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醫快速康復技術(fast-track surgery,FTS)在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擇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闌尾切除術的11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圍手術期行傳統方法處理,實驗組圍手術期行中西醫FTS方法處理;分別評價兩組的康復指標、癥狀、并發癥、應激指標、營養指標及患者滿意度。 結果 實驗組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較對照組快,術后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間術后30 d內門急診復診次數、再入院率和再手術率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疼痛、失眠、口渴、饑餓、惡心嘔吐及腹脹等癥狀均較對照組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兩組間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天和第3天,實驗組的白介素-6和C-反應蛋白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術后第3天,實驗組的血清白蛋白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中西醫FTS技術可以有效促進闌尾炎患者術后康復、緩解患者術后癥狀、減輕應激反應以及增強營養支持,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獲得患者更高的滿意度。
[關鍵詞] 中西醫;快速康復外科;闌尾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 R656.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0-0140-06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ast-track surgery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appendectomy
HUANG Xiucha GU Yechun CHEN Zhiye YE Qile XU Yan ZHU Renwu JIANG Yi HAN Xiaochao XIA Beibei
Nursing Department, the Affiliated Wenzhou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ast-track surgery(F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appendectomy. Methods From August 2013 to October 2014, 118 patients who received open appendectomy in our hospital because of acute appendicitis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randomly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way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TS. Meanwhile, the first flatus after operation, length of stay, times of clinic visit, readmission rate, reoperation rate, symptom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vels of IL-6, CRP and ALB,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first flatus after oper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ngth of sta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imes of clinic visit, readmission rate, and reoperation rate. The pain, insomnia, thirsty, starvation, nausea and vomitting,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igh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IL-6 and CRP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t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first and third day after operation, while the level of ALB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third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appendectomy was safe, could promote recovery, reduce symptoms and operation stress, and improve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is more highly appreciated.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ast-track surgery; Appendectomy
