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偶表演節目,堪稱是我國綜合了許多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特別的集合式的藝術種類。本文從木偶節目表演中舞蹈動作的角度切入,進行分析研究在木偶表演之中的舞蹈動作所具有的特別之處,并對于中國的傳統木偶藝術做一定的發展前景分析。
關鍵詞:木偶表演 節目 舞蹈 動作
中國的木偶表演節目,其源頭最早開始于漢朝,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千年之久的時間。伴隨著如今現代化的腳步,木偶表演節目之中的舞蹈,逐漸地變成了木偶表演之中相當關鍵的一個部分。想要中國傳統木偶表演的節目能得到傳承,那么,對于節目之中舞蹈動作的有效分析就格外的重要。
一、木偶表演節目之中的舞蹈動作特點
木偶的品種十分的多,盡管它們在基礎的造型、藝術的表現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是在整個節目的開展過程之中是有著共通之處的:
(一)夸大:木偶節目的表演,是一個混合而成的集合藝術,不僅模擬了傳統流程的操作動作,并在此基礎上夸大了的演員的動作,以及聲樂與舞蹈動作之間的匹配和協調,可以使一個木偶瞬間提升到天空與降落到地面、自由流暢被控制。由此達到實際的人不可能做到的動作幅度。比如,福建木偶劇團的古典傳統木偶表演節目《大豪宅》,這部劇集說的是梁山上的男人假扮成一些雜技演員,混到城中救盧俊義的故事。經由手指和手掌的操縱木偶技術,,做一個痛快淋漓的木偶,表演各種各樣的高難度動作,比如耍棍子、高空的雜耍技術、快速攀巖等等,現實之中較難去完成的行動動作。
(二)補救:舞蹈的動作可以補救木偶表情缺乏的問題,木偶的臉部是一直被固定的,那么,怎樣做使得一個毫無表情的木偶戲有種形神兼備的感覺,這就要學習舞步來展示,如顯示主要人物木偶變臉,和八個大臉譜演員的舞蹈,舞蹈的動作補缺了木偶表達心情的方式,還能顯示出節日喜慶的氣氛,歡樂明快的節奏。
(三)美感:用特殊的材料制作的木偶,木偶的形象是結合偶雕刻和繪畫藝術、舞臺木偶表演的藝術風格,再把中國傳統思想和審美的意境融入于一個木偶一體,反映出中國傳統藝術的特點,如在舞臺布景之上,六塊景觀壁畫,加上漂云,以及帶有繁星的黑色幕布,通過繪畫藝術的編排,綜合展現出一種山水畫的藝術,通過演員的手來操縱祥云,不僅增加舞臺的美感,亦是節目表演中的一部分,木偶在演員控制下,就像小音符合著節奏,在規定的背景下跳躍和起伏。
(四)隱喻:木偶戲的演員與操作的木偶,在幕后協調的工作操作過程之中,使無生命的木偶到有生命的劇中的人物,通過一個木偶的幫助下將喜怒哀樂展現在舞臺之上。舞臺木偶表演,如“霸王別姬”,其中的虞姬在舞劍,霸王在享受美酒和舞蹈,飲酒時是有復雜的感情在里面,沉浸于愛與悲痛之中,演員的手控制木偶的動作中,通過一個簡單的喝一杯酒的小細節,表達霸王的憂愁情緒。
二、木偶表演節目之中的表現形式和動作解析
在實際的舞臺之上,木偶的舞臺舞蹈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
情感表達,這是一個木偶表演的歌舞形式,演員控制著木偶,結合著舞蹈,伴隨著音樂,表達情緒和烘托出氛圍。在我們的表演之中,例如,為展現種時空距離的存在,用傘的工具使用,借雨傘作障,集雨傘作橋,做出離合聚散,其中所有表演通過演員組合帶傘跳舞的運動,形成隊伍的改變和表達。
身體姿勢的表達類型,這是一種借身體姿勢表現的舞蹈形式,舞蹈時動作需有曲線展現,動作不僅輕盈,還需要順暢,高度展現了古典舞蹈的特點,例如“龍鳳緣”,男演員“龍哥”、女演員“鳳妹”舞步,按照的是敦煌古典舞蹈的扭腰動作,體現“三個彎”特有的曲線美。
化身類型,是使用“動物的形狀”或“對象”的木偶,模仿人的動作,做好表演。一般是用于兒童木偶戲。例如,白鷺的木偶戲造型,綜合了芭蕾舞表現形式,讓三只白鷺著芭蕾舞裙,突出芭蕾腳和腿行動,開朗的舞步突出了白鷺舒適愉快地跳舞吃食的場景,十分惹小觀眾的鐘愛。
