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股市的這種“新常態”下,以往受到冷漠的權重股重新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成交量迭創出天量,場外資金是加緊跑步入場。
中國A股的這波大牛市。可能是許多人當初都始料不及的。從2014年7月滬指2000點左右起漲,到今年4月中旬的4300多點,短短的9個月時間。上證指數便實現了翻番。更重要的足。股市的上漲進入了“新常態”。而且徹底改變了以往虧損垃圾股大幅上漲,而績優藍籌股長期處于停滯不前的格局。在股市的這種“新常態”下,以往受到冷漠的權重股重新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成交量迭創出天量。場外資金是加緊跑步入場。主要目標都是選擇“績優藍籌”等價值洼地及長線政策利好的“國企改革”及“一帶一路”概念股;相反,作為缺乏基本面支撐,或者打著重組幌子、有退市隱患的“純題材”、“講故事”的股票將會逐步遭到市場的舍棄。股市的新常態其實是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這波大牛市上漲以來,雖然指數漲幅已經翻倍。但是許多投資者卻處于“賺了指數不賺錢”的狀況:還有不少投資者甚至從開始的“滿倉踏空”轉變為“滿倉套牢”。換言之,實際上是大多數中小投資者基本不適應當下股市的這種“新常態”。對于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因受過去較長時間熊市的影響,他們的價值投資理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為什么很多投資者會出現滿倉踏空呢?這與中國股市本身的市場特點有很大關系。中國股市是參與者眾多且95%以上是中小散戶;加之市場信息不對稱。非理性成份較多,政策市較為明顯。另一個還在于中國股市不能真正成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股市與實體經濟成長的經常是倒掛。中國股市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投機的市場。并未達到價值投資的境地。老股民習慣于投機。因為投資者如果按照價值投資的理念進行選股,并最終長期持股的話,不僅無法取得預期的投資回報率,甚至會出現虧損的格局;相反,如果投資者按照投機的思維進行選股操作,或者選取部分ST股,博取其重組的預期,數月后不排除投資者還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顯然。這樣的市場環境終究還是把投資者引入到投機的道路上。而所謂的價值投資理念就淪為了笑柄。
那么我們中小投資者該如何適應股市的新常態呢?對于投資者來說,隨著股市“新常態”的出現,他們以往的投資理念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下。他們仍然會遭到市場的淘汰。
我們首先應搞清股市新常態的主要表現方面:一是舊增長模式退潮,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崛起。在增速換擋的背后,增長動力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以房地產、重化工業和土地財政支撐基建為主的舊增長模式正在退潮。以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為代表的新增長模式正在崛起。二是發展直接融資,推動注冊制改革。三是深層次的改期將喚醒A股,從快牛到慢牛。宏觀研判最重要的是抓住并跟蹤主要邏輯,此輪牛市屬于資金推動的“改革牛”,區別于2006-2007年的“周期牛”、2009年“刺激牛”。改革在,信心在。牛市在!四是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資產證券化率提高和大盤藍籌成長股豐富使得股市更具國民經濟晴雨表功能、機構投資者占比大幅上升、價值投資理念興起、加杠桿工具廣泛使用。此輪改革牛有可能擺脫過去“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政策市和投機市特點,實現慢牛長牛。成交量放大是“新常態”的表現特征。
面對股市的新常態。我們投資者自然要完全轉變投資理念,以適應股市的新變化。
政策面向好仍是當前行情的最大推動力因素。資本市場重要性提升的邏輯仍在延續,管理層仍將持續倚重直接融資比例的提升以降低融資成本馳援實體經濟,推進放開專營、理順價格機制和引入民營資本的市場化路線。在當前的行情中,我們建議投資者切勿追高。逢低吸納那些有業績支撐、估值較低、具備成長空間的股票。
要時刻注意急跌風險。一旦經過藍籌板塊的大幅上漲后。市場的風險也將不斷累積。一方面,虛擬資本的過度活躍引發管理層監管要求,這一次越股市場的信用帳戶資金已經體驗到了驚險,而銀行類脫實向虛資金仍有待進一步清理;另一方面,這次行情的大落大起也說明了這輪行情上漲基礎的薄弱以及對于政策面的過度投機,后續在這種環境下,走勢的大開大合仍是常態,尤其當前社會信息傳遞速度之快。市場極容易形成一致預期,而行情的趨勢也更快完成自我強化過程。投資者要在急跌之后,確保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股市新常態下也孕育著后市的不少投資機會。經過認真研究和分析,筆者認為下列板塊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
(1)國企改板塊。國企改革是本輪行情的原動力,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以來,通過一年的準備,2015年和2016年進入了實施落地年。我們可以看看,混合經濟所有制的魅力所在,2015-2016年國企改革板塊值得期待。
(2)大金融板塊。大金融板塊在2014年已經開始強烈表現,從證券板塊快速瘋狂上漲,到隨后的保險板塊,之后就是銀行板塊的接力。股指期貨的逼空行情一直延續,大金融板塊會貫穿整個牛市!另外,從國家戰略上看,我們國家必須實現大金融的崛起,出現一批能夠同美國的高盛、摩根公司進行較量的金融綜合體,以維護國家戰略利益。
(3)消費醫療板塊。因為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收入提高等因素。中國醫藥醫療的消費在未來10年能夠保持12%以上的增長,所以消費醫療行業中的優秀公司肯定能夠有好公司出現。現在很多好的公司按照2014年的估值在20倍市盈率,這是比較低的,在大金融板塊帶領大盤沖關之后,大盤進行調整時,是消費醫療表現的好機會,并且表現的時間比較長,有參與的價值。
(4)“一帶一路”概念股。中國在3月底發布了“一帶一路”戰略具體方案。在3月26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成為“一帶一路”這一國家戰略對外宣示的重要窗口。參會各方在論壇期間簽署了一些相關合作協議。此次公布的方案包括一份詳細的重大工程項目清單。涉及鐵路、公路、能源、信息、產業園區等總計幾百項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