快速康復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最早是由丹麥學者Kehlet等[1]提出,是指在圍手術期中采取一系列優化措施,以減輕或減少手術患者心理及生理創傷應激反應,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雖然FTS技術已成功應用在腹部手術的圍手術期中,但是FTS技術的具體實施方案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效果也遠未達到理想狀態。根據FTS的核心理念,只要是有循證醫學證據證明可以減輕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創傷應激反應,可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的圍手術期優化措施都可以納入FTS體系,自然也就包括經過實踐驗證的對促進手術康復行之有效的中醫藥方法。目前有關中西醫FTS的研究還很少。本研究將中西醫FTS技術應用在普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闌尾切除術的圍手術期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在我院行開腹闌尾切除術。②臨床和病理診斷為急性闌尾炎。③年齡18~80歲。④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心功能Ⅰ~Ⅱ級。⑤有正常認知能力。⑥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有代謝性或免疫性疾病。②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③有嚴重營養不良。④術前有腸梗阻。⑤術前有尿潴留或前列腺肥大癥狀。⑥正在接受可能延長住院時間的治療。⑦合并闌尾周圍膿腫。⑧合并彌漫性腹膜炎。⑨有腹部手術史。
1.2 樣本量計算
本研究將白介素-6(IL-6)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預實驗中術后第3天對照組(傳統方案組,30例)IL-6表達水平為(64.05±20.69)ng/L,實驗組(中西醫FTS方案組,30例)IL-6表達水平為(51.96±16.78)ng/L。兩組擬招募一樣多的研究對象,根據公式n1=n2=2[(tα+tβ)s/d]2 [8]計算得出每組所需樣本量約為51例(s2=354.82225,d=12.09,α=0.05,取雙側,tα=1.96,β=0.10,tβ=1.28)。考慮約有15%的退出率,因此擬每組招募59例,兩組共118例。
1.3 招募和分組
2013年8月~2014年10月完成11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招募工作。以納入時間先后為依據進行編號,利用隨機數字表按1∶1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男33例,女26例;年齡18~75歲,平均(35.08±13.10)歲;單純性闌尾炎11例,化膿性闌尾炎28例,壞疽性及穿孔性闌尾炎20例;病程(23.02±1.50)h。實驗組男36例,女23例;年齡18~69歲,平均(33.65±13.51)歲;單純性闌尾炎10例,化膿性闌尾炎32例,壞疽性及穿孔性闌尾炎17例;病程(23.77±1.66)h。兩組患者的人口學特點、病理類型、病程及基礎疾病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1)術前準備:①常規術前檢查、準備及抗生素使用。②術前教育:常規交流。③一般進食6 h,禁飲2 h。(2)術中管理:①麻醉方式: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②置導尿管:連續硬膜外麻醉后部分留置,腰硬聯合麻醉后常規留置。③術中保溫:手術室環境溫度不低于25℃。④術中補液:未特別限制。⑤手術操作:行開腹手術,據探查需要決定切口長短。⑥置引流管:單純性闌尾炎均不留置,化膿性闌尾炎和壞疽性闌尾炎在滲液>50 mL時常規留置,穿孔性闌尾炎常規留置。(3)術后康復:①術后止痛:使用經靜脈患者自控鎮痛泵和(或)阿片類藥物止痛。②術后活動:術后12 h鼓勵床上活動,下床活動依患者意愿決定,一般術后第1~2天。③促胃腸法:惡心嘔吐時用胃復安(10 mg im st)。若術后第3天肛門未排氣,開始經肛給予促腸蠕動劑。④術后營養:常規進行周圍靜脈營養支持,肛門排氣后改半流飲食,停靜脈營養支持。⑤術后補液:未特別限制,一般2500 mL/d 左右。⑥拔引流管:一般術后第1~3天。⑦拔除尿管:一般術后第1~2天。⑧應用抗生素:單純性闌尾炎一般使用至術后第3~5天,化膿性闌尾炎、壞疽性及穿孔性闌尾炎一般使用至術后第5~7天。
1.4.2 實驗組 (1)術前準備:①常規術前檢查、準備及抗生素使用。②術前教育:分析疾病的起因,詳細告知當前的病情、可能的發展以及一般的預后;詳盡介紹擬采取的治療措施,尤其是手術方式、手術風險以及風險預防措施等;詳細告知康復各個階段可能需要的時間、可能出現的情況及原因、相關注意事項以及促進康復的方法(如分析早期下床活動及經口進食的益處);介紹手術室環境和手術主要流程。③一般進食6 h,禁飲2 h,術前2~3 h口服10%葡萄糖液250 mL。
中醫處理:由護士為患者進行耳穴壓豆,主穴取神門、皮質下、交感和心等。首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耳廓皮膚,然后用探棒在反應區探查找到壓痛點,期間手法要求輕、慢、均勻,最后夾取含王不留行籽的抗過敏膠布粘在壓痛點。用拇指和食指對壓耳穴,手法由輕到重,使患者感到酸、麻、脹、痛即為得氣,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單側取穴,每穴按壓5 min。
