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泛海控股成功收購大股東旗下優質資產——民生證券72.999%股權,成功控股民生證券;參與增資大股東旗下信托平臺——民生信托,間接持有民生信托25%股權。
2015年,泛海控股通過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時富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40.71%股權,成功鑄造境內外雙券商平臺;出資不多于17.85億元收購民安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部分股權,成功進軍保險業領域。
泛海有錢,卻不“任性”,當夢想照進現實,泛海控股打造的金融平臺版圖不斷鋪平壯大。
41億大手筆
泛海控股在金融領域擁有和計劃擁有的牌照已囊括了證券、信托、保險、擔保、基金、資管,加之母公司中國泛海控股集團(下稱泛海集團)參股的銀行、期貨等領域,如今,盧志強和他的泛海距集齊金融全牌照僅差難度并不大的“租賃”了。
根據泛海控股最新公布的投資計劃,基于“房地產+金融+戰略投資”的方向,泛海控股4月3日發布公告擬成立四家金融服務子公司,投資金額達到41億元,涉及領域包括金融產品的研究開發、組合設計、咨詢服務、擔保、基金管理業務、項目投資等,其中兩家公司專門為布局互聯網金融而設立,另外兩家涉及基金與資產管理業務。
這家公司將投入自有資金10億元設立北京民金所金融互聯網有限公司(下稱民金所),投入自有資金20億元設立泛海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泛海擔保)。同時,還打算投資不少于1億元設立泛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泛海基金),投資10億元設立泛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泛海資管)。
在這4家擬設立的公司中,民金所與泛海擔保是泛海控股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兩顆棋子,而泛海基金和泛海資管則是公司戰略轉型、豐富金融業務的需要。
有市場人士認為“民金所”的模式或就是平安集團的“陸金所”。從目前的模式來看很可能借鑒“陸金所”+平安擔保+平安保險及其他金融產品銷售的架構經驗,在泛海系自身金融平臺的基礎之上,搭建“民金所”+泛海擔保+民生證券、信托、民安財險、泛海基金、資管、地產、創投產品的一體式互聯網金融平臺,憑借優異的資源整合能力,完成新業務藍海的快速布局。
據泛海控股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泛海控股決定布局互聯網金融領域,實現傳統金融產業基于互聯網發展趨勢的業務對接,而進軍資產管理領域,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通過證券、期貨、信托、保險等優質金融資產的購入,再加上互聯網金融,泛海控股金融控股集團初具雛形。”該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業務在泛海版圖中表現搶眼,金融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5.5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41%。而且金融證券業務占營業總收入比重為20.40%,較之2013年呈現進一步上升態勢。報告期內,泛海控股在金融領域完成兩大動作——收購旗下民生證券72.999%股權,控股民生證券;增資大股旗下民生信托,間接持有民生信托25%股權。
“地產+金控” 平臺加速成型
作為“泛海系”的掌門人、泛海控股的實際控制人,盧志強在淡出民生銀行的同時,把“金控平臺夢”寄托在泛海控股上。現在,他們離夢想實現越來越近了。
在完成對民生證券的增資和民安保險的收購后,泛海控股的“房地產+金融+戰略投資”的運作構架正在日趨完整。事實上,自2014年以來,泛海系內部的金融資產整合已經開始進行。
當年4月,泛海系將旗下15.89億股,合持股比例72.99%民生證券注入泛海控股;次月,又以10億元參與了對民生信托的增資控股,增資完成后泛海控股持有民生信托25%的股份。
同年6月,泛海控股參與中信股份定增,以7.75億元取得后者0.23%的股權;而后又于今年1月,斥資6.63億港元收購香港券商財富金融44.91%的股份。
