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音樂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它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國的文化傳統及其審美觀念。為使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學校作為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應該對目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弊端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進與完善。本文主要針對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措施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和總結。
關鍵詞:民族音樂 教學體系 完善措施
民族音樂作為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它是由各民族在不斷創造與積累過程中形成的音樂藝術。這一音樂藝術有著極具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國的文化傳統以及審美觀念。因此,學校作為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就應該擔負起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任務。但目前,在民族音樂教學體系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需要我們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完善。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體制無根可尋
雖然中國音樂教育在不斷地發展,但是我國音樂教育的方向卻在不斷地改變,其中民族音樂的風向標更是難以找到。在第一次教育體制改革時,中國教育包括音樂教育就受到了日本的影響,以致于一些音樂家都曾前往日本留學。在20世紀20年代時,美國教育模式開始盛行,隨之我國音樂教育也受到其深刻的影響,有許多曾旅居歐美的有關音樂方面的教育者表現活躍。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后,我國音樂教育又受到了前蘇聯的影響。之后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我國的教育出現了轉向,音樂教育隨之又將歐美的標桿拾起。
如今,西方音樂體系及教育模式的滲透,雖然我國加快了現代化音樂教育的進程,但與此同時卻使民族音樂更趨近于邊緣化。當下這種沒有根基可循的教學體制必然很難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為此,從現在起的一定時期內應該努力地為民族音樂樹立根基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二)教學內容片面
如今,在我國大多數學校的音樂教學中,其相關的教學活動能夠與中華民族審美意識相符的越來越少,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看都沒有了往日的興盛。僅僅就學校對音樂教學內容的安排來說,很多學校采用的仍然是“以唱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教學生學唱一些歌曲,但是卻很少將與民族音樂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也是學生極少了解民族音樂方面知識的主要原因。另外,對于一些相對專業的學校來說,在教學內容的設置與安排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為通常情況下他們會直接照搬西方音樂教學模式,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西方音樂教學固有的模式,是否真的適用于中國實際的教學情況與教學環境。因此,由于學校教學內容安排存在的問題就難免會使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我國民族傳統音樂缺乏了解和認識。
究其教學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無論是主管決策部門還是從事音樂教學的教師都沒有正確的認識到民族傳統音樂的價值所在,另外,也沒有把民族音樂真正地視作我們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象征與藝術瑰寶。正是缺乏這種文化意識以及自卑的文化心態,造成了大多數學生對我國音樂藝術既沒有太多感情又不會感到驕傲自豪的結果。
(三)教師隊伍建設落后
長期以來,大多學校的音樂教學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其教師主要是針對一些相關的理論進行研究和教學,而能夠真正對民族音樂進行研究與教學的教師少之又少。在音樂教學中從事民族音樂教育的工作者,在學習他們專業知識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都還是會比較注重鋼琴、聲樂和與此有關的一些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很少會看到對民族傳統音樂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也正是因為這樣,在學術界中存在的有關民族音樂教學研究相關的文章及理論都僅僅只是學術刊物中的一些印記,很難找到有助于民族音樂推廣的有效渠道。
由于教師對民族音樂學習的這種方式,其培養出來的師資隊伍對民族傳統音樂的認識和了解也都只能是處在比較淺顯的層面。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向學生講解和傳授的范圍及曲目是十分有限的,這樣的教學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即使認真地學習了有關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技能,但是對民族音樂仍然還是不會有很深入的了解,甚至有些學生會有輕視民族音樂的傾向。學校作為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是通過音樂教師將相關的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如今在音樂教師這個層面就出現了問題,又如何能夠培育出具有良好民族音樂素質的學生呢?
二、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完善措施
為了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好地發展,一定要重視學校有關民族音樂方面的教育。因此,有必要對民族音樂的教學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建構與完善,以此為更好的傳承民族音樂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建構和完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從多角度進行考慮,從而使民族音樂教學能夠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一)合理編排教材內容
在對音樂教材的內容進行編寫的過程中,應該將一些十分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編入到音樂教材中來,比如那些用音樂語言完美的詮釋出我們民族相關事物的優秀作品或者是音樂作品中充滿了我們民族情感的作品等等。通過這樣的音樂素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所在,讓學生能夠對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充滿自信。我們都知道,在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安排時必須要有相關的工作者對其內容進行選拔與配置,其選拔與配置的教學內容應該與教學的實際需要相結合。除此之外,還可以讓一些優秀的民族音樂教育家及教師參與到音樂教材的建設中來,努力使民族音樂的觀念能夠在教材中的每一處都有所體現。
(二)恰當的安排、調整教學課程的設置
學校在對課程進行設置的過程中,應該全面貫徹民族音樂的教育理念,應該對原來音樂課程設置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音樂課程都含有民族音樂類的課程。通常情況下,學校在對課程進行設置時,往往考慮更多的是每一個課程所要占有的比例,卻沒有注意到音樂類課程的特點。因此,各個學校在安排和調整教學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應該努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民族音樂有一個更深刻地感受。另外,在學校條件允許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為學生設置一些視與聽可以同時進行的課程,以此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的學習與認識,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文化背景可以有一個更深層次的體會。
(三)培養優秀的師資隊伍
我國民族音樂教學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一定不可以忽視優秀的師資隊伍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無論是教材的編排、完善與調整課程的設置還是課程的教學都需要教師的參與甚至是身體力行。因此,要想更好地發展和傳承我國的民族音樂一定要努力構建優秀的師資隊伍。因此,各個學校應該充分考慮并重視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各個學校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為教師的進一步學習與研究給予支持與鼓勵的同時為教師創造并提供學習與研究的機會。學校只有培養出高素質并真正懂得民族音樂的教師隊伍才能真正實現民族音樂的教學目標,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與激情,才能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得到更好地發展。
(四)建構完善的教學體系
我們應該明白的是體系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比較艱巨而復雜的。在構建體系、對音樂教學實驗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有相關的專家、學者以及教師等參與,而且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校領導也應該重視、關心與支持。一方面,在培養素質過硬的民族音樂教師隊伍的基礎上,可以恰當合理的利用社會力量去建設這一學科的隊伍,從而更快速地培養出民族音樂方面的人才來滿足教學發展過程中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為了能夠提高從事民族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能力及水平,教育管理部門可以組織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或者是召開一些相關方面的學術會議,為教師之間就其理論與學術的交流與討論提供平臺。總之,在構建與完善我國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符合當下音樂教育改革的要求的同時充分地展現出我國傳統音樂的精華所在。
三、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使民族音樂得以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使人們能夠更加地熱愛我們彌足珍視的文化遺產,除了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相應的宣傳力度、進行大力地提倡之外,各個學校也應加強民族音樂教學體系建構與完善,雖然任重道遠,但相信我國的民族傳統音樂一定會在我們共同努力之下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丁義.關于民族音樂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
[2]郭智勇.民族音樂發展中的幾個認識問題[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
[3]周文林,景鵬.在高校教育中發展民族音樂之必要性[J].電影評介,2006,(21).
[4]劉倩.淺談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現狀及思考[J].大眾文藝,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