(2)術中管理:①麻醉方式:連續硬膜外麻醉。②置導尿管:一般不留置。③術中保溫:重視保溫。手術室環境溫度不低于25℃;45℃輸液加溫器預熱輸液;腹腔沖洗液溫度不低于40℃;必要時使用加熱毯。④術中補液:在不影響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的前提下控制術中輸液量,一般在500 mL以內。⑤手術操作:在不影響顯露的情況下盡量縮短切口,減少不必要的操作,減少對腸管和腹壁的牽拉和觸摸;切口用可吸收縫線皮內縫合,不需拆線;縫合前切口內注射布比卡因以便術后鎮痛。⑥置引流管:單純性闌尾炎均不留置,化膿性闌尾炎、壞疽性及穿孔性闌尾炎均只在滲液>100 mL時留置。
(3)術后康復:①術后止痛:術后24 h內持續硬膜外鎮痛。避免阿片類藥物使用。②術后活動:術后6~8 h鼓勵患者適當床上活動,如翻身及活動四肢(尤其是下肢)等。術后12 h要求患者下床活動,之后在護士指導下逐漸增加活動量。③促胃腸法:術后即開始口香糖假飼。術后6~8 h常規開始口服西沙比利片(10 mg bid)。對進食后腹脹或惡心者積極行胃復安針治療。較重的化膿性闌尾炎、壞疽性及穿孔性闌尾炎術后第1天口服乳果糖以刺激腸功能恢復。若肛門未排氣,則術后第2天開始經肛給予促腸蠕動劑,如番瀉葉15 g 浸泡后灌腸。④術后營養:術后6~8 h經口攝入腸內營養乳劑或流質飲食(20 mL/h),以后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營養液攝入量。通過周圍靜脈營養補充腸內營養的不足部分。肛門排氣后改半流飲食,停靜脈營養補充,后逐漸改為普通飲食。⑤術后補液:注意限制補液,保持血液動力學穩定,維持尿量1000~1500 mL即可,避免液體過載,開始每天2000 mL左右,改半流飲食后即停止靜脈營養補液。⑥拔引流管:引出量<30 mL/d后即拔除,一般術后第1~2天。⑦拔導尿管:偶有留置者術后第1天清晨即拔除。⑧用抗生素:單純性闌尾炎一般使用至術后1~3天,化膿性闌尾炎、壞疽性及穿孔性闌尾炎一般使用至術后第3~5天。
中醫處理:①耳穴壓豆:主穴取神門、皮質下、交感、心、賁門、胃和小腸等,根據患者證候作適當加減,一般取5~6個穴。術后6~8 h開始,每日2~3次(午睡和夜睡前各1次),至術后第3天。每穴按壓5 min,單側取穴,雙耳交替。由護士和家屬合作實施。②中藥足浴:紅藤20 g、敗醬草20 g、當歸15 g、蒲公英30 g、川芎9 g、赤芍9 g、大黃3 g、丹皮6 g、甘草6 g,根據患者證候作適當加減。手術當天開始,每日夜睡前1次,至術后第3天。③足底反射區按摩:選擇心、肺、脾、腎上腺、甲狀腺、失眠點、胃及小腸等為重點反射區,根據患者病情作適當加減,一般取6~8個反射區。手術當天開始,每日夜睡前1次,至術后第3天。由護士和中醫師合作實施。④中藥貼敷:根據患者證候,由中醫師辨證論治,開出中藥方和選擇穴位(如芒硝、木香、枳殼、白術按1.5∶1∶1∶1研磨成粉后加植物油調和成膏藥,貼于天樞等穴位,根據患者證候具體選擇),由本院中藥房進行藥材加工,由護士實施貼敷。術后6~8 h開始,每日貼6~8 h,每日1次,至術后第3天。⑤中藥口服:根據患者證候,由中醫師辨證論治,開出健脾通腑湯(如大黃10 g、當歸10 g、枳實10 g、厚樸10 g、丹皮10 g、木香10 g、白術10 g、萊菔子10 g、紅藤10 g、敗醬草10 g、黃芪20 g、甘草3 g,根據患者證候作適當加減),由本院煎藥房制成每劑100 mL的藥液。術后6~8 h開始少量(5 mL/h)服用,術后第1天開始每日1劑(以患者耐受為度,必要時適當減量),至肛門排氣排便。
1.4.3 出院標準 對兩組患者執行相同出院標準:①生命體征正常。②無疼痛或輕微疼痛。③能經口進食,無需靜脈補液。④術后至少有1次排便。⑤無任何引流管。⑥可自由活動。⑦無手術并發癥。⑧患者愿意并希望回家。
1.4.4 出院后隨訪 對兩組患者執行相同隨訪計劃(均至術后30 d),包括電話隨訪、門診隨訪及隨時聯系等。
1.5評價方法
1.5.1 康復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30 d內門急診復診次數(不包括常規門診隨訪)、30 d內再入院率及30 d內再手術率。
1.5.2 癥狀指標 評價兩組患者的術后癥狀,如①疼痛:采用Prince-Henry 評分法[2],分5級,即咳嗽時無疼痛、咳嗽時疼痛、深呼吸時疼痛、靜息時輕微疼痛(可忍受)、靜息時劇烈痛(難以忍受),計0~4分。②失眠:記錄夜間睡眠時間。③口渴感:分3級,即無口渴、一般口渴、很口渴,計0~2分。④饑餓感:分3個等級,即無饑餓、一般饑餓、很饑餓感,計0~2分。⑤惡心嘔吐:分5級,即無惡心嘔吐、有惡心無嘔吐、嘔吐1次/d、嘔吐(2~3)次/d、嘔吐3次/d以上,計0~4分。⑥腹脹:分3級,即無腹脹、一般腹脹、很腹脹,計0~2分。術后第1~3天每天評價以上指標,取平均值。
1.5.3 并發癥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30 d內的并發癥發生率。
1.5.4 應激指標和營養指標 術前和術后第1天、術后第3天清晨空腹抽取兩組患者的靜脈血檢測白介素-6(IL-6)和C-反應蛋白(CRP)。IL-6檢測采用酶聯免疫法(試劑盒購自美國BD公司),CRP檢測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術前和術后第3天清晨空腹抽取兩組患者的靜脈血檢測血清白蛋白(ALB)。
1.5.5 患者滿意度 在術后第30天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評價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即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及非常滿意。
1.6 統計學方法
因不能按研究方案接受治療、評價或隨訪,對照組有3例退出研究,實驗組有6例。因為兩組間未退出患者的基線資料仍然具有可比性(P>0.05),所以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Per-protocol,PP)原則處理了退出問題——不統計退出患者的數據。
