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是能夠為人聲或幾乎所有樂器進行伴奏的樂器,在大多數音樂作品中都可以聽到鋼琴伴奏。可見,鋼琴伴奏作為一種最常用的伴奏形式,與音樂作品的聲樂演唱有著緊密的聯系,使用鋼琴伴奏能夠對音樂作品的情緒表達起到渲染作用。筆者在本文中將以鋼琴伴奏的一般美學價值為出發點,通過對鋼琴伴奏藝術的織體層次分析作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聲樂 鋼琴伴奏 藝術魅力
具有很好美學價值的聲樂作品都有獨特的魅力,其藝術境界的營造需要具備的必要條件就是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伴奏。鋼琴伴奏可以應用于各種題材的聲樂作品,但是怎樣才能讓鋼琴伴奏切合聲樂作品的具體需求則是判斷聲樂作品是否具備藝術魅力的重要條件之一。
一、鋼琴伴奏的一般美學價值
鋼琴伴奏能夠帶來的美學價值就是使得人們對于該伴奏聲樂作品產生美感體驗,一般美學價值強調的是這種美感體驗的大眾化,人們能夠輕松的領悟、感受和記憶鋼琴音樂伴奏。這樣的鋼琴伴奏在不搶占音樂作品主調的同時又能提醒人們去聆聽樂曲本身。也就是說,鋼琴伴奏在確保原作品美感不受破壞的前提下,修飾了該作品存在的不足之處,讓作品所能體現的美學價值更加豐滿。
鋼琴伴奏大眾化的同時,其在創作標準方面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只要鋼琴伴奏能吸引聽眾去關注,給觀眾帶來聽覺與視覺的享受,就實現了其伴奏的美學價值。這種體現美學價值的鋼琴伴奏的旋律是分段進行的,每一個分段可以對應音樂作品相應的層次,讓伴奏配合作品的表達需要,體現伴奏服務于音樂作品的功能。
二、鋼琴伴奏藝術的織體層次
由于鋼琴伴奏不是其音樂作品的主調,不能改變原有作品的風格和特點。所以,伴奏需要密切的關聯與之符合的音樂曲調和節奏,以此才能真正意義上起到渲染音樂情緒的作用。聲樂作品的前奏通常都由鋼琴伴奏,作為聽眾接觸一個聲樂作品的開始,鋼琴伴奏能否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并將聽眾吸引到鋼琴音樂的世界,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該作品的情感表達做好鋪墊,為整個作品的藝術魅力展現打好基礎。
鋼琴所具備的特殊音色,是可以表現各種輕柔或者激烈的曲風曲調。多元化的鋼琴伴奏正是體現了這樣的特質,這是鋼琴藝術的特色。歌者在演唱音樂作品的時候可以借助鋼琴伴奏快速的找到唱歌的狀態,而聽者在聆聽鋼琴伴奏的時候也能更好的融入到音樂的世界。鋼琴伴奏是作品的情緒牽引線,牽引著聽者更好的體會音樂的魅力,這也是為什么它能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用的關鍵原因之一。
鋼琴伴奏從曲子開始進行并伴隨整首曲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鋼琴伴奏都能夠帶著聆聽者進入到音樂的世界。因為只有真正打動人心的伴奏曲調才能完美的展現出音樂的藝術魅力,讓人動容的伴奏曲調是因為它融入人們的感情,同時通過彈奏者引導聆聽者的思緒,讓彈奏者能夠將音樂作品要表達的情感更加完整的表達出來。對于整首音樂曲子來說,僅有人聲沒有伴奏就會顯得單調,而且人聲本身的音色一旦存在缺陷就將被凸顯出來。所以輕柔、連貫和有力的鋼琴音色,為人聲起到潤色和修飾的作用,讓人聲的表達具有張力、感染力、延伸性的同時弱化人聲音色的不足。所以說鋼琴伴奏和歌曲本身不存在沖突,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緊密聯系的,是一種完美的結合。從整個音樂發展史來看,自從鋼琴伴奏出現以來,它逐漸發展成為歌曲不可或缺的配樂手段,它是調動人的情感和修飾歌曲缺陷的重要手段。
三、鋼琴伴奏在不同聲樂體裁中的藝術魅力
(一)鋼琴伴奏與藝術歌曲
國內外藝術歌曲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曲調柔和、優雅和情感飽滿。通常來說歌曲演唱者和鋼琴彈奏者一起演出是典型的歌曲表演形式。17世紀音樂發展最早期的時候,意大利的藝術歌曲的特點是具有巴洛克風格,這種音樂有很強的宗教色彩。所以樂曲大多數十分莊重,它的曲調節奏強烈、有力、多跳躍,表達的感情直接和質樸。這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很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赫、亨德爾和維瓦爾等。巴赫是音樂之父、維瓦爾的《四季》十分優美、亨德爾是旋律大師。我國藝術歌曲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受到國外音樂的影響,比如作曲家黃自就借鑒歐美音樂手法,利用詩歌為基礎進行浪漫主義歌曲的創作,如《長恨歌》。
