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音樂課分兩個部分,一部分為歌唱課,另一部分為欣賞課,欣賞課的教學不能只是聆聽音樂作品,而是要通過分析音樂要素,如速度、力度、節奏、節拍、旋律、情緒、調性、曲式等在音樂作品中所起的作用。通過分析這些音樂要素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內在的知識和情感表達。音樂欣賞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讓聽覺和視覺兩者有效的結合,除此之外,還能讓身體其他的感覺器官伴隨著參與進來,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音樂更多的想象空間,還能讓學生對音樂產生好感,由此,學生在先有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更好地融入音樂欣賞的課程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欣賞 教學方法 多媒體技術 音樂要素
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啟發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并使他們從音樂課中受益。音樂欣賞課是一門讓學生拓展視野,接觸不同國家的各種風格、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容量很大的同時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有很大幫助。在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作為教學組織者,還應該針對欣賞教學的音樂作品,給學生解釋作品本身含義,解讀作品創作的背景時代、作者信息、作者創作的心里想法以及作品風格和作品演藝需要的伴奏樂隊形式、曲譜等。因此,本文從兩個方面來談談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有效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
近年來,在很多的教學過程中都會有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和應用,尤其在音樂欣賞課這樣的課程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起了很大有益的積極作用,不僅添加很多新的內容進來,豐富了課程本身,而且也使教學方式和手段得到多樣化體現和延伸,深受教師的歡迎。為中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開啟了新的局面,不僅解決了之前教學內容繁多但相對課時偏少這樣的矛盾,而且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在過去的音樂教學中,受教學設備的限制,教師上音樂欣賞課幾乎都是采用錄音機或電視機聆聽音樂,課前不得不將錄音機、電視機和音響等設備搬到教室,且在上課的過程中還經常出現卡帶等意外現象,在重復聆聽的教學環節中,還要進行倒帶等系列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效率,增加了教學準備的時間和無法預知的諸多教學問題。而現在,只要有多媒體設備,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只需要課前準備教案和課件即可,節省了教師的教學準備時間和減少了教學中出現的音樂設備產生意外的現象,使得教師更有效率的教學。
另外,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有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的時候,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板書和口頭講授,且板書書寫也比較費時費力,因此,有很多精彩的內容不得不舍去。這種局面在多媒體教學中就不會存在。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大,一方面節省了教師的板書時間,授課速度相對較快,另一方面有效地擴大了教學信息量,因為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大大提高了音樂欣賞的教學效率。音樂欣賞課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可實現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能更好更有效率的促進同學們的音樂想象,把握音樂形象,激起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而且視覺上的刺激也有利于實現學生的有效聆聽。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給音樂加上圖片和畫面,在聽覺的基礎上加上視覺,這樣的音樂教學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多重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要比單一感官感知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也能從視覺上刺激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培養了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音樂欣賞中的有效聆聽。
二、音樂欣賞中應該不斷的滲透音樂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例如:節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其中節奏和旋律是音樂的最基本要素。因此,筆者覺得初中音樂欣賞課中最應該記住的是節奏和旋律。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節奏和旋律進行記憶,才能實現有效記憶。
所謂節奏是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禮記·樂記》中記載“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而一個音樂作品節奏是它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音樂風格的判斷往往依賴節奏。比如,進行曲風格的節奏大多采用附點節奏,而新疆的民族音樂多采用切分音的節奏。如果再加上節拍和節奏,那么更容易判別一個音樂作品的風格。如進行曲風格的音樂作品《義勇軍進行曲》,2/4加上附點節奏,x.x x.x|x.x x| x ……|從節拍和節奏上我們很快就感受到進行曲的風格;2/4加上切分音節奏,如樂曲《新疆之春》x x x|xx x|xx xx |x x|……|我們就能從中感受到新疆音樂的風格。所以分析節奏有利于音樂風格的判斷,從而有助于音樂課程學習。而旋律是音樂的靈魂,也是音樂的基礎,它體現了音樂主要思想和全部內涵。音樂的情緒、情感只能依靠旋律表達出來,旋律是聽眾的向導。因此,學生在欣賞一支旋律時,必須能夠把它辨認出來,而且以后還要自始至終追隨它的行蹤。只有記憶住一個音樂作品的旋律,才能在課堂以外的任何一個地方聽到主要旋律之后馬上記憶起來。比如《新疆之春》中的第二部分旋律: 2/4 5 1 2 |34 3 |21 23|2 2|34 32|1 1|…這段旋律是這首樂曲最具歌唱性的地方,旋律的跳躍性表達了愉快、歡樂的情緒,也體現了新疆歌舞特征的旋律。因此,旋律的記憶也有利于音樂的欣賞。
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不但要注重教學的實施方法還需要注重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只有這樣,在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的審美能力,展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易山,張路路.音樂多媒體課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新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