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鳥畫的創作是一個獨立的畫科,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飽經歷史的洗禮依然不衰退,繼續推動中國畫的發展,并且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v觀元代的花鳥畫創作,這是我國國畫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無論是在對藝術的敏感上,在藝術的追求效果上還是在藝術的作用追求上,都體現了與以往相比的突破,花鳥畫中的筆墨研究發生了廣泛又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寫意;花鳥畫;筆墨;審美特征
一、中國寫意花鳥畫中筆墨的出現與發展過程概述
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寫意花鳥畫是重要的領域之一,它主要以表花卉和禽鳥為主。寫意的花鳥畫在應用范圍上較廣,中國畫中除了山水畫和人物畫,其它的都可以歸為寫意花鳥畫。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寫意花鳥畫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它鮮明的題材與藝術風格屹立于藝術之林,在藝術寶庫中成為一顆閃耀的明珠。
筆墨也是中國寫意畫作的主要表達手法,它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表現技巧和藝術風格,使得中國的繪畫藝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筆墨在對對象的描寫上,畫面感的加強上有著生動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筆和墨在中國畫中,如同骨肉,不可分離。
花鳥畫的創作是一個獨立的畫科,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飽經歷史的洗禮依然不衰退,繼續推動中國畫的發展,并且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花鳥畫在唐代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唐朝一直是中國封建時期的文化燦爛時期,唐朝的文化之繁榮,讓這一時期的藝術成為后世人民所瞻仰的內容典范?;B畫也由此得到了發展,一時間大批的花鳥畫畫家都涌出,迅速擴大了花鳥畫的陣容,但是花鳥畫的真正成熟是五代和北宋時期,五代十國期間花鳥畫盛行,宮廷設置上都有所顯現。西蜀和南唐專門設置了畫院,由各王朝依次統治的中原地區,也是花鳥繪畫的活躍地區,于此期間,有大批的花鳥畫家出現,對筆墨的關注開始增強。徐熙和黃筌二人將花鳥畫推向了成熟,并且使五代時期的花鳥畫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
黃筌在畫花鳥畫時注重的是細膩的筆法勾勒出輪廓,然后再進行賦彩工作,賦彩的過程會漸漸將輪廓隱去。黃氏重彩的畫作方式引得后世傳送,“勾勒填彩,旨出濃艷”的黃氏繪畫風格對筆墨形態進行了豐富。
而徐熙的作品風格通常被后世譽為“徐熙野逸”,他的真跡我們現今已是不可見。在沈括的描寫下,徐熙的作品被譽為“神氣迥出”,徐熙自己對自己的繪畫風格描述為“落筆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為工”。徐熙的繪畫相比較于黃筌,更加簡括生動,雖然顏色不多,以筆墨為主要顏色,輔之以彩色,彩色不去淹沒墨色,自然會形成一種“野逸”的乞丐,這對花鳥畫的創作做出了重要的啟迪,花鳥畫的筆墨用法也由此生出了萌芽。
宋代的花鳥畫可謂是鼎盛時期,是姹紫嫣紅百花齊放的壯觀,元代的花鳥畫中對于禽鳥、墨竹、墨蘭、墨梅的意向運用也可謂是風起云涌。元代的花鳥畫注重的是清淡的寫意,同時也強調著個性與抒情,文人畫時期的花鳥畫對筆墨要求的尤為重要,這也成為了元代時期花鳥畫創新的方向。