各個國家的音樂藝術作品都具有相似之處,很多的藝術歌曲都將詩與音樂融合在一起,借助詩歌抑揚頓挫的節奏和文學性來提高音樂作品的感情表達效果。同樣的道理,藝術歌曲也需要有鋼琴伴奏來做和聲和節奏襯托,很多藝術歌曲都很短小,但是卻融合了作詞、作曲、演唱者和彈奏者的共同努力。音樂作品的每一個細節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而藝術歌曲對于抒情性、自主性的要求較高,所以鋼琴伴奏的襯托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很多作曲家甚至親自撰寫歌曲的伴奏,以讓伴奏更加符合歌曲表達的需要。因此,為了確保整個歌曲的藝術效果,不僅需要原創曲子具有較好的質量,還需要歌曲伴奏彈奏出明快、激烈、輕柔等曲調,用表達強弱和剛柔等色彩來配合曲子的需要。正是由于鋼琴伴奏的這種配合作用,鋼琴伴奏和歌曲都處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鋼琴伴奏與歌劇
歌劇是一種融合了多種藝術表達形式的舞臺表演藝術,主要是利用歌唱和音樂來表達具體的戲劇場景。它主要興起于17世紀的意大利,隨后在歐洲廣范圍的傳播,歌劇一般為抒情歌劇、輕歌劇、正歌劇等幾種類型。因為歌劇的藝術表達形式比較多,是所有音樂表演中最能夠展現各種內容的一種。歌劇的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伴奏性很強,因為隨著戲劇劇情發展的需要,通過伴奏能對劇情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不同的角色和場景需要的伴奏都是不同的,伴奏者需要關注歌唱者的變化來熟悉劇情的發展。鋼琴伴奏的這種藝術處理作用使得伴奏所占的比重越來越突出,成為歌劇的重要部分。如莫扎特的音樂善于將音樂藝術的美好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其創作特點是將詩歌和音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音樂自然流暢。所以鋼琴彈奏者的彈奏要十分靈活,如鋼琴奏鳴曲《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歡愉暢快、旋律優美、合聲簡潔,表現出一種帶有童貞般的單純;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第二十七號鋼琴協奏曲》優美深遠,表現出豁達而超然。所以,彈奏者需要靈活而流暢的彈奏,在鍵盤上形象的表現每一種感情。也就是說鋼琴伴奏者除了要具備較好的演奏專業技能,還要深入的了解作品要表達的感情,因為歌劇中的伴奏和其他的音樂表演不一樣,它的伴奏沒有既定的模式,需要根據演唱者和歌劇劇情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使伴奏與整個內容融合起來。
(三)鋼琴伴奏與中國民歌
滲透生活的、深刻的音樂作品通常能夠表達勞動人民的真實情感,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中國民歌作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生命力。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民族風俗多種多樣,各個地域的民歌都別具特色的展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曲調優美、風格多樣,得到人們的熱愛。除此之外,民歌用鋼琴伴奏時,也有獨特的特點,如新疆民歌《一杯美酒》,用切分這種特殊的節奏類型展現舞蹈的歡快氣氛,不僅能夠展現民族特點還能體現當地的地域特色。此外,還有一些古詩詞譜曲的聲樂作品中,可以用鋼琴在具體的伴奏中模仿其他民族樂器的奏法,從而使歌曲的古韻更為濃厚。
四、結語
鋼琴伴奏者不僅要具備鋼琴演奏的技巧,還要能把握演唱者音色及音域的不同,把握音色及觸鍵的技巧。同時,伴奏者還要與演奏者配合默契,用充沛的情感與演唱者一起融入,從而達到最佳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張連葵.談聲樂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3,(03).
[2]廉瑩.鋼琴伴奏藝術的點滴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3).
[3]林琦.教學實踐中對鋼琴伴奏藝術的揣摩[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