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赫作為復調作品的鼻祖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音樂財富。在專業鋼琴演奏領域里,對于選擇巴赫復調作品進行學習與演奏,《創意曲集》中所涵蓋的技術性及音樂性是十分重要的,但《創意曲》往往被大家所忽略。筆者從二部創意曲、三部創意曲的核心技術進行了晉級性分析,詳細說明了其技術演變的形式以及在教學方法上應該采用怎樣的手段,這樣對以后演奏更復雜的復調作品的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創意曲集 演奏技術 教學方法 晉級性 復調作品
在多數高校的藝術系,尤其是音樂系的鋼琴教學中,談起復調作品,多數人都推崇音樂領域中的《圣經》——巴赫《平均律曲集》,忽視了巴赫的《創意曲集》在復調音樂作品中對于演奏技術的支撐地位,片面的以樂曲“大”“小”(這里的“大、小樂曲”指以樂曲的篇幅、曲式結構的豐富性、演奏技巧多樣性、樂段之間風格的多樣性等為衡量標準來給樂曲劃分等級)作為鋼琴演奏的專業性與非專業性(業余)之間的界限,筆者認為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巴赫的《創意曲集》分為二部創意曲和三部創意曲兩部分,可以說是大多數鋼琴演奏者都接觸過復調音樂的基礎樂曲,但往往很多同仁在演奏了幾首創意曲之后,在從業余愛好邁入專業演奏的領域,就把《創意曲集》高高的擱置在書架的最高處,任其發黃褪色。由此可以看出,在鋼琴教學領域對巴赫《創意曲集》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少,但巴赫創作的創意曲自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一、國內外研究成果
近20年以來,在音樂學術研究領域約有1500篇關于巴赫《創意曲》的研究成果公諸于世。僅2009年、2010年兩年足足有400篇發表。可以說對巴赫作品的學術研究一直是音樂界一個熱度不減的課題。對于巴赫《創意曲集》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版本研究、作曲技術研究、演奏技術研究、音樂風格研究、教學研究。多視角、多維度,以小見大,以大括小,為現代音樂學學者提供了豐富的成果進行參考。如:著名音樂學者、上海音樂學院趙曉生教授曾發表文章《巴赫的創意曲》;漢江大學藝術學院學者景佳曾發文章《巴赫創意曲教學研究》;西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學者熊入靜曾發表文章《巴赫<創意曲集>鋼琴教學研究》等,筆者在論文寫作期間獲益良多,受益匪淺。
二、本文突破
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研究巴赫的復調作品——把復調作品的演奏技術及教學方法像積木一樣拆分、整合進行研究。首先是對于較為初級的二部創意曲進行“拆分”,把在樂曲中運用的核心技術一項一項的拿出來,詳細分析其運用及教學方法,再看這些“零件”在三部創意曲中是以怎樣的形式出現,進行了哪些“拼接組合”,由此可以看出二部創意曲中的核心技術在三部創意曲中得到了晉級。以致《創意曲》中的演奏技術在《平均律》中得到了晉級,一步步形成了更為復雜的演奏技術。從而可以看出巴赫《創意曲》對于演奏高級復調作品的基礎性作用,提醒各位老師和同學,在專業鋼琴演奏中《創意曲》雖然相對簡單,但對于演奏復雜復調作品的技術支撐功能是不容忽視的。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驗,更好的指導學生快速掌握巴赫復調音樂作品的核心技術及其發展演變,為日后演奏《平均律曲集》及更多豐富的復調作品打下堅實的演奏基礎。
三、巴赫《創意曲集》的演奏技術分析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是一位把歐洲多種民族音樂風格融合為一的復調大師,他創作的復調音樂作品預示著音樂藝術到達了巔峰,是全世界公認的“音樂之父”。創意曲,作為器樂曲中的一種小規模樂曲形式,其本質是種趨于自由的器樂曲類型,運用動機模仿和二重對位法作為其核心技術支撐,呈現多聲部形式的樂曲風格。在西方的音樂歷史長河中,創作創意曲的作曲家屈指可數,但只要說出巴赫的名字,對于創意曲來說就足夠了。巴赫的《創意曲集》共收集了他所創作的30首創意曲,其中二聲部創意曲(inventions)15首,三聲部創意曲(sinfonia)15首。巴赫創作這30首創意曲的目的在于讓他的學生為演奏他的平均律曲做準備練習,是對較復雜的多聲部樂曲的一種入門練習。
談到巴赫的《創意曲集》應該怎樣演奏,多數人的印象是刻板、樸素、嚴格的對位、不需要太多表情……其實是對巴赫創意曲的一個誤解。創意曲的創作不像賦格曲那種需要遵循組織特征,是可以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進行創作的,所以演奏創意曲是相對可以自由、靈活、豐富。
復調音樂作品主要根據復調音樂對位法來進行寫作,按照其寫作時對創作原則遵守的嚴格程度,大致可以分為:創意曲、賦格曲、卡農曲。
(一)二部創意曲的演奏技術及教學方法
巴赫的15首二部創意曲是按照音階音級的順序作為主調來創作的,分別為:
有些樂曲的主題很短,可以說是由一個很小的動機構成,有些則很長,是一個完整的樂句。有些樂曲在主題中就明顯的看出這首樂曲所需要的主要技術支撐,如第六首(E大調),開頭主題句就是切分音,直至整個樂曲結束。再如第八首(F大調),開頭主題句和對題就能明顯看出是卡農式的模仿,直至樂曲結束。但有些樂曲則是到樂曲的中部才顯露其核心技術,如第四首和第七首,都是到了中部才出現長的顫音演奏。那么對于15首二部創意曲,筆者對于其出現的演奏技術進行了統計和分類:
1.主題雙手交替演奏
主題的呈現是由兩只手交替演奏完成,這所需訓練的是交替演奏的銜接要天衣無縫,如:【譜例1】
【譜例1】NO.13
教學及練習方法:二部創意曲NO.13,14小節~17小節,每小節最后一拍右手到左手的銜接性演奏,在練習時必要要把這一句拿出來單獨練習,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不要離開琴鍵太快,要等左手第一個音演奏出聲,F音不能太重,比右手的G音強要與右手的G音音樂上有自然銜接,形成主題樂句的自然流暢后,右手再離鍵完成后面的休止符,若離鍵太快很容易演奏成跳音與左手的三個音脫節,聽覺上失去了連貫性,因為這一拍子前后都是跳音,所以這一部分一定要單獨拿出來做左右手銜接練習,在聽覺上感覺像一只手彈的方可加入小節,和前后的跳音形成對比,使樂曲更具有律動性。
2.主題由左右手相互模仿演奏
主題由右手先演奏,再由左手模仿演奏,或由左手演奏,再由右手模仿演奏,如:【譜例2】
【譜例2】NO.3
【譜例3】NO.8
教學與練習方法:【譜例2】為二部創意曲NO.3,1~5小節;【譜例3】為二部創意曲NO.8,1~3小節。不難看出,這兩首樂曲都是以右手先演奏主題,然后左手模仿右手進行演奏,并且這兩首樂曲左手模仿的部分都是同樣音高,只是降低八度;二部創意曲的第一首,為左手在屬音上模仿右手的動機。在學習這類樂曲時,可以先練習左右手主題的連接,在左手模仿右手時,右手可以先不演奏主題,這樣可以在學生心中強化主題的概念,熟練之后再練習主題以及其他部位旋律,這樣每當演奏到主題動機時,學生會自然而然的突出這部分。
3.卡農式模進演奏
卡農式模進嚴格來說是右手主題呈現一半,左手開始模仿演奏,如【譜例3】、【譜例4】。
【譜例4】NO.14
教學與練習方法:卡農是嚴格模仿的對位法,模仿部分與被模仿部分相差1~2拍,在主題未完成時,模仿部分就要開始,NO.8是相對自由的卡農,NO.14在樂曲第12、13小節運用了卡農模進的手法。第14小節是一種3度卡農,是對主題因素的展開和發展。在練習演奏卡農模進時,首先一定要保持一個清晰的頭腦,不能把“卡農”拆分成“左手一個音對位右手兩個音”這種邏輯思維,還是要整體的分樂句、分左右手來練習。在NO.8中后部,指法非常容易彈錯,教師要特別注意叮囑學生在練習卡農模進時嚴格按照指法標記來分手練習,在8~10小節、16~18小節、30~32小節,指法都非常容易彈錯,應特別注意。
4.顫音演奏
在巴赫的創意曲中經常會有顫音出現,筆者在此列舉了兩個比較長的顫音演奏實例。如下:
【譜例5】
【譜例6】
教學與練習方法:演奏巴赫的顫音會按照和另一聲部的旋律進行1:2/1:4/2:3等對位方法,筆者認為最符合原作風格的一般為1:4,若學生手指靈活度不夠,可先用1:2或2:3的對位方法進行練習,筆者在此建議學生選擇1:2的方法,2:3的方法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無疑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難題——非平均對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水平和技術能力不同,經常會遇到兩個極端的情況:第一種情況,學生技術不過關,顫音不靈活,頻率很慢。對待這種學生,教師可采用聯想法:讓學生彈奏顫音,起初可能頻率會很慢,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的的掌骨上有一顆螺絲,老師現在慢慢的把螺絲擰松”,老師再配合以在學生的掌骨關節處做擰松動作,使其手腕轉動帶動手指貼鍵力量轉移的方法彈奏,手指會越來越靈活,……在筆者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使用這一方法慢慢訓練,通常會讓學生在演奏顫音技術上得到很大提高。第二種情況,學生演奏技術不錯,手指十分靈活,在這可以達到1:6甚至1:8的頻率,但是這種演奏方法太過華麗靈巧,會使樂曲的古樸風格略顯輕浮,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讓學生放慢頻率,不要顧及是高頻率顫音,按照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對位十六分音符1:4/1:2的方法演奏就可以了。第三種情況,是憑音樂的感覺和左右手熟練程度的手指記憶法,也是最無邏輯性的一種練習方法:左右手分練,按照相同的速度分別演奏熟練,然后直接合奏,無需分析對位方法。對于某些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而且也有不錯的演奏效果。
5. 固定音高與旋律穿插演奏
在筆者的研究中,發現這種音型被運用在巴赫的很多作品中。固定音高與旋律音穿插演奏,固定音高有可能是高音,有可能是低音,例如在巴赫二部創意曲NO.8(譜例7)中,譜例給出的部分無論左手右手都是旋律線在低音,高音保持固定音高:
【譜例7】
教學與演奏方法:在演奏這種音型時,要注意重復音在彈奏時要稍弱,主要突出不同音演奏的旋律性,一般為1指或5指固定,其余手指彈奏音構成旋律性,在其余手指演奏時,要注意手指觸鍵的彈性。在學習帶有此種音型的樂曲時,一定要把這種音型單獨拿出來練習,尤其要練習不同音演奏時的旋律性,在筆者看來,此種音型的練習,實際可以看作是兩個聲部,固定不變音為一個聲部,變化旋律音位第二個聲部,所以要重視對這種音型的練習,是為后期演奏三部創意曲或平均律等作品的預備,是為日后晉級為一只手彈兩個或三個聲部的基礎練習。在其他作品中也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