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樂教學是當前各個學科都倡導的教學方法,音樂課作為以培養學生情感為主的科目更要體現快樂教學的原則。新課標提出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也正是這樣的教育主張的體現。尤其小學生更應該如此。本文根據個人經驗,就如何實現快樂教學從教師、學生、音樂幾個角度提出具體措施,促進學生做快樂的“音樂娃”。
關鍵詞:音樂課堂 低年級 快樂
小學中,一二年級小朋友屬于低年級段的學生,新課標指出這一學段學生具有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身心特點。因此,這一個階段的孩子應該有適應他們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音樂課更是如此。筆者認為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快樂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新課標對他們的要求并不高。最重要的就是結合他們的自身特點,快樂自然的歌唱。那么如何讓低年級的小朋友在音樂課上收獲快樂呢?筆者通過學習和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創新律動,調動情緒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一節音樂課的開始在于調動學生的情緒,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我們總是以千篇一律的問好開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筆者覺得應該改變這樣陳舊的形式。低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幼兒園上來,所以對律動對舞蹈都很熟悉,也很喜歡。筆者決定把問好的方式改成讓學生律動,律動的歌曲可以選取學生最喜歡的動畫片的主題曲,這樣學生不僅僅能夠跟著律動嘴巴也能夠唱起來,也正好可以開開聲。通常通過這一首歌曲的律動,學生的情緒已經非常高漲,對于音樂課的渴望也更加強烈。最重要的是學生感覺到了上音樂課的快樂。
二、動靜結合,寓教于樂
通常課前一個節奏歡快的律動足以將孩子的情緒和興趣牢牢抓住了,但是如果一直處于這樣的歡快之中孩子們就會開始不聽指揮,所以筆者想在音樂課堂上不僅僅只有律動也應該有思考。例如在上《小手拉小手》的時候,歌詞中有一句話是需要學生自己去填詞的。這個地方正好可以讓學生安靜的思考,筆者鼓勵學生大膽的想象,自己創造。很快有學生舉手說可以填:“好朋友,手拉手。”筆者覺得非常棒,這首歌本來就是寫的好朋友之間的情誼,低年級的小朋友能夠這樣準確的總結出來實在是出乎意料,同時也讓筆者更加堅信他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乘勝追擊,筆者鼓勵他們動起來,為歌曲加上動作,小朋友們又很快的被想動作這件事情吸引,一個個努力的為歌曲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快樂的舞動著,也大聲的歌唱著。
三、音樂游戲,快樂參與
要問小朋友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做游戲絕對可以占得上名次了。一提到要做游戲他們的興趣就提高好幾倍。因此在課前筆者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為他們設計了一節有趣的音樂游戲課。例如:在教授節奏這一塊內容的時候,利用“擊鼓傳花”這個游戲進行教學。學生們的熱情非常高漲,也很快掌握了老師要求的節奏型。這節課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得到快樂,更能讓他們在快樂中獲取音樂知識。
四、增強自信,張揚個性
一個快樂的人必定也是充滿自信的,音樂課應該是一個給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學生通過唱、跳、奏、演來充分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增強自信。然而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非常大方活潑,有的孩子則稍顯內向。對于這些內向缺乏自信的孩子,老師更應該努力去找尋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老師和同學的一聲贊揚也許就會燃起他們內心自信的火花。筆者在教一年級的時候遇到一個很內向的小男生,所有的學生在律動的時候只有他不動。于是筆者把他請到舞臺上,讓他帶領大家一起律動。這對于他來說似乎太難了,筆者鼓動同學們給他掌聲并鼓勵他說同學們都很期待他的表演呢!開始他還是放不開,當同學們在他的帶領下一起舞動時,他臉上露出了笑容動作也漸漸大了起來,認真的完成了這一次的律動。筆者認為對于這樣的孩子而言,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和肯定。作為一個老師,筆者也有這樣的使命感。
五、師生有愛,拉近距離
筆者一直認為老師和學生應該有兩種關系,一是師生關系,二是朋友關系,甚至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而言可以是母子關系。只有和學生之間有愛才能和他們建立起一種課上課下的良好關系。倘若一個老師惡狠狠的對待一群學生,那么學生在課堂上也許只有緊張而沒有快樂。怎么樣才能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呢?筆者認為首當其沖的應該就是對學生有愛,關心學生愛護每一個孩子。其次應該就是對孩子有合理的要求,不一定是嚴苛的但一定是適合每個孩子自身特點的要求,不同孩子不同對待。最后應該就是交流吧,師生之間應該有足夠的交流,這樣老師才能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也更能夠明白老師的心意。對于低年級小朋友而言,老師更像媽媽,所以我們更應該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學生,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取得每一個孩子的信任和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一個喜愛的老師的課堂上得到快樂,并且學到知識。
當然,低年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是否快樂取決于很多因素。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與研究,才能夠做的更好。筆者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的孩子在課堂上成為“快樂的音樂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