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心理咨詢作為心理學領域中實踐性最強的分支,在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價值基礎、工作方式和理論體系,我們將其綜合為心理咨詢工作范式。其尊重個體選擇的價值取向,科學有效的助人手段,主客體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的技巧都是當前應急管理實踐中所欠缺或未能實現的,所以將兩者的工作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將心理學的知識和理論運用到應急管理中,提升應急管理實踐的水平,幫助突發事件的受害者實現全面恢復。
關鍵詞 心理咨詢 工作范式 應急管理實踐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74
On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Paradigm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Practice
LI Rongzhi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s the strongest practicality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branch, formed its own unique val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undation, the working way and theoretical system, we will be the integrated paradigm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Its 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 choice of value orientation,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ans to help, and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of skills are lacking in curr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practice or failed to achieve, so will both work content were analyzed, the psych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enhance the leve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help the victims of the incident to achieve full recovery.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paradigm; emergency management practice
1 心理咨詢范式對應急管理實踐中各環節的啟示
傳統的應急管理是一種行政管理,硬性的手法多一些,心理咨詢的方法更注重柔性的影響,這對應急管理實踐是一種創新。自2003年“非典”以來,突發事件應對開始成為政府能力建設的重要部分,由此帶來的應急管理實踐逐漸興起。2008年至今,“小政府、大社會”的社會管理模式被中央和地方加以推崇,這一時期的應急管理實踐中開始出現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的身影,一種社會多元力量共同參與的“綜合實踐模式”逐步形成。
首先,心理咨詢的價值基礎可以豐富應急管理實踐的理論體系。心理咨詢的哲學基礎主要是人本主義、實證主義和烏托邦思想。人本主義強調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實證主義將人道主義理念付諸實踐,改善處于弱勢中個人、家庭和群體的社會功能,烏托邦思想強調至善的人文情懷,在這種價值取向下目標有三個層次:解決具體困難、恢復自助能力和趨向自我實現。應急管理實踐是當今政府面臨的新的實踐課題,自然災害、環境破壞、網絡事件等突發事件頻發,但我們的應對還多停留在硬件恢復和物質補償,有時候連最起碼的科學應對都不會。更談不上真正從求助者的內心需求出發,系統全面的解決問題。心理咨詢的價值體系核心“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人活的有尊嚴”,這種觀念意識可以在理論 層面上進一步豐富應急管理實踐的理論體系。
其次,在應急預警監測環節心理咨詢范式可以發揮“智囊庫”的作用。心理咨詢范式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是家庭走訪,建立全面完整的社區家庭心理檔案。借助這種專業的走訪,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社區居民對社區潛在危機的認識。心理咨詢范式中強調參與式發展,在社區內開展小組成長活動時,可以以應急管理為主題開展輔導小組活動,在無障礙的小組內真實的了解居民的想法,這都有利于更加客觀的評估危機。
再次,在應急恢復階段,心理咨詢范式可以發揮“引領者”的作用。應急管理實踐的主體包括突發事件的受害者、實施應急管理的各類組織、人員和管理環境。其中如何幫助突發事件的受害者將傷害降低到最小是應急管理實踐的首要目標,心理咨詢的首要目標是幫助來訪者自主的生活,心理咨詢用科學的助人手段幫助來訪者疏導不良情緒、接受現實存在、改變錯誤認識,這些都與應急恢復中人的恢復工作有高度的吻合,這些科學的、專業的工作手法在應急管理實踐中都可以被廣泛運用。
最后,在應急管理的工作程序上,心理咨詢范式可以發揮起到借鑒作用。傳統的應急管理實踐比較注重突發事件發生后的處理,往往忽略了事前事后階段。這樣做有時會不把人放在整個環境系統內進行恢復,造成治標不治本,給受害人心理留下永久的烙印。心理咨詢強調事前的“溝通-記錄-評估”,事中的“接案-評估-計劃-介入-總結”,事后的“評估-跟進”,三階段中全部穿插使用“相識、訂定、信任、深入和結束”等技巧,與求助者充分同感。這種程序化的工作手段可以運用到應急管理中。
2 心理咨詢工作范式在應急管理實踐中的作用分析
一個完整的心理咨詢工作范式有理論、有技巧、有工作關系,我們可以將一個完整的心理咨詢過程概括為“1234”模式,即建立好一個關系(信任的主客關系),掌握兩個核心技術(溝通、尊重),控制好三個過程即事前事中事后,用好四個流派的工作方法(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
2.1 心理咨詢范式可以有效推動應急管理實踐合作關系的建立