行動分析,杖頭木偶經典展示就是桿頭木偶《梁山伯與祝英臺》,在顯示我國民間的舞蹈紅色絲綢之舞的基礎上,融合《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背景,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作為背景音樂,描述了一對青年男女從相識到相愛的過程,不僅技能硬,它更加注重木偶和演員的情感交流操作的技能,兩個角色都將杖頭木偶女性角色,通過腰頭的運動和手部的“月牙”做好控制表達,有真切的情感,精致的思考過程,要注重與木偶表演者協調上下身運動的姿態表情,并讓自己的角色的入戲,顯示一種特殊的韻味。
提線木偶,丑舞蹈是一種綜合了木偶特點的舞蹈形式,一開始出現在泉州木偶戲中,后來成為當地的歌舞主要形式,隨著時間的流逝,提線木偶集合和吸收當地的舞蹈的特點,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演之一。在閩南地區的泉州木偶劇團表演的《小沙彌下山》之中,戲劇的演出是小沙彌去化緣下山,遇到了雷雨,小沙彌受到驚嚇,十分有趣的舞蹈,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小沙彌”舞蹈時的下肢運動,主要表現在膝蓋和腳的運動上,小沙彌基礎動作如:單腿顫,嘆了口氣,站著敲木魚,震動大步等等,在不同的時間和強度的影響下,行動的形式是不一樣的。在小沙彌的主體形式的行動中,可以發現小沙彌行動幽默有趣味,有“丑陋”、“懶”、“愚蠢”和“愚蠢”的可愛性格。他的肩聳動,“抓耳朵”和“摔跤”觸摸臀部的動作,屬于小沙彌下山最典型的、最有趣、最幽默的部分,也是最讓人稱贊的地方,“丑”舞姿態特征反映以偶喻人的特點。
三、木偶表演節目的發展前景與期望
木偶與舞蹈的兩相綜合和表現,是一種手段,以及開發創新的方向。木偶戲在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展的當下,多媒體的使用階段,使用木偶舞蹈的性能有了更大、更豐富的表現感,添加一個多媒體技術的舞臺背景,可以顯示的就是與之前傳統的戲劇不同的動態背景,可以更有表現力。在木偶戲編排的階段和排專場的表演之中,能夠使用創造性舞蹈的新技術,可以使一個木偶的適當地組合舞蹈的動作步驟,而操縱木偶的演員,需要做的就是傳遞出一種木偶的藝術創作和戲劇的技巧,使無生命的木偶真正展現在舞臺之上,活在戲劇之中,表演出各種別具特色的特殊的舞步動作,從舞蹈審美的角度來探索木偶藝術的表演風格,能夠最大程度的去吸收不同形式的表演和舞蹈的本質,得到了更多觀眾的鐘愛,真正實現了一種“跳舞表現出聲音,木偶表現情感”,讓木偶表演節目,這種古老的傳統的戲劇藝術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了發展和改進。
四、結語
通過以上詳細的分析和探討,我們可以很清楚的得知,木偶表演節目可以說是我國的綜合了許多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特別的集合式藝術種類。單就木偶節目表演中舞蹈動作的角度來說,做好分析研究在木偶表演之中的舞蹈動作所具有的特別之處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趙旭晨,林偉明.無聲的言說:舞蹈身體語言解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陳錦堂.妙手生花指掌傳神——論漳州布袋木偶戲傳承發展與表演技藝[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03).
[3]陳立偉.閩南木偶藝術美與傳承的思考[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4,(02).
[4]劉夢宸.乘上舞蹈劇場這翅膀[J].藝術評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