員工隊伍。
⑵本項目符合資源節約型開采與節能減排型生產。從礦山設計預期的經濟效果分析,項目建設在行業內,可對礦產資源利用,產生出合理與高效有機結合的良好效應。尤其對于埋藏深度大于400m、礦體規模小及水文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的難采礦產的開采利用積累經驗。在合理有效利用鉛鋅礦資源產生良好的影響,有助于推動解決本行業內固有的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低、回采率低、資源浪費等問題。
⑶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的勐糯鎮,多年來由于公司壯大發展,帶動了勐糯鎮區域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企業各種稅收的上繳、礦山勞動力就業,流動人口的增加,促進了勐糯鎮的經濟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目前勐糯鎮已經成為龍陵縣境內除龍山鎮外的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中心,項目的實施將對勐糯鎮經濟、城鎮化建設發展取到繼續支持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既可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又可帶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編制的《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勐糯鉛鋅礦礦山深部資源持續接替工程初步設計》2014.11
[2]北京睿德聯合企業管理咨詢中心《2009-2011中國有色金屬產業規劃發展與市場分析報告》。
[3]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