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泛的社區參與是社會主義和諧社區的主要特征之一。調查發現,成都市居民社區參與的整體參與程度不高,其中文化參與和社會事務的參與度要好于政治參與和經濟參與的參與度,組織參與是其主要參與方式;與社區參與行為比較,居民的社區參與意愿較高,出現不同步的現象。
關鍵詞 社區參與 政治參與 經濟參與 文化參與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71
Study of Urba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City
ZHOU Yanyan, YANG Shijing
(School of Law,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Abstract Broa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a socialist harmonious community.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n Chengdu residen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 in which the participation of cultural 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affairs better than the participation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economic participation, is the main organization involved i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compared with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residents community involvement higher willingness to appear out of synchroniza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conomical participation; cultural participation
當前,四川省城市化進程中出現了新型城鎮化的趨勢,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社會主義和諧社區建設是其重要內容。和諧社區的建設需要社區各利益主體的積極參與,不斷滿足居民在物質、文化、精神、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從而促進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居民的社區參與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特點和問題,常出現居民社區參與行為與政治經濟發展不同步的現象,從而制約了自身發展及其與當地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發展。因此,在新形勢下研究居民社區參與問題十分有必要,有利于客觀公正地揭示這一社會行動,從而提高居民社區參與行為的范圍與層次,有利于社區的和諧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順利進行。
1 研究的出發點
本文的調查對象是成都市城市社區居民,采用多階段配額抽樣的方法抽取出3個區、6個社區的居民。調查于2015年1月3~7日進行,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641份,其中有效問卷631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8.6%、97.1%,達到既定的要求。對回收的資料,進行整理、編碼、錄入和糾錯工作,并運用SPSS軟件對資料數據進行描述性的統計分析。
在631名被調查者中,性別上,男性占59%、女性占41%;年齡上,青年(18~34歲)、中年(35~55歲)占絕大多數(91.1%),少年(18歲以下)、老年(55歲以上)則很少;受教育程度上,大專及以上、高中/中專/技校、初中、小學及以下者的人數比率依次為31.1%、28.7%、23%、17%。
2 成都市社區居民參與的現狀
所謂社區參與,是指社區居民作為社區管理主體和客體,參加社區公共活動或事務,影響社區公共權力運行,維護自身權益,增進社區福利的行為和過程。本文主要從社區居民的政治參與、經濟參與、文化參與、社會事務參與四個方面,對其社區參與的行為與意愿進行考察。
2.1 社區參與行為
居民的社區參與行為首先表現在有無參與具體社區活動方面,調查結果(見表1)顯示:被調查者的各種社區參與行為都處于中等水平,由高到低排列分別是:文化參與(55.1%)、經濟參與(50.2%)、社會事務參與(45.8%)和政治參與(44.2%)。
在有社區參與行為者中,詳細考察其政治參與、經濟參與、文化參與、社會事務參與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政治參與方面,參與“選舉”者的人數比率較高,超過70.5%;參與“社區居民大會”者的比率也超過三分之一;而參與“黨的方針政策等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等宣傳”、“發展黨員活動”者的比率較低,均占14%左右。第二,經濟參與方面,參與“社區企業經營”、“項目招標”、“土地征用”者的人數比率均超過四分之一;參與“社區發展規劃征集”者的比率也超過五分之一;參與“房地產開發”、“社區集資”者的比率相對較低,均占14%左右。第三,文化參與方面,參與“節日慶典活動”者的人數比率較高,超過57%;參與“文娛活動組織”、“文藝節目公演”者的比率均占43.5%左右;參與“文體興趣小組活動”者的比率相對稍低,不足30%。第四,社會事務參與方面,參與“醫療衛生活動”、“社會保障活動”者的人數比率較高,均占58.5%;參與“環境保護與治理活動”者的比率亦占近45%;參與“教育培訓活動”、“基礎設施建設活動”者的比率接近,均占32.5%左右;而參與“社區治安維護活動”者的比率相對較低,不足五分之一。
進一步了解居民社區參與的方式,調查結果(見表1)可知:政治參與方面,“組織參與”者的人數比率最高,占近48%,比“兩者結合”的高8.5%;“個人參與”者的比率較低,僅占13%。經濟參與方面,“組織參與”者的比率較高,超過44%;“個人參與”、“兩者結合”的比率相對稍低,均占28%左右。文化參與方面,“組織參與”者的比率最高,超過41%,比“兩者結合”的高6%;“個人參與”者的比率相對稍低,不足23.5%。社會事務參與方面,“組織參與”、“兩者結合”者的比率接近,均占39%左右;“個人參與”者的比率相對較低,占22%。
2.2 社區參與意愿
居民的社區參與意愿主要體現在參與社區活動行為傾向的強度上,調查結果(見表2)顯示:政治參與意愿方面,“愿意”(包括非常愿意和比較愿意,下同)參與社區活動者居多,人數比率占近67%;表示“一般”的也占近四分之一;而“不愿意”(包括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下同)者的比率很低,不足9%。經濟參與方面,絕大多數人表示“愿意”,人數比率超過80%;表示“一般”的比率相對較低,不足17%;“不愿意”者的比率更低,不足4%。文化參與方面,“愿意”(包括非常愿意和比較愿意,下同)參與者的人數比率較高,占近75%;其次是表示“一般”的,人數比率超過22%;“不愿意”者的比率非常低,不足3%。社會事務參與方面,絕大多數人“愿意”參與相關活動,人數比率占78%;表示“一般”的比率相對較低,不足14%;而“不愿意”者的比率更低,不足9%。
3 小結與思考
綜合分析上文內容可以發現:第一,成都市居民社區參與行為的總體情況不甚理想,曾參與社區活動者不足半數,參與程度不高,四種社區參與類型按參與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文化參與(55.1%)、經濟參與(50.2%)、社會事務參與(45.8%)、政治參與(44.2%)。居民社區參與的主要內容有“節日慶典活動”、“選舉”、“醫療衛生活動”、“社會保障活動”、“文娛活動組織”、“文藝節目公演”、“環境保護與治理”,可見其文化參與和社會事務參與度相對較高,而政治參與和經濟參與度相對較低。居民社區參與的主要方式是“組織參與”和“組織與個人參與結合”,尤其是組織參與發揮了較大效力,而“個人參與”則有待于進一步提倡與加強。第二,成都市居民社區參與意愿的總體情況良好,絕大多數人表示愿意參與社區活動,參與意愿較高,四種社區參與類型按參與意愿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經濟參與、社會事務參與、文化參與、政治參與。可見,居民的社區參與意愿與行為并不一致,尚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工作的重點應是加強居民的社區政治參與和經濟參與。
本文通過實證調查,初步考察了成都市城市社區居民的社區參與基本情況,得出了一些有意義的研究結論。但同時也存在不足,受到經費、人力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調查的范圍不夠廣、樣本量不夠大、抽樣方法不夠規范,這些都影響到結論的科學性與普遍性,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完善。
項目來源:四川省教育廳一般項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社區參與研究——以成都市為例”(項目編號14SB0047)
參考文獻
[1] 梁金鳳.廣州市民社區參與現狀與對策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66-68.
[2] 王志丹.社區治理中公眾參與的行動框架探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8):11-13.
[3] 馬海燕.城市居民社區參與問題探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