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軍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本文立足于軍校校史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和探索了校史教育在軍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和特色,為新時期軍隊院校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軍校校史 青年學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24
The Reform of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Histor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LA
WANG Heng, SUN Jiarong
(Literature and History Department, School of Science,
The Second Artiller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5)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military academy in PLA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military academy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histor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LA. In addition, the applied approaches of the military academy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in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LA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military academy school history; young militar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校史,是一所學校創建、發展的歷史記載。軍校的校史更為特殊,它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后,軍隊院校伴隨人民軍隊的發展、飛躍的創業史、發展史。在某種意義上,軍校校史,就是人民軍隊的歷史縮影。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全軍政工會議上強調,筑牢軍魂是全軍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軍事院校是軍隊人才培養的源頭,強化國史黨史軍史教育是筑牢軍魂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軍校作為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校史教育的獨特優勢和特色,將校史教育融入學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實效性。
1 當前軍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當前,在自媒體、新媒體崛起的信息化時代,青年學員普遍對于傳統灌輸式、純理論式教育持排斥心理,這使軍校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學員素質能力培養脫節。現階段,政治課教員純講政治理論,隊干部只管日常秩序,這使得學員綜合素質培養有所欠缺。筆者與學員的溝通中,在問及“政治教員和隊干部是否專門針對你們關心的熱點事件深入進行歷史分析”時,只有極少數的學員認為“經常進行”,而大部分學員認為 “很少進行”,還有部分學員認為“從不進行”。這種現象不僅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和育人功能,特別是很難培養學員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拉大了學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與強軍目標的實際要求之間的距離。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難以引起學員共鳴和認同。當前,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政治理論授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全方位,多層次教育。但無論是課堂授課還是每周的政治教育,都偏重于重要理論知識傳授,抽象性較強。黨史軍史教育中宣傳的正面典型也都是幾十年不變的英雄人物。這使得學員普遍感覺政治教育都是“高屋建瓴”,正面典型都是“高大上”,與自己的日常學習、訓練和生活關系不大,這也是學員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少興趣的重要原因。
三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單方面“灌輸式’的正面教育。如傳統的政治理論課和黨史軍史教育,學員只能處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傳遞出來的教育信息只是一種被“知會”的正面信息,因而對學員的思想認識觸動有限。政治理論的大課往往面對的是上百個學員,很難兼顧到不同學員的學習需要和接受能力,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時,對學員思想有重大影響的熱點事件和敏感事件,重視不夠、研究較少,課程內容往往是正面的、積極的、陽光的,這必然使得部分學員始終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非常安全的環境中,缺乏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的鍛煉。當遇到網上和輿論中的負面信息時,往往思想茫然,政治立場容易松懈。
那么,軍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突破傳統灌輸式教育,貼近社會實際,貼近學員實際,體現時代精神,以提高學員綜合素質為目標,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實效性,為強軍目標的實現提供理想信念堅定的骨干軍官,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大目標的一項重大課題。其中,發揮軍校校史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是軍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2 軍校校史教育有利于促進學員全面發展,提高學員的強軍素質
