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鄉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于2011年立項為河南省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團隊成員先后到德國克勞斯塔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和河南恒生起重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一拖集團等單位進行了學習和深入調研。經過四年的建設,團隊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教育教學研究、服務地方經濟等方面成績斐然。本文就教學團隊的建設經驗做出總結,供大家探討交流。
關鍵詞:自動化教學團隊;建設經驗;總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2.248
1 規章制度是基礎,是提升教學團隊質量的先決條件
在教學管理方面,學校出臺了《新鄉學院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新鄉學院教學質量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相關的規章制度。在人才培養方面,對于重點教學團隊梯隊來說,可以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為教師創造較好的攻讀博士學位,為重點教學團隊成為教學骨干,提高重點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有著關鍵性作用。
2 硬件設施是保障,是團隊可靠發展的重要保證
重點教學團隊所依托的機電工程學院目前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實驗室、車輛工程實驗室、材料成型與工程實驗室以及機電一體化實驗室等具有高專業性實驗中心4個、24個實驗分室,1個工程訓練中心,擁有萬能摩擦磨損試驗機、磁控濺射鍍膜機、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等先進儀器設備,建設新鄉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高效切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2個:與河南恒升起重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起重機械工程研究中心,與新鄉天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建輕型建筑冷彎結構研究中心;校級研究所1個: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為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 教育教學研究是先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核心
在教學改革的在具體實施中,團隊結合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特點,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大力推行教師使用項目教學法,教師通過設定一個比較完善的任務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應用型本科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團隊加強“項目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在《機床夾具課程設計》、《機械制造工藝學》開展“項目教學法”并認真總結,在團隊內交流學習,效果良好。
4 以精品課程為抓手,全面推薦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體系改革是以精品課程為抓手的。截止目前,團隊共建設河南省精品課程1門,新鄉學院精品課程3門,新鄉學院優質資源共享課程2門,新鄉學院雙語示范教學課程2門。具體思路如下:首先規定沒門課程的負責人,并由負責人建立一定的課程小組,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設定不同的小組,實行傳幫帶,一同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才能確保其重點教學團隊的教學要求。在全面合格的基礎上,確定各門課程的教育質量,使學生的受益面最廣的主干課程或者專業核心課程作為重點課程進行建設。通過課程的建設,申報校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從而才能專業課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充分體現出課程課程教育,最終實現高校人才的培養。
5 以實踐育人為特色,積極完善育人體系
以實踐育人為主要教學特色,積極完善重點教學團隊的育人體系,構建符合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體系,從而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每一個專業的課程教育體系都通過平臺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建設的平臺,完善重點教學團隊的育人體系。其次,學校還要充分確定地方經濟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理念,結合地方經濟和產業經濟發展相互結合調整課程教育結構,完善育人體系,使沒門課程都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工作,從而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6 隊伍在科研中得到鍛煉,能力在科研中得以提升
舉辦科研培訓講座、學術報告,提高團隊成員的科研能力;以科研項目為紐帶,加強團隊協作,鍛煉提高團隊科研能力。團隊中有科研經驗、科研能力強的教授、副教授帶頭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鼓勵團隊中青年教師參與項目研究。團隊成員在申報“機械類專業多模塊塔式結構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時,主動吸納其他團隊成員,通過這種“科研能力傳幫帶,團隊協作搞項目”科研能力提升模式,開發教師的科研思維,培育獨立科研工作能力,達到鍛煉隊伍、提升能力的目的。
7 師資培養力度前所未有,教學團隊實力明顯增強
新鄉學院出臺了《新鄉學院教師培訓規定》、《新鄉學院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實踐鍛煉暫行規定》等相關政策。依托這些政策,團隊成員作為訪問學者到山東大學等高校或恒升起重等企業進修,通過這種方式,使團隊成員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也與兄弟院校建立了廣泛而緊密的聯系。同時,利用雙贏效益,使高等學校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提高教學隊伍的教育水平,定期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通過實踐發展問題,并現場進行指導,解決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總之,培養高素質的重點教學團隊,為教師的水平創造有利條件,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始終跟緊市場的發展需求。
教學團隊是推進教學質量建設時“人”的因素,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沿革歷史、辦學條件及辦學特色決定了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性。本文以新鄉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團隊的建設及發展為例,詳述了教學團隊建設中各個方面發展的制約因素,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王麗君.教師角色變遷的歷史透視[J].中國高等教育,2006(08).
[2]丁鋼.教師的專業領導——專業團隊計劃[J].教育發展研究,2004(10).
[3]王青.團隊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4.
[4]張德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1(11).
[5]佘遠富,王慶仁.高校研究性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6).
作者簡介:張燁(1983-),男,河南焦作人,本科,講師,通信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