所有實驗數據用SPSS18.0軟件分析,正態計量資料用(x±s)描述,非正態計量資料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描述,兩組正態計量資料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用χ2檢驗,等級資料和非正態計量資料的比較用Wilcoxon W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見表1。實驗組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較對照組快,術后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術后30 d內門急診復診次數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30 d內均無再入院和再手術病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2.2 兩組癥狀指標比較
見表2。實驗組的疼痛、失眠、口渴感、饑餓感、惡心嘔吐及腹脹等癥狀均較對照組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
2.3 兩組并發癥比較
對照組有6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出血、2例發生腸梗阻形成,共9例,發生率為16.07%;實驗組有5例切口感染,發生率為9.4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應激指標和營養指標比較
見表3。術前兩組間IL-6、CRP和ALB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天,實驗組的IL-6和CRP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天,實驗組的IL-6和CRP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術后第3 天,實驗組的ALB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兩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非常不滿意2例、不滿意6例、一般13例,滿意26例、非常滿意9例;實驗組非常不滿意0例、不滿意5例、一般9例,滿意18例、非常滿意2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327,P=0.020)。
3 討論
FTS是指在圍手術期采取一系列優化措施,包括加強手術前后的心理輔導、改進麻醉方式、注意術中保溫、減少水鈉潴留、提前拔管和早期下床活動等[3-5]。FTS已經成功應用在腫瘤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科、骨科等手術的圍手術期中[6-8],被證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增加患者舒適感,減少手術并發癥,促進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治療費用,從而獲得患者更高的滿意度[3-5]。FTS需要醫生和護士的團隊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其中護士在術前教育、術中保溫、限制補液以及術后康復護理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就中醫FTS技術而言,同樣需要由護士來實施。目前大部分醫院的手術科室均無專有的中醫師,而且因為手術時間的不確定性,很難保證讓中醫師為每個手術患者及時實施中醫診治。因此,由中醫師制定治療方案,由護士負責具體實施,似乎是一種更可行的方式。中醫是我院臨床診療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全院所有臨床一線護士均接受了系統的中醫理論和操作培訓。耳穴埋豆、中藥足浴、足底反射區按摩及中藥貼敷等中醫技術都是我院臨床日常開展的中醫護理項目,而且療效和安全性均較為理想,因此本研究將這4項中醫技術納入本研究的FTS方案。另外由于健脾通腑方劑具有術后營養支持和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等作用[9],亦將其納入FTS方案。本研究發現,中西醫FTS技術可以促進患者術后肛門排氣和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加快患者術后康復;可以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失眠、饑餓、口渴、惡心嘔吐以及腹脹等癥狀;可以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和增強對患者的營養支持。另外,中西醫FTS技術并未增加術后30 d內復診次數、再入院率以及再手術率,表明中西醫FTS技術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中西醫FTS技術比傳統圍手術期技術獲得了更高的患者滿意度。已報道的闌尾切除術FTS研究[10,11]和本研究對于FTS技術促進肛門排氣、縮短住院時間及減輕術后癥狀等方面的發現是一致的,但是目前未發現已報道的闌尾切除術FTS研究對出院后門急診復診次數和FTS營養支持等兩方面進行評價研究。在門急診復診方面,在本研究中非計劃性復診主要是因為發生并發癥者返院接受門急診處理,實驗組雖然發生率更低,但因為出院更早,所以出院后發現率更高,而且少數無并發癥的患者也因不放心返院復診,導致平均復診次數在數值上更高,統計學分析后其差異無明顯意義;在營養支持方面,急性闌尾炎患者往往有惡心嘔吐及納差等癥狀,一般術前病程中進食很少或已自行禁食較長時間,實驗組在術前補飲10%葡萄糖液,術后早期口服營養,而對照組不僅術前未口服碳水化合物,術后也進食較晚,甚至在醫囑改半流后因為胃腸道癥狀等原因實際進食量也有限,而且臨床上一般是在判斷禁食時間超過5 d以上才會進行正規的腸外營養支持[12],所以對照組患者的營養支持存在不足,最終導致兩者術后營養指標的差異。
3.1 西醫方法促進手術康復的作用