要把學員培養成符合強軍目標的骨干軍官,就必須大力促進學員全面發展,提高學員強軍素質。歷史素養是一個人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歷史知識掌握的程度,反映了青年學員的思想境界和知識水平。尤其是黨史軍史知識,對青年學員來說,尤為重要。學好黨史軍史,培養歷史素養,有利于他們提高強軍素質,投身強軍目標,獻身強軍實踐。
但是,當前青年學員普遍是“90后”,成長于信息爆炸的新世紀,他們更喜歡短平快式的“快餐閱讀”,大多對歷史缺乏興趣。因而需要通過深入挖掘歷史教育的素材,來填補他們知識的空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而軍校的校史里,就蘊涵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和優良傳統教育的內容。縱觀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每一所大學曲折的辦學過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榮辱緊密相連。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軍隊高校的飛速發展,更與國防和軍隊建設質的飛躍密不可分。任何一所軍校,都有自己生動光榮的創業史、發展史,這些都是軍校校史發揮其育人作用,培養學員歷史素養,激勵學員投身強軍實踐的生動教材。
軍校校史的學習教育,可以使學員全面詳細了解母校在黨的領導下的奮斗歷程、輝煌業績。通過將這些重要素材和內容融入軍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年度主題教育中,可以激發學員對祖國深厚的民族感情,提高愛國主義覺悟,進而堅定投身強軍實踐的理想信念。這種通過具體史實得出抽象結論的思維過程,符合人的教育規律,貼近學員的生活。因此,深入持久地開展本校校史的學習教育,可以豐富學員的知識構成,提升學員的思維品質,有利于他們為強軍興軍提供素質保證。
3 軍校校史與學員密切相關,有利于激發學員的認同和共鳴
軍校校史主要包括學校的創建、發展、變遷等歷史沿革,辦學理念、辦學目標、教育對象等重大改革決策的實施情況,杰出貢獻的校領導和教員的事跡,學員在校時為學校贏得的榮譽,學員畢業后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學校的文化、傳統、精神等等。這些都貼近軍校學員的學習、生活、訓練的環境,容易使他們消除心理上的隔閡,產生心理共鳴。
首先,軍校校史上涌現出無數英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寶庫。如學校歷屆畢業學員在基層部隊等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不同時期貢獻突出的教授、學者、英模的先進事跡等等。這些優秀的校友的成長經歷,對在校學員往往具有較強的可信度和說服力,可以激勵學員投身國防和軍隊建設,增強學員的歷史使命感。軍校校史教育的魅力就在于無形中熏陶和感染師生,影響學員的價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等。因此,要充分發掘優秀畢業學員資源,邀請優秀的畢業學員,通過訪問、訪談、報告會、事跡匯編等形式,“現身說法”,與學員進行當面溝通,啟發在校學員積極進取、奮發成才,形成“人人學習典型、人人爭做典型”的濃厚氛圍。
其次,軍校是學員第二個“家”,校史容易激發學員的求知欲。校史的學習教育,除了一般的課堂授課和讀書自學,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途徑,譬如利用學校的校園建筑、校園文化設施等。軍校的建筑和設施本身是沒有生命和情感的,但是經過按照預期的教育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和創造,就會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題材。軍校校園里可以建起反映本校戰斗歷程畫卷和浮雕,設置反映本校光榮傳統和英模人物的宣傳燈箱,在學校隊門口樹起榮譽牌匾,讓學員處處感受到學校的建設發展和輝煌成就,就能更好地激發學員贊美母校、熱愛母校的感情,促使學員樹立“今日我以學校為榮,明日母校以我為榮”的理想信念,潛移默化地使優良傳統和先進軍事文化進入學員心靈、融入學員血脈。
4 軍校校史教育有利于提高學員的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堅定學員的政治立場
軍校的校史由于具有極強的政治性,因此對提高學員的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堅定學員的政治立場,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改革開放以來,軍隊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軍隊內部的腐敗問題,學員議論較多,反響較大,甚至可能動搖個別人獻身國防的決心。究其原因,就是少數學員不能客觀地正視軍內存在的腐敗現象,沒有看到黨和軍隊對腐敗的嚴厲懲處。軍校也有極少數畢業學員和干部違反軍隊紀律,甚至淪為階下囚的反面典型。讓學員了解這些具有警示作用的反面典型例,使學員看到黨懲治腐敗的決心,對強化學員堅定對黨的信心,對黨和軍隊的信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慘痛的教訓看似恥辱,但如果能做好思想引導和警示教育,就能起到增強學員對軍紀軍規的敬畏心,為他們的未來發展筑起“防火墻”。
同時,更要教育引導學員看到校史上優秀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學校可以邀請優秀的畢業學員代表,采取“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的形式,與在校學員進行溝通交流。內容可以是向學員傳輸他們在學校和基層的工作和生活經歷;或引導學員從歷史的角度正確看待當前軍隊面臨的問題;或解決學員思想中存在的特定問題,等等。通過讓學員與學長的面對面的思想溝通和交流,解除學員對具體現實問題的思想困惑,起到提高學員政治覺悟,堅定政治立場的重要作用。
總之,校史教育在軍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特色,要大力挖掘其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警示功能,真正做到“三貼近”,提高軍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朱大章,江鴻波.基于高校學生德育的大學校史教育體系建設[J].教育史研究,2009(1).
[2] 錢敏.論校史校情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6(12).
[3] 張運君.論新時期高校校史、校情的對策——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J].教育實踐,2009(147).
[4] 池秀梅.校史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集美大學學報,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