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很容易因喝水少、著涼等原因,出現腹瀉、感冒等不適癥狀。對此,很多人習慣將其視為典型的夏季病,隨便吃點常用藥。而醫生提醒,對于夏季出現的一些疾病不能隨意盲目用藥,更不能將藿香正氣水等藥物作為夏季疾病的萬能藥,一有不適就服用。一定要先認清癥狀,對癥用藥,以免加重病情。
誤區一:暑天一感冒就喝藿香正氣水
暑期里孩子們戶外活動多,受熱時間過長后不注意補水,或是睡覺貪涼開空調,都會誘發感冒。很多家長一見孩子感冒后,不問病因、不看癥狀,便盲目使用藿香正氣水,有時不僅病情得不到好轉,反而可能加重不適癥狀。還有些家長給著涼引起感冒的孩子用暑熱寧等有清熱解暑作用的藥,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有的孩子脾胃功能較弱,吃了以后有可能引起腹瀉。
藿香正氣水選用是很有講究的,它適用于空調型中暑,而久曬中暑不宜用。炎炎夏日,在戶外大汗淋漓,直接進入空調房溫差較大,易出現發熱、胸悶等癥狀,舌苔白膩。這時可用適量藿香正氣水緩解癥狀。但陽暑(烈日下暴曬過久引起的高熱、意識模糊等)患者應盡快采取物理降溫措施,此時用藿香正氣水不能緩解,反而可能延誤治療。
此外,藿香正氣水適用于受涼引起的腹痛、腹瀉,如食用生冷瓜果、冷凍食物等出現的腹瀉,但細菌性腹瀉不宜用。由于飲食不凈等因素引起的細菌腹瀉,應及時就診,必要時遵醫囑選用抗生素。
值得注意的是,藿香正氣水對酒精過敏或腸胃功能不好的患者,應咨詢醫生后改用其他劑型,如膠囊或滴丸。此外,藿香正氣水藥效比較迅猛,幼兒或年老體弱者使用前建議咨詢醫生。
誤區二:一拉肚子就馬上吃消炎藥
醫生解析:夏季出現拉肚子,很多人會第一時間吃止瀉藥,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如夏季小兒腹瀉也比較常見,因此家長一發現孩子拉肚子就給孩子吃消炎藥,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對此,醫生建議,如果孩子出現腹瀉,不能馬上用腹瀉藥,抗生素用對可以治療腹瀉,不對癥反而會加重腹瀉,進一步加重腸內菌群紊亂。
專家表示,對很多腹瀉者來說,“排”比“堵”更重要。首先,一拉肚子就吃藥,其實只是控制一種癥狀,可能并沒有解決腹瀉的真正原因。此外,如食物中毒、感染性腸胃病等,腹瀉是保護的反應,可以把細菌、病毒、有害物質排出體外,而如果拉肚子就吃藥,相當于把有毒物質圈在體內。
所以,在治療之前要判斷腹瀉的原因,應到醫院驗便常規,在醫生指導下安全用藥。如果孩子同時伴有發燒,要做血常規檢查,來初步判斷屬于哪種類型的腹瀉。如果是具有感染因素的,再針對感染的相應病菌進行治療;如果是飲食不潔、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可以吃些胃腸安、保和丸、保和散、健身消導顆粒等藥物;如果是著涼引起的腹瀉,應加上感冒藥。
誤區三:一有濕疹就搽軟膏
有些家長把尤卓爾當作常備的皮膚病萬能藥,孩子出現濕疹后拿來就涂,這種做法不可取。尤卓爾等含有少量糖皮質激素的軟膏、凝膠類藥物,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免在危及健康的同時,還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使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夏季是濕疹的高發季,發病除了與夏季感受濕邪、熱邪有關外,也不要忽略了脾胃功能受損這個誘發因素。0~3個月的小嬰兒好發脂溢型濕疹,即額頭和臉上出現紅斑、丘疹,或是點狀糜爛等。嚴重時,脖子、腋下、腹股溝等處容易糜爛或潮紅;3~6個月的孩子容易出現滲出性濕疹,發病時瘙癢,有些會出血,有痂皮;6個月~1歲的寶寶多見于燥型濕疹,皮膚表現為丘疹、紅腫、鱗屑、結痂,在臉、軀干、四肢比較常見。輕重程度不同、類型不同,需要找專科醫生進行判斷。一般在急性期,沒有糜爛、滲出時,可以用爐甘石洗劑;有糜爛但滲出不多時,可選用氧化鋅油劑等。出現濕疹后,不要給孩子穿化纖類材質衣服,衣服別太厚,患處發癢不要抓、摩擦,以免繼續感染;忌食辛辣刺激類、海鮮、牛羊肉等發物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