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深圳兩地客戶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金融基礎設施支持市場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中國速度”令人矚目,2014年存量債券超過35萬億元。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我國債市存量規模國際排名已從2004年的第21位飆升至第3位。
在此過程中,作為我國金融市場核心基礎設施,中央結算公司始終專注于為市場提供安全、高效、專業的綜合服務,致力于推動市場的創新和發展,在支持實體經濟、服務監管需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對外開放等方面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截至2014年末,中央結算公司登記托管各類債券資產28.7萬億元,占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80.6%。2014年全年支持發行國債超1.6萬億元、政策性金融債券超2.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4000億元(含上海、深圳等10家地方政府“自發自還”試點債券1092億元)、企業債近7000億元。
市場改革發展催生異地客戶服務中心
近年來,債券市場的創新改革也不斷涌現,主管部門和市場成員對中央結算公司的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建設不斷深入,自2015年起,新修訂的《預算法》正式實施,《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發布,省級地方政府全部采取自發自還方式,市場發展邁入新階段。企業債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2014年發布了《企業債券簿記建檔發行業務指引(暫行)》和《企業債券招標發行業務指引(暫行)》兩項制度,隨著后續管理制度的不斷細化完善,企業債的發行支持要求越來越迫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發行始終是市場運行和規范的起點。中央結算公司通過綜合發行系統提供集中統一的發行支持服務,體現了一體化服務的效率,也反映出市場規律性趨勢。這種做法既是市場演進的結果,也是加強監督規范的需要,其優點是多方面的:面向統一市場,最大限度拓展各個子市場的投資者基礎,保證發行成功率;具有適應跨市場交易的靈活性;有利于及時獲取服務支持,滿足監管規則變化帶來的適應性需求;有利于監管部門和發行人獲取完整的發行信息。
中央結算公司精益求精改善服務的步伐一直未停止。“我們集中統一的綜合發行服務平臺是十分高效的,但新形勢下服務渠道和服務組織方式需要更進一步。面臨市場的爆發式發展,長遠來看,必須提前布局,盡快進行發行設施的擴容,僅在北京一地提供發行服務顯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未來市場迅猛發展的需要。”據中央結算公司有關人士介紹,“在去年開展地方債和企業債發行服務過程中,各方從配合債券市場管理改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角度出發,強烈提出希望我們在重點地區設立客戶服務中心,為其提供近距離貼身服務,因此公司快速成立工作組開展異地中心建設工作,很短時間內完成了人員、技術、場地等各個方面的準備”。
“就近選擇發行場所,能夠大大節約我們和客戶的時間、經濟和管理成本,我們當然十分歡迎。”某機構人員表示。
“去年我們發地方債的時候,要千里迢迢到北京。當時我們向中央結算公司提了提供遠程異地服務的建議,沒想到這么快就實現了。”某地方財政廳人士透露。
選址上海深圳有深意
建設上海、深圳等區域服務中心是中央結算公司完善服務機制、拓展服務渠道、整合配置服務資源的重要探索。據悉,之所以先期選址上海、深圳,是考慮兩地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和“戰略要地”,區域和國際戰略地位極為特殊。在兩地建立客戶服務中心,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部署的具體舉措,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兩地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其作為升級版中國經濟“主引擎”的作用。另一方面,依托上海、深圳的金融中心地位,借助上海自貿區和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東風”,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央結算公司服務效能,延伸服務半徑,增強對華東、華南核心經濟帶的輻射作用,為市場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貼心、多樣的服務,包括為地方政府債和企業債市場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滬深服務中心的設立也為加強區域內機構合作,服務兩地金融布局創造更多可能。服務中心在密切市場聯系的同時,將為中央結算公司和金融聚集區相關機構合作尋求更多契機,也為對接兩地金融改革開放試點相關政策提供戰略支點。
實現異地無差異服務
在信息技術系統建設方面,上海、深圳的債券發行系統與中央結算公司債券綜合業務系統實現遠程無縫聯接,運作方式無差異,數據實時統一管理。北京、上海、深圳可在同一時間提供債券發行服務。
在安全性方面,能達到公安部評定的信息安全保護等級三級,與國家現代化支付系統同一等級,屬民用信息系統最高級別,能夠確保為客戶提供與北京完全無差別的,最具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的發行服務。
在系統功能擴展性方面,據中央結算公司有關人士透露,在目前支持地方債、企業債發行服務的基礎上,未來將盡快提升上海、深圳客戶服務中心功能,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服務。
責任編輯: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