至此,泛海控股已完成了對證券、保險、信托、外資券商等多牌照的金融布局。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選擇泛海控股而非其另一枚上市平臺——民生控股作為其資本運作平臺,其原因在于泛海系對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更高,而靈活性也較有優勢。
資料顯示,泛海系對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約為75.85%,其中盧志強的持股比例為58.93%;而對民生控股而言,泛海系的持股比例則為22.56%,而盧志強的實際持股比例僅為17.40%。
“與同為泛海控股集團旗下的上市平臺民生控股相比,集團持有泛海控股比例較高,公司市值的提升對于集團具有更好的影響,且資本運作的空間和方式也將更加靈活。” 廣發證券地產分析師樂加棟指出,“從過去的資產注入以及操作可以看出,泛海集團已經多次將最優質的核心資源注入到泛海控股這個平臺。”
泛海系也并未停止對民生控股作為資本運作平臺的利用。去年8月,民生控股完成對股東泛海系旗下民生保險經紀有限公司100%、民生典當有限公司75%以及民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6%的股權的購買。
而隨著泛海系金融資產布局的提速,亦引發了業內對于其同類資產投資、收購或注入的猜測。
其一是對泛海控股對尚未“集齊”的金融牌照的收購可能,如銀行、壽險等牌照;其二則是對尚由集團公司旗下金融資產的注入預期,如泛海系仍持有民生信托59.65%的股份以及北部灣銀行,而這部分股權尚未注入上市平臺。
“公司(泛海控股)已經完成了證券、信托以及財產保險牌照的收購,未來在期貨、銀行以及壽險等方面還將持續投資,力爭在盡量短的時間里實現金融業務全牌照的布局。”樂加棟認為。
金控平臺已現雛形
泛海控股的戰略轉型始自去年。這家公司重新規劃了產業發展方向,由之前的房地產上市公司轉型為“房地產+金融+戰略投資”的綜合性業務上市公司。
此后,泛海控股獲取了大量優秀金融資產——民生證券73%股權、民生信托25%股權、香港時富金融40.71%股權以及民安財險51%股權,業內人士評價這些股權的獲取時,均稱價格“很是優惠”。
今年2月初,泛海控股又披露了今年A股市場上的最大單定增募資計劃——120億元。其中,50億元用于民生證券增資。同時,公司還公告將會投資不超過17.85億元拿下民安財險51%的股權。
3月初,泛海控股宣布擬通過泛海控股國際金融購買時富金融超過4成的股權,收購價格為6.13億港元(約合4.9億元人民幣)。時富金融為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券商、期貨、資管等。
作為民生銀行的發起人之一、“泛海系”掌門人盧志強向來深諳資本運作之道。有知情人士對界面新聞透露,從2013年開始,盧志強就一直有意打造完全屬于自己的“泛海系”金控平臺。
目前,中國全牌照金融企業有中信集團、平安集團、光大集團、方正集團。
在未來納入民安財險以及4家金融子公司成立后,泛海控股將擁有證券、信托、保險、牌照、擔保、基金、資管業務,加之泛海集團旗下本已擁有的期貨、基金、財務公司、銀行,新的金控平臺雛形已現。泛海集團晉升金融全牌照陣營,現在僅差“租賃”這一步之遙了。
事實上,泛海集團旗下還有另一上市平臺——民生控股,不過多家機構認為,對盧志強來說,持股比例更高的泛海控股資本運作的空間更大,操作方式更靈活,是更合適的平臺標的。
資料顯示,泛海系對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約為75.85%,其中盧志強的持股比例為58.93%;而對民生控股而言,泛海系的持股比例則為22.56%,盧志強的實際持股比例僅為17.40%。
還有分析人士對界面新聞指出:“兩家上市公司關系密切,未來不排除集團會將其他金融資產注入泛海控股這個大平臺,這都是可以想象的。”
在一次泛海控股投資者關系活動上,泛海控股也明確表示,“在金融板塊方面,未來不排除繼續尋求其他金融資產牌照,打造全金融業務體系。”
保險牌照方面,目前民安財險只涉及財險,壽險、健康險這部分還暫缺。泛海控股董事長韓曉生在交流會上表示:“金融牌照上面,保險的全牌照是方向,很快的整合。目前已經有一個財險,后面可能接個壽險。”
銀行牌照方面,盧志強也僅參股民生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還未能實現控股這一目的。
控股銀行牌照的這一重任也將放在泛海控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