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各地全力實施“8337”發展思路,積極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經濟社會總體發展在“新常態”下出現了“新亮點”。
一、全區經濟社會運行基本情況
(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整體經濟呈穩中回升態勢
面對全國整體經濟降速轉型發展階段,內蒙古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及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作為,全區經濟發展保持穩定增長,整體經濟呈穩中回升態勢。2014年前三季度全區生產總值完成11709.03億元,位居全國第15位;同比增長7.7%,位居全國第21位,快于上半年增速0.1個百分點(全國只有9個省市區前三季度增速高于上半年),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568.17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6550.24億元,同比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4590.62億元,同比增長6.6%。初步預計2014年全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
(二)農牧業發展總體形勢良好,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預計201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左右。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達到550.6億斤,繼續保持全國第10位,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豐”,單位面積產量達到了4871.7公斤/公頃。牲畜存欄頭數持續增加。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頭數達到1.29億頭(只),同比增長9.3%。前三季度全區肉類總產量170.9萬噸。
(三)工業生產增長進一步企穩,部分產業發展較好
2014年1-11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是2014年以來首次累計增速達到兩位數,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7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2位。預計全年增速不低于10%。從六大支柱產業看,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業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16.7%和14.7%,兩項合計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7.49%,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11.39%。能源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仍達46.17%。從產品產量看,一些高耗能產品的產量增長仍較高。2014年1-11月,鐵合金、電石、鋁材、平板玻璃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8%、17.6%、49.8%和16.8%?!懊弘娪谩币惑w化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有色金屬、氯堿化工、煤化工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迅速,光伏產業、云計算、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平穩,房地產投資不足
2014年1-11月份,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503.02億元,同比增長15.8%,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預計全年增速在15.6%左右。增速最高的是阿拉善盟,增長23.4%。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突破了千億元,達1065.07億元,同比增長19.4%;第二、三產業投資增長均為15.6%。本年施工項目數21805個,同比增長11.3%;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數17645個,同比增長9.4%;本年投產項目數16661個,增長13.4%。
2014年1-11月,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356.67億元,同比下降5.7%。通遼市和錫林郭勒盟增勢反彈明顯,實現了由下降轉為較快增長。通遼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88.36億元,同比增長29.2%;錫林郭勒盟完成投資49.09億元,同比增長27.1%。1-11月,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144.0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商品房銷售額933.71億元,同比下降7.6%。
(五)消費保持平穩增長,城鎮消費相對不足
2014年1-11月份,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97.45億元,同比增長10.6%,仍低于全國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其中,鄉村市場消費同比增長12.4%,快于城鎮市場2個百分點。餐飲消費有所復蘇。餐飲收入達713.34億元,同比增長13.7%。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0.6%左右。
(六)對外貿易增勢回升明顯,出口增長明顯快于進口
2014年1-11月,全區進出口總額128.92億美元,同比增長19.2%,比1-10月加快4.3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5.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55.93億美元,同比增長55.6%,比1-10月上升10.3個百分點;進口72.99億美元,同比增長1.11%。與蒙俄貿易幾乎占全區對外貿易值的一半,與蒙古國的貿易值為36.28億美元,同比增長31.9%;與俄羅斯的貿易值為28億美元,同比增長16.6%;與上述兩國的貿易合計為64.28億美元,占全區貿易總值的49.9%,幾乎為一半。國家正式批準設立烏海海關。烏海設立海關的申請日前正式獲國家批準,將承擔起烏海市、阿拉善盟阿左旗烏斯太鎮、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鎮和棋盤井鎮的海關業務。
(七)財政收入增幅穩步回升,有望完成全年增收任務
2014年1-11月份,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608.71億元,完成預算任務的87.4%,同比增長6.8%,距全年預期增長目標僅有0.2個百分點的差距。其中,稅收收入增長扭負為正,完成1096.04億元,同比增長3.7%。完成進度高于95%的盟市有興安盟(99.1%)、呼和浩特市(97.7%)、烏蘭察布市(97.3%)、包頭市(96.2%)和烏海市(95%)。支出進度需加快。1-11月,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額3127.17億元,完成預算目標的77.7%,同比增長7.4%。
(八)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保持穩定,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范
2014年11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5836.12億元,增長6.19%,比10月末下降0.7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14799.98億元,增長15.33%,比10月末上升0.73個百分點。
(九)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形勢較好,農牧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2014年前三季度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4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8元,位居全國第10位;同比增長10.6%,高于全國增速0.1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5位。其中,全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331元,位居全國第10位;同比增長9.4%,高于全國增速0.1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9位;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687元,位居全國第20位;同比增長12.6%,位居全國第8位。