合作關系在心理咨詢里面是開展工作首要的條件,求助者對所咨詢的咨詢師和機構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在雙方就責權利達成一致時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專業關系。這種關系具有功能性和職業性。在應急管理實踐中關系首先是為被管理者的功能恢復服務的,其次管理者是應急管理服務的提供者,而被管理者是服務的消費者,所以這種關系是職業的。在心理咨詢中,一般通過“同感、尊重、真誠、簡潔具體”等技巧建立好這種關系。同感就是管理者能夠體會被管理者的感受,也能夠敏銳地、正確地了解這些感受代表的意義,并且能把這種了解傳達給被管理者。通俗的說就是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但在應急管理實踐中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我們習慣了主觀地看事物,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來做判斷,往往無法接納被管理者的看法和立場。特別當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價值觀發生沖突時,同感將很難達成。這就要求管理者不斷反省,澄清自己的內心感受,以達到相當程度的自我了解與自我控制。在同情的態度中,給予者與接受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給予者只有處于一種較優越的地位才有資格去憐憫別人,而在同感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說,在應急管理實踐中我們急需培養同感,①但卻不要產生憐憫之情。
2.2 運用好心理咨詢范式可以有效提升應急管理水平
心理咨詢成功的關鍵是掌握好關系技巧和過程技巧。關系技巧以上已經論述。過程技巧是指通過一個什么樣的過程去幫助被管理者發生改變和促進成長的技巧。其中溝通和尊重是兩大基本技術。
翟進在2001年對溝通是這樣定義的:雙方當事人借助語言或非語言符號彼此相互交換觀念、感受、態度、資料、情感等內容的雙向互動過程。在應急管理實踐中我們應從三個層面作出努力:樹立尊重理念,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認為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被人尊重,會令人產生價值感和自信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其次是培養同感。再次是掌握溝通技巧。要恰當使用語言和非語言符號表達你的想法,在語言表達時要把話說得悅耳,說得清楚,說得準確,說得巧妙,說得恰當,在非語言表達時要注意明意、自然、個性、美感等原則。
2.3 心理咨詢范式中可以在預防、處置和后續跟蹤的應急管理體系中起借鑒意義
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時,積極傳遞正面輿論、事件發展狀況、應對方式、提供心理咨詢,加強輿論引導,積極營造良好氛圍。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在應急響應、應急恢復過程中適時啟用心理干預網絡與受害者進行溝通,并提供心理熱線、網絡信息、短信平臺、專家咨詢電話等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大家產生樂觀、穩定情緒,從而減少謠言、消除普遍恐慌的心理。國家也應通過法制進一步約束政府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保障市民的切身利益。
在事件發生后,應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預善后處理機制。特別要建立起社會支持系統,相關研究結果發現,社會支持與危機脆弱性呈強負相關關系,即社會支持越多,個體的危機承受能力越強;反之則相反。因此,要充分挖掘來自家庭親友的關心、支持和鼓勵,安排心理工作者早期介入,這些都可極大緩解心理壓力,使其產生被理解感和被支持感。
2.4 心理咨詢范式可以在微觀領域更好幫助受害者全面的恢復
心理咨詢中常用精神分析、行為修正、認知情緒、人本主義等四個療法幫助求助者。這些療法的相同之處在于將問題人放在情景中進行看待,精神分析將人放在原生家庭的大環境內進行分析,提出成人問題都是幼年經歷造成的,在應急管理實踐中,處理突發事件引發的家庭問題首先要對家庭的整體氣質進行分析,比如在一場喪親的突發事件中,根據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排行,實踐中我們要去重點關注排行較小的成員。
行為修正主義的觀點是環境刺激引發行為產生,最典型的治療方法有放松練習、脫敏療法、滿灌療法、厭惡療法等。
認知情緒療法指出人的不愉快情緒不是由不良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你看待不良事件的看法引起的。在應急管理實踐中,可用在集體性受害群體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小組中讓成員分別扮演一定的角色,重新體會當時的各種情緒困擾、行為表現以及非理性信念。然后讓成員自我發現對方身上存在的不理性理念。成員相互識別比外界識別會更有效。
人本主義療法完全尊重個人潛能,咨詢中咨詢師使用真誠的鼓勵幫助求助者發現自身優點,實現自我成長。在應急管理實踐中,政府作為服務的第一提供者,除了要迅速啟動各種應急預案外,挖掘突發事件影響群體內部資源,由自己人幫助自己人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咨詢范式如果要在中國的應急管理實踐中加以借鑒,還要做文化相似度的分析,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及民眾的文化心理,在結合現有應急管理體系中的工作基礎上,可以采取現在應急恢復中階段使用,然后擴展到應急預防和應急響應等階段。
此文系江蘇省教育廳立項課題《基層服務型政府的構建研究——基于應急管理理論的視角》(2013SJD630034)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 關于同感的程度,卡科賀夫修訂過一張五級量表,具體實踐中可以參考.
參考文獻
[1] 趙旭東,錢銘怡,樊富珉.心理—社會干預系統在突發性事件中的意義和作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8).
[2] 鄒賜嵐.心理干預在高校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中的應用研究[J].思想縱橫,2008(2).
[3] 高小平.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成就和發展[J].中國行政管理,2008(11).
[4] 許莉婭等.個案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