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完善,第三產業逐漸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產業之一。而在世界文化激蕩的大背景之下,各國通過文化產業來輸出本國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并獲取經濟利益。因此,中國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衡量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文章主要研究產業鏈視域下中國文化產業的內涵以及發展現狀,并分析相關問題,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經濟利益;產業鏈;文化產業
中國現代的文化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群,通過高科技傳播媒介來創造和宣傳文化,并走商業化道路。產業鏈是相關產業活動的集,其構成單元是若干具有相關關系的經濟活動集合,即產業環或者具體的產業部門;而產業環(產業部門)又是若干從事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群體。而中國的文化產業具體包括文化娛樂業、新聞出版業、廣播音像業等行業,這些不同的行業共同構成了我國的文化產業,并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
一、目前中國文化產業的內涵及發展意義
(一)文化產業的內涵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為目標的產業。具體的文化產業包括涵蓋十分廣泛的內容,例如文學出版、影音廣播、新聞娛樂、攝影舞蹈、戲劇音樂等,都是文化產業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文化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逐漸呈一體化趨勢。在東西方文化逐漸融合的過程中,歐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向中國輸出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方式,向中國傳達其本國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然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歐美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具有本質上的區別,這就決定了東方價值觀念與西方價值觀念之間的差異和矛盾。而文化產業又依托在經濟產業而存在,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融合是一種必然趨勢。在此大背景下,中國應該充分弘揚本國的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經濟產業相結合,真正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產業,以此來抵御來自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念。此外,文化產業也是滿足國內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形式。
(二)文化產業的發展意義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民族靈魂。中國在發展五千年,經歷過無數的風雨坎坷。在近代,自1840年,先后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等,這些戰爭給我國人民帶來極大的屈辱,極大的傷害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然而,在面對如此多坎坷之時,始終有一批仁人志士能夠拋灑熱血,帶領我國人民克服困難,走向輝煌。文化,作為引領一個民族不斷前行的動力,能夠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因此,中國大力開展文化產業,不僅能夠提升綜合國力,更能夠提升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更好的抵御來自其他國家的文化侵略。
二、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文化繼承不足,文化產品創新能力薄弱
我國的文化與價值觀念,是長期形成的。因此,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文化產業中,必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國的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這就導致許多國民,自小學時代起,就開始重點學習數學、英語、物理等學科,繁重的課業占據著學生的時間,這就直接導致了為數眾多的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于是導致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十分薄弱。例如,《孔子》這部影片,主要是講述我國古代圣人孔子的一生,以及其行為準則。然而,這部影片自問世以來,好評甚少。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的中國,重視程度嚴重不足。此外,我國影視行業對于文化產品的創新能力十分缺乏,相對于美國強大的創新能力而言,中國的許多影視導演,只能不斷的翻拍經典,例如金庸的《笑傲江湖》、《神雕俠侶》,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西游記》等,被許多導演無數次的翻拍,且質量較差。此種現狀,直接反映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狀態較差,文化產品創新能力不足。
(二)來自國外文化產品的沖擊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和融合,西方的許多文化產品已經成為我國國內市場中重要的消費產品。例如,韓劇、日劇、美劇等影視產品,已經成為我國人民追逐的對象。如韓國《來自星星的你》,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十分陳舊,如同其他為數眾多的韓劇一樣,無任何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然而,在劇中,俊男美女讓人耳目一新,進而引起中國大量婦女的追逐熱捧,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韓國文化對于中國的文化,已經產生十分嚴重的沖擊。第二,中國普通國民的文化層次與品位,已經到了一個低點。與此同時,中國文化產業呈百花齊放的狀態,然而,所謂的百花齊放,其實是充斥著無數粗制濫造的文化產品。主題缺乏、價值觀念缺乏、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品的主要問題。仍以我國影視為例,最近播出的《匆匆那年》、《一個人的武林》等,這些電影的劇情十分老套,且其蘊含的精神內涵,十分模糊淡漠。由此看來,我國的文化產業面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
三、合理化建議
(一)調整文化產業結構
我國文化產業興起的時間尚短,因此,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例如,我國的文化產業結構十分不規范,文化產業仍然以傳統文化為主,創新的比重較低。因此,面對我國文化產業結構不規范的情況,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該充分調整文化產業結構。第一,減少傳統文化產品在文化產業中的比重,充分提高新時代創新產品的比重。第二,在文化產業結構中,增加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等新興產業的數量,并將之不斷的完善和規范,使其成為文化產業中十分規范的產業鏈條。
(二)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要想進一步對東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完善,就必須充分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只有立足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才能夠保證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念的繼承。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斷交融的背景下,只有具備本民族特色的健康文化,才能夠為世界人民所喜愛。目前中國的文化產品種類單一,文化產業經營單位多,然而產業組織集約化程度不高,這就導致許多文化產品被粗制濫造,很難占據文化產業市場。這就要求我國相關部門大力引導文化產業的發展,鼓勵文化產業集約化,進而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此外,要求我國從事文化產業的工作者,具備高度的創新意識,將創新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理念。以影視行業為例,要求影視導演充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與專業素質,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真正的好的作品。以美國《阿凡達》為例,美國建國200多年,其文化產業之所以高度發達,就是由于美國的影視導演十分注重時代元素的使用,而《阿凡達》極大的體現了美國發達的科學技術、高度的文化創新。我國應該將傳統文化進行改良,將時代元素加入傳統文化之中,進而糅合成時代的文化作品。
(三)改革文化產品外貿體制,積極引進西方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世界各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最終都走出國門,面向世界。因此,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是世界市場。而我國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許多文化產品也走出中國,通過產品貿易的方式走向國際。在調整我國文化產業的過程中,我國應該不斷改革和完善文化產品的外貿體制,積極鼓勵國家、個人、集體參與國際文化貿易交流,鼓勵版權貿易和電影的出口。與此同時,我國應該積極學習歐美等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汲取其中的優秀元素。例如美國好萊塢電影的成功經驗等,都是十分值得中國影視業學習的內容。
四、結語
從全球角度來看,我國的文化產業長期落后于歐美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國家的文化產品充斥著我國的市場,對我國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在此背景之下,我國文化部門與教育部門,應該積極鼓勵國民繼承傳統文化,倡導文化工作者進行文化產品創新,將傳統文化與時代元素緊密結合,進而創造出具備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我國必須充分重視文化產業的調整和升級,在激烈的文化產業競爭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趙詠.論中國文化產業的核心比較優勢與參與國際競爭的根本戰略[D].山東大學,2014.
[2]張穎.文化產業發展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D].山東大學,2012.
[3]黃賁.中國文化產業鏈升級研究[D].湖南大學,2012.
[4]袁海.中國文化產業區域化差異的空間計量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1(10).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