①術前教育:充分的術前教育可以緩解患者的恐懼和焦慮,減輕患者的手術應激反應,也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促進患者術后恢復[3]。②術前補飲:術前飲用碳水化合物可有助緩解患者術前的口渴感和焦慮,有助減少禁食引起的消耗,維持患者的抵抗力,有助減輕患者術后的胰島素抵抗,而且不會增加麻醉時的誤吸風險,甚至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更低[3]。③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不僅可以阻斷交感神經對應激的反應,還可以保護肺功能、減少心血管負擔、減輕術后腸麻痹和更有效地進行術后止痛等[4]。④術中保溫:術中長時間低溫可以通過抑制血小板功能損害凝血功能,甚至可以引發低溫、凝血功能障礙以及代謝性酸中毒等致死三聯征[5]。術中保溫可以有效降低術中出血、術后感染以及心臟并發癥的發生,也可以有效抑制分解代謝[4]。⑤手術方式:FTS主張盡可能采用小切口,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操作,以減輕手術導致的應激反應。⑥引流管和導尿管使用:FTS不主張腹部手術后預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即使留置,也建議術后早期拔除[3]。若有留置導尿時,FTS主張術后早期拔除導尿管,以便于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及恢復進食[13],同時也可降低泌尿系感染的發生率。⑦術后止痛:術后充分止痛是FTS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既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動及進食,也有助于減輕手術應激反應。神經阻滯一方面是術后最有效的止痛方法,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抑制手術引起的內分泌和神經應激反應。另外,FTS不主張使用阿片類藥物,因其可產生腸道反應,影響術后早期口服進食。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惡心、嘔吐及腹脹等胃腸道癥狀相對較輕,未使用阿片類藥物可能就是其中一個原因。⑧早期活動: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可以促進機體合成代謝,有利于體力恢復和營養補充[13]。⑨早期口服營養:Zhuang CL等[14]對結直腸手術后患者早期經口進食進行了Meta分析,發現早期經口進食和傳統經口進食比較,可以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術后住院時間,而且不會增加吻合口漏、惡心嘔吐、胃管重新留置、肺炎、切口感染及死亡率,認為早期經口進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亦發現早期經口進食可以發揮更有效的營養支持作用,可以促進患者更快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⑩控制性補液:FTS主張在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在圍手術期限制靜脈補液。Abraham-Nordling M等[15]研究發現在結直腸手術圍手術期控制補液可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研究中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9.43%,對照組為16.07%,但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和樣本量不足有關。本研究組擬以并發癥發生率為主要評價指標,參照本次研究中的并發癥發生率,應用樣本量公式計算出所需的樣本量,然后補充樣本量進行深入的研究來得出確切的結論。
3.2 中醫方法促進手術康復的作用
①耳穴壓豆:中醫理論認為,貼壓耳穴能疏通經絡和調理臟腑,起到治病的作用[16]。現代研究表明,刺激神門穴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具有鎮痛、鎮靜和消炎等作用[17];刺激皮質下穴可以調節大腦皮質及皮質下植物神經中樞的興奮及抑制過程,具有鎮靜和鎮痛等作用[17];刺激交感穴可以調節植物神經功能,能緩解煩躁、緊張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18]。心主神明,取心穴可寧心神;賁門穴是止吐要穴,具有止吐的作用;刺激胃穴可發揮調中焦、和脾胃及理氣降逆的作用;刺激小腸穴可起到調節腸道功能和改善胃納的作用。所以,耳穴壓豆取神門、皮質下、交感、心、賁門、胃和小腸等穴位,能改善睡眠以及緩解疼痛、惡心嘔吐和納差等癥狀。②中藥足浴:在浸泡的過程中,借助藥力和熱力作用,通過毛孔吸收、經絡傳遞,使機體氣血運行通暢。血脈通暢后,藥物隨熱而性,乘熱吸收,通過靜脈循環,直達病所[19]。本研究方劑中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蒲公英、川芎、赤勺、丹皮清熱涼血,散瘀消癰,配伍大黃用于消闌尾炎之癰腫瘡毒;當歸補血活血,增強免疫功能;甘草調和諸藥。③足底反射區按摩:足部按摩產生的刺激可循經絡傳至全身,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以及平衡陰陽等作用,從而使生理功能恢復正常[20]。本研究中選擇心、肺、脾、腎上腺、甲狀腺、失眠點、胃和小腸作為按摩的重點反射區,其中按摩心和肺反射區能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按摩脾、腎上腺和甲狀腺反射區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和內分泌功能;按摩失眠點反射區,能改善患者的睡眠;按摩胃和小腸反射區能促進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④中藥貼敷:中藥穴位貼敷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通過經絡調節發揮作用,也可以通過藥物由表入里,循經絡傳至臟腑,發揮藥物之作用[21]。本研究選用芒硝、枳殼和木香,可起到破氣行氣的作用,白術則可起到健脾燥濕的作用。⑤健脾通腑方劑:本研究方劑中大黃祛瘀通腑;丹皮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當歸養血活血;黃芪、白術健脾燥濕;枳實、厚樸、木香、萊菔子通腸行氣;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共奏通腑解毒、理氣化瘀之功。