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相當精通,無論是竹石的繪畫還是書法的表達,都體現出飄逸靈動的特點,有形的基礎之上也不失氣韻,可謂是“元畫之冠”、趙孟頫的繪畫創作中提升了對點線的構型能力,更多地是將書法的筆墨情趣參透到繪畫的創作當中,突出了形式美。他將筆融入到書法趣味當中,繪畫理論參照的“書畫同源”,強調書法和繪畫的同理主張,利用書法中的疾徐、頓挫、轉折、順逆等繪畫手段來加強對繪畫用筆的操控。
縱觀元代的花鳥畫創作,這是我國國畫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無論是在對藝術的敏感上,在藝術的追求效果上還是在藝術的作用追求上,都體現了與以往相比的突破,花鳥畫中的筆墨研究發生了廣泛又深遠的影響。
二、筆墨在中國寫意花鳥畫中的審美特征研究
筆墨擁有復合概念,可以理解為筆法和墨法的使用,在寫意的花鳥畫中,其中最突出的是以線來勾勒造型,所以中國的寫意花鳥畫更注重筆法。筆法講究中鋒、逆鋒、拖峰和側峰。這些不同的筆法在畫家的手中通過頓挫、絞轉、提按等變化,形成剛柔并濟、粗中有細、曲直不同的繪畫線條,利用不同的線條,讓觀賞者產生不同的情感共鳴,寫意花鳥畫中的線條是具有情感并且可以呼唱出有“腔調”的情感,利用作者的情感載體,清代虛谷畫作中的筆墨線條雖然處理得遲澀,但是可從畫中看出筆筆含情的韻味,一如當下沙啞卻動人的歌喉。
在中國的傳統繪畫中講究筆法的同時,也十分講究墨法。在中國的繪畫歷史中素來有五墨六彩之說,所謂五墨,指的是用墨的透明度、濃淡度,其中可劃分為焦、濃、重、淡、清這五個部分,而六墨則是指墨的變化,即黑白、干濕和濃淡。通常情況下,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技法,用墨的方法即使用水的方法,通過對水墨比例的調配,再加上筆法的頓挫、絞轉提按、疾緩等輕重手法的變化,形成一幅奇妙的水墨的肌理效果。在這種不同的肌理效果下,會讓觀賞者能夠產生不同的情感共鳴,同時也會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的差異性和藝術的修養密不可分,引發這種感受的關鍵就是這部作品的筆墨技法運用,可以說,筆墨技法的運用可以傳情達意。例如在陳淳的《秋江清興圖》中,整體上可以看出水墨的深淺墨彩效果,畫面具有層次且色澤鮮明,加上局部的色調變化較為豐富,所以在陳淳自己做完這幅畫后就題詩“西風蕭颯露華香,片片芙蓉簇錦妝。應是怕隨凡卉浼,獨占雅淡媚秋江”。從中表達出了作者怡然清新的心態。
如果一幅好畫“筆跡不混成謂之疏,疏則無真意;墨色不滋潤謂之枯,枯則無生意”,就是體現其對各種筆法、墨色交映的要求,通過這種錯落交織讓畫面傳達出復雜的信息,同時表現出豐富的審美體驗。徐渭畫的水墨石榴,于憤怒之下奮筆書寫。金農畫的梅花,在枝干豎畫下將苔痕點點橫置。用逆鋒的筆法繪畫粗桿,利用中鋒勾勒細枝,墨色在遠近之處用濃淡交相輝映,分明的層次、光澤及歡騰都在此盡顯。石濤的山水畫中,以云接水,運用淡濕墨來籠罩畫的濃處,蒼翠透明,滲透滿紙的光滑。齊白石的入室弟子作畫,先用清水喜碧,后用鼻尖蘸取少許的墨,再用筆尖蘸取少許的清水,這樣往復之間,將筆墨的濃淡掌握得當,落筆時根據色澤需要從容下墨,在內心推敲出造型,選擇濃淡處下筆。僅此一只筆,在繪畫的過程中不需再多蘸墨,就可以畫出大致的層次。齊白石老人在作畫中的干凈利落就是由此顯現,同時這種一氣呵成的手法也表達出了他飽滿的思想。
三、當代作畫如何利用筆墨升華中國寫意畫
之所以要去參透古人的畫作方式,就是為了吸取他們的養料,學習經驗。取得他們在作畫中取神遺貌的特點,借用歷史的明鏡來刻畫自己心中的謎團。下筆前需不斷造化修煉,細細思慮古人創作的好畫,細想大師是如何增減出大自然的原貌,如何利用筆法來為中國畫量體裁衣。利用對古人畫作的理解來套用在自身的繪畫創作上,采取中庸之道,也甚是妙哉。在寫生的過程中,選擇最佳的創作角度,打動讀者。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前人,只有讓景物去融入作者的情感,讓作者融入情感在其中,那么繪畫創作才有活力。
