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吡蚜酮 (pymetrozine)是瑞士諾華公司于1988年開發的防治蚜蟲和粉虱的新型雜環類殺蟲劑,具有高效、低毒、高選擇性、對環境友好等特點。本文就其重要的中間體-煙醛的合成方法進行闡述。
關鍵詞:吡蚜酮;煙醛;合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2.046
1 引言
3-吡啶甲醛,又稱煙醛,是合成吡蚜酮的有機中間體, 其作用方式獨特:主要是影響昆蟲的進食行為,使其拒食而死。吡蚜酮[1]可用于防治幼蟲或成蟲,藥物滲透性強,能快速進入到植物葉片中并保留一個月的藥效。因其無交互抗性,對天敵具有高安全性,對防治抗性害蟲具有很好的效果。吡蚜酮原藥在20℃時為白色結晶固體,熔點為234.4℃,加工劑型為25%可濕性粉劑。吡蚜酮對[2]水稻、蔬菜、棉花、小麥、果樹等作物的蚜蟲、自虱、葉蟬、粉虱、椿橡具有很高的防效。該藥內吸性強,對同翅目害蟲選擇性極佳[3],從對蚜蟲的選擇性來看,是市場上最好的抗蚜劑一抗蚜威。1997年起,該藥先后在土耳其、德國、捷克、巴拿馬、馬來西亞、臺灣、日本、美國和南歐等國家和地區登記,并陸續上市。該藥現在已在美國、日本、德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其研究開發具有很好的前景,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 煙醛的合成方法
煙醛,即3-吡啶甲醛,其分子式為C6H5NO。
3-吡啶甲醛是吡蚜酮的合成中間體,它是具有特殊臭味的無色高折射率液體,易溶于水和有機溶劑中,在空氣中很不穩定。文獻報道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以煙腈為原料,采用催化加氫法;二是采用煙醇為原料,采用氧化還原法;三是采用煙酸為原料,采用加氫還原法。
2.1 以煙腈為原料合成煙醛
據日本有關文獻文獻報道,此方案是在催化加氫的反應條件下進行的,采用的催化劑為NaH2PO2,Ni,溶劑為甲酸和水溶液,反應時間為3小時,溫度為45℃,這個反應下所產生的煙醛的收率為92%。該法反應條件溫和,催化劑易得,且收率較高,比較適合工業化生產。反應方程式如下:
2.2 以煙酸為原料合成煙醛
此方案有兩種途徑可以選擇:其一所采用的試劑O(COBu-t)2, 所選用的催化劑為四三苯基膦鈀,溶劑為四氫呋喃,其二所采用的試劑為氫氣,其產這個反應下所生成的煙醛的收率可達99%之高。該法盡管目標產物的收率極高,但是研究結果表明,其實該實驗是在方案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反應較為復雜,沒有方案一簡便,且催化劑價格也較昂貴,所以工業上一般不采用此法。反應方程式如下:
2.3 以煙醇為原料合成煙醛
據發明專利公開申請說明書報道, 此方案所采用的試劑為氧氣,催化劑為氮氧自由基哌啶醇,還有硝酸鐵,溶劑為醋酸,反應時間為11小時,反應溫度為室溫。這個反應下所生成的煙醛的收率可達97%。該法是利用醇的氧化法來制得的,與加氫還原反應相比,過程比較難控制,且反應時間較長,比較適合實驗室內小批量生產,不利于工業化大批量生產。反應方程式如下:
3 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三種方案都是屬于收率較高的典型反應,但是,以煙腈為原料來合成煙醛是比較理想的方案。
根據以上各圖分析可得,煙腈轉化為煙醛的反應方程式如圖5所示:
根據上述反應方程式,反應機理為煙腈首先在催化加氫的條件下,還原為胺,然后在酸的條件下,轉化為醛,反應過程中由于酸度的影響,若酸性太強,則胺可能過度還原為亞胺,亞胺與醛縮合,會生成一個亞胺的縮合體,縮合體水解后再還原成氨基。反應過程中若反應時間過長,則煙醛會轉化成煙醇,所以反應過程中需對反應條件進行分析,盡量避免副反應的發生,則副產物也會盡可能的少,從而提高產物的收率。
參考文獻:
[1]王勝得.高效殺蟲劑吡蚜酮的合成研究及應用[J].農藥研究與應用,2007,11(06):23-24.
[2]段湘生.高效殺蟲劑吡蚜酮的合成 [J].湖南化工,2000,30(05):25-26 .
[3]張梅鳳.高效農藥替代品種吡蚜酮的研究[J].農藥研究,2009(06):21-23.
作者簡介:常青(1969-),男,江蘇淮安人,專科,工程師,主要從事:企業的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的技術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