綜上,中西醫FTS技術可以有效促進闌尾炎患者術后康復、緩解患者術后癥狀、減輕應激反應以及增強營養支持,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從而獲得了患者更高的滿意度,因此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Kehlet H,Wilmore DW. Fast-track surgery[J]. Br J Surg, 2005,92(1):3-4.
[2] 朱仁武,姜陽貴,趙茂森. 三孔線扎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7,7(12): 1169-1170.
[3] 何志國. 快速康復外科應用進展[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9,11(7):136-138.
[4] 江志偉,李寧,黎介壽. 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及臨床意義[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2): 131-133.
[5] 姜洪池,孫備,王剛. 快速康復外科的新理念值得重視[J].中華外科雜志,2007,45(9):577-579.
[6] Kehlet H,Thienpont E. Fast-track knee arthroplasty-statu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Knee,2013,20(Suppl 1): S29-33.
[7] Cerruto MA,De Marco V,D'Elia C,et al. Fast track surgery to reduce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radical cystectomy and intestinal urinary diversion with vescica ileale padovana neobladder:Proposal for a tailored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 and preliminary report from a pilot study[J]. Urol Int,2013,30(2):57-59.
[8] Relph S,Bell A,Sivashanmugarajan V,et al. Cost effectiveness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me for vaginal hysterectomy:A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implementation expenditures[J]. Int J Health Plann Manage,2013,5(4):91-93.
[9] 裘華森,顧錫冬,張勤,等. 構建中西醫結合胃腸道快速康復外科體系[J]. 醫學研究雜志,2011,40(9):9-11.
[10] 張科明. 加速康復在闌尾切除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研究[J]. 遼寧醫學雜志,2011,25(1):4-6.
[11] 殷祖進. 快速康復理論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4,35(33):7518-7519.
[12] 吳在德,吳肇漢. 外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41-143.
[13] 江志偉,黎介壽. 快速康復外科——優化的臨床路徑[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12-13.
[14] Zhuang CL,Ye XZ,Zhang CJ,et al. Early versus traditional postoperative oral fee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Dig Surg,2013,30(3):225-232.
[15] Abraham-Nordling M,Hjern F,Pollack J,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fluid restriction in colorectal surgery[J].Br J Surg,2012,99(2):186-191.
[16] 曹琳,邵媚媚,劉智艷. 針刺配合耳穴對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4):53-55.
[17] 楊珠英,張旭玲. 耳穴埋豆法減輕混合痔術后疼痛療效觀察[J]. 河南中醫,2011,31(5):504-505.
[18] 孫宏偉,李琳. 耳穴壓豆配合辯證施護治療不寐36例[J].光明中醫,2011,26(2):317-318.
[19] 費敏. 中藥泡足聯合穴位按摩對剖宮術后緩解疼痛的效果觀察[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5):628-629.
[20] 俞偉珍,王亞蓮,唐喜珍,等. 足部按摩結合穴位按揉治療便秘的臨床研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 16(29):4316-4317.
[21] 胡金霞,張磊,胡曉靈,等. 應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不寐的臨床療效觀察[J]. 光明中醫,2013,28(10):2103-2105.
(收稿日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