(一)對景寫生
繪畫者在繪畫的時候可以用寫實的筆墨來對創作對象進行具體的勾勒和描繪,再利用俯視、仰視、散點等多種觀察方式,將作畫所描繪的對象再轉化為中國的意象形態,利用筆墨進行描寫。
(二)對局部寫生
如果被某一局部印象所吸引,甚至對某種特定的場景有感受,就可以將局部轉化為筆墨形式的意象性,例如對蘭花的形狀、對任務的神態以及對飛行的鳥兒,通過筆墨造型的聯系來完成對景局部的寫生。
(三)眼看心記
這種寫生方法與現場寫生是有些差別的,畫家在逐步深入生活的過程中,采取邊走邊看的形式,通過對各種意象的觀察,來體會“應物會心”的創作手法,通過眼看心記的方式移動組合并且將意象組合成筆墨的結構,例如眼看心記的是某處的菊花,某處的山石,某處的瀑布,按照構圖的形式就可以構成一幅優秀的景物作品。
(四)累計記憶寫生
畫家在擁有了一定的功底之后,擁有豐富的審美經驗,不會總是對具體的寫生在實踐、地點、感受上都是零散的,而是能夠凝聚生完整的意象,再通過筆墨結構的轉化,做到筆墨揮灑的胸有成竹,意象形于心中,在于筆先。寫景寫生的好處在于能夠有效地提升筆墨的表現形式。
寫生一般是中國寫意畫需要經歷的第二個步驟?;B畫寫生都是借物抒情,其中寓意的成分會多一些,而對于寫實的部分會相對較少,它更注重的是筆墨的表現形式,注重強調繪畫過程中的筆法和魔法的運用,也正是因為花鳥畫通常有著“以小見大”的特點,所以才更有利于筆墨來表達意象的突出特征,花鳥的結構在本質上有利于筆墨的發揮,而花鳥畫的難度又恰恰是如何利用筆墨將意向發揮到極致。
(五)筆墨先行
在寫生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遇到對對象描述不準確的現象,例如我們在山上看見一棵樹,它的造型和態勢都很美,也極富意象,但是在畫面的呈現效果上總是欠缺很多。后來我們會將這種問題總結為,看得少,畫得少。這種情況下通常對物體的形態都不能準確地把握,因為沒有經驗,如何將腦海中具體的形象轉換為紙上成熟的繪畫結構是我們在畫畫中所欠缺的。被描繪對象的態勢轉折,結構關系,都無從下手。即便心中已經有了繪畫的答案,對結構、形象都有直觀的感受,心中也飽含熱情,但是卻難以下筆,這就說明對于筆墨畫的基本功掌握得還不夠熟練,利用筆墨去表現的能力不成熟。
四、結語
在中國花鳥畫的繪畫創作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筆墨的技法和精神內涵這兩個方面,這兩者相互聯系,同時又相對獨立。筆墨畫講究意象,筆墨也是中國的繪畫語言,也是中國畫風獨特的面貌。無論是從筆墨畫的發展還是中國畫家個人的修煉過程,都體現著極為重要的精神內涵。
參考文獻:
[1]商豐慧.淺析李苦禪大寫意花鳥畫藝術風格的形成[J].大眾文藝,2015,(17):115.
[2]閆立群.筆情墨韻玉臺古今吉林省博物院藏歷代女畫家作品賞析[J].收藏家,2015,(06):29-39.
[3]武文龍,宋廣山.情醉花香鳥語家心癡寫意任騰騫——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朱家騫的藝術世界[J].中國設備工程,2015,(07):82-87.
[4]鄭阿湃.“金石風”的現代轉型——以陳大羽的寫意花鳥畫為中心[J].美術學報,2015,(04):95-100.
[5]郭敏.淺談現當代寫意花鳥畫題材的拓展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5,(13):73-74.
[6]區靜.中國近現代寫意花鳥畫的筆墨語言初探[J].藝術科技,2013,(05):98.
[7]孟凡清.高卉民北方大寫意花鳥畫的筆墨語言研究[J].藝術研究,2011,(03):64-65.
作者簡介:
王姝妮,長春大學美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寫意花鳥筆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