(十)物價保持平穩,漲幅穩中有落
全區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穩中有落。2014年1-11月份,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6%,較1-10月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也較全國平均漲幅2%水平低0.4個百分點。其中,城市與農村牧區的漲幅相差0.4個百分點,城市同比上漲1.7%,農村牧區上漲1.3%。分類別看,食品價格漲幅落勢明顯,1-11月同比上漲3%,較1-10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余類別價格漲幅或降幅均不大。
二、當前全區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經濟下行壓力仍存在,部分指標完成全年預期目標難度較大
總體看,內蒙古經濟已實現了從高速到中高速增長的“換擋”,中高速增長已是內蒙古經濟“新常態”的一部分。2014年前三季度全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雖比上半年7.6%的增速略有提升,但距全年9%的預期增長目標仍有1.3個百分點的差距,且拉動下行的因素仍未消除,進一步回升的壓力和阻力仍不小。內需動力不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全年增長12%的目標存在困難。
(二)企業效益持續下滑,盈利能力弱化
2014年以來,受部分支柱行業低迷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下降的影響,全區企業效益整體狀況持續下滑。
2014年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1168.47億元,同比下降12.8%,是2014年以來的累計最大降幅。從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效益明顯偏差,利潤降幅較大。國有企業實現利潤68.16億元,同比下降30.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93.9億元,同比下降20.5%。與此同時,企業虧損情況較嚴重,虧損面擴大,虧損額大幅上升。1-11月,在全區435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1001戶,比上年同期增加154戶,虧損面為23%;虧損企業虧損額287.51億元,同比增長46.3%。不少企業存在經營風險,一些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保值增值壓力較大。
(三)部分重點行業和支柱產業仍不景氣,傳統“經濟增長點”支撐力下降
直觀看,全區經濟之所以上升動力不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依靠的幾大重點行業和支柱產業出現了整體低迷,如煤炭行業、房地產業、鋼鐵行業和一些相對產能過剩行業,特別是煤炭行業和房地產業。從煤炭行業看,目前,原煤開采洗選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四分之一多,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近20%。從房地產業看,目前全區的房地產業也處于調整中。從前11個月的數據看,無論是房地產的投資額還是房屋施工、竣工面積、商品房的銷售等,同比均處于全面下降中,由此關聯的土地財政及多個相關行業也處于低迷中。而全區經濟“新的增長點”還未充分形成及發揮出支撐作用,需要盡快培育。
三、對2014年全區經濟走勢的基本判斷及2015年展望
初步預計,2014年全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6%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9%左右和12%左右,單位GDP能耗預計下降3.9%左右。
展望2015年,我們認為,全區經濟增速趨于中高速的合理區間內。從增長動力看,2015年我區傳統增長點的貢獻會繼續縮小,新的增長點的貢獻會加大;從發展方式看,2015年全區經濟的增長質量會更好,更有效率。民生方面,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仍會高于GDP增速??傮w看,全區經濟仍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預計2015年全區GDP增速在7%以上,經過努力可望達到8%左右。
從可能有的支撐點和動力源分析:
我國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加快,為內蒙古全面提升產業分工,優化經濟結構帶來了戰略機遇。京津冀經濟圈加快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崛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內蒙古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西部大開發進入新階段,國家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為內蒙古進一步改善生態和基礎設施、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的開工建設,將為內蒙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大唐國際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項目開始穩定投產運行,世界規模最大綜合利用焦爐煤氣制液化天然氣項目——烏海華油天然氣焦爐煤氣節能減排綜合利用項目在烏海投產,呼準鄂鐵路、呼張客運專線、額濟納至哈密鐵路、丹錫高速經棚至錫林浩特段全面開工,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主體運行,總投資185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落戶霍林郭勒市,新建扎蘭屯機場、二連浩特機場改擴建項目獲國家批準,神華呼倫貝爾褐煤綜合利用、鄂爾多斯華星40億立方米煤制氣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按照國家電網“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規劃,我區錫盟至江蘇、上海廟至山東兩條特高壓直流,錫盟到山東、蒙西到天津南兩條特高壓交流4條電力通道,計劃在2017年前全部建成投運。國家電網公司還將加快推進后續“五交五直”特高壓工程建設,其中包括呼倫貝爾市至青州、蒙西至武漢兩條特高壓直流,蒙西至長沙、錫盟至南昌兩條特高壓交流等4條電力通道。到2020年,內蒙古境內將建成12條特高壓外送通道。通過特高壓交直流電網,新增輸送能力1億千瓦,直接拉動內蒙古電源投資9000億元,每年帶動GDP增加38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8.4萬人。
諸多利好政策的出臺,對助力全區經濟穩中有進發揮重要作用。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自治區對小型微利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進行了調整,小微企業再次減輕稅負。國家發改委發布《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涉及內蒙古的沙生植物種植與加工等32個產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服務業。呼包鄂榆城市群、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合作區的建設為我區城市發展和增強區域協調發展能力提供了重大契機?!皡^域通關”為內蒙古西部企業開辟貿易出海通道,開辟貿易出海通道。中蒙最大陸路口岸內蒙古二連浩特市躋身國際陸港城之列。二連浩特、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獲批。自治區出臺的《關于促進內蒙古外經貿和口岸發展的實施意見》,為穩定外貿增長做好政策支持。全區各盟市工商局已全部獲得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轄權,對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優化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執筆人:胡敏謙、李力、耿午、蔡雨成)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