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說,“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三省每年凈流出的人口約200萬人。”中國農村現在正在出現很多“空心村”,復旦大學教授陸銘在1月6日《東方早報》上撰文認為,換個角度看,這未必是壞事。人口的流出只是人們不斷在尋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這恰恰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結果。美國的人口在空間上是高度集聚的,大約80%的人僅僅集中在大約4%的國土面積上。似乎美國的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會非常大。事實恰恰相反,美國中部的一些州人口只有五六十萬,但這些州的人均GDP和那些人口眾多的州幾乎是一樣的。對于空心村,政策上要做的事情并不是要運用行政的力量阻止人口流出,而是應該去順應這個過程。不用過于擔心農村人口的減少會危害農業,人口流出是農村地區提高規模經營程度和勞動生產率的前提條件。當前人們對人口流出和空心村的緊張情緒,還是因為一些傳統思維在作怪。人口在一個國家均勻分布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尊重人口在空間分布上集中于少數都市圈的客觀規律,就有可能通過一些政策措施去人為地嘗試扭轉這種趨勢,反而事與愿違、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