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太河水庫“引太入張”水利工程水價核定的緊迫性、國內城鄉供水水價存在的問題及“引太入張”供水水價核定相關因素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水利工程;水價;存在問題;相關因素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2.090
1 “引太入張”水利工程基本情況
太河水庫總庫容1.8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12億立方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780平方公里,是一座防洪、灌溉、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也是淄博市重要的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據連續多年監測資料,太河水庫水源地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以上。
2009年,淄博市委、市政府確定實施城鄉同源同網飲用水安全的戰略決策:將太河水庫中的優質水源引入作為生活用水,從而提高人們的用水質量,真正做到優水優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對大武水源地進行涵養和養護,保證水源供水的質量。太河水庫“引太入張”供水工程自2009年8月28日開工建設,2011年7月28日建成并投入試運行,至今累計向中心城區生活供水1.12億噸。
2 確定“引太入張”供水水價的緊迫性
淄博市太河水庫管理局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著防汛抗旱、農業灌溉、工程管理、水政執法、水源地保護(相關職責)等公益性職能,財務實行企業化核算,主要經費來源為水費收入。但由于種種原因,太河水庫“引太入張”水利工程供水價格至今未確定,管理單位只能以0.20元/立方米向淄博市自來水公司借支水費,遠遠不能滿足工程日常維修養護的需要,導致“引太入張”輸水工程供水越多、虧損越大。
“引太入張”供水工程運營面臨區域、政府、村莊、用水戶、運營主體、金融機構等多方交織的利益關系,比建設時期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一些重要的利益關系問題如價格水平、還貸風險等,由隱性轉變為顯性,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將不利于工程的效益發揮與持續運行。因此,確定合理的工程水價迫在眉睫。
3 國內城鄉供水水價核定中存在的問題
(1)就管理制度而言,供水工程供水收取行政事業性費用,沒有將其全面納入商品價格管理中去。
(2)行政干預制約嚴重。確定供水工程的水價時,沒有嚴格根據相關的政策和文件進行,導致供水價格水平較低,甚至供水價格低于成本。先執行的水價標準僅僅是成本的百分之四十,工程一般需要通過其他財源收入和多種經營來進行維護,這也直接導致了供水單位運轉較為困難。
(3)供水水價標準偏低,數年不變,水費收入僅能滿足基本工資和電費等支出,反映不了成本的動態變化,也反映不了供水水價的價格水平,更無法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
(4)水價往往是根據供水規模來核定的,無法將供水工程真正的水價反應出來。城鄉供水需要考慮到其發展年限,并且供水規模要大于實際的用水量,所以,通過設計規模進行核定的水價,要比實際價格低很多。
(5)物價管理部門對自來水價格的確定,一般是根據其管制的自來水企業上報水價進行,這種成本僅僅能夠進行個別成本的反映,無法將水利工程本身的運營成本反應出來。
(6)供水工程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質結構不同,取水水源不同,工程投資相差懸殊,供水工程成本沒有逐工程核定。
4 “引太入張”供水水價應考慮的因素
合理的“引太入張”供水價格是推動供水單位發展進步的前提,也是確保城鄉供水事業發展穩定的關鍵。在進行供水價格確定時,需要根據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建立科學合理、兼顧各方利益的供水價格管理體制,使水價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軌道。
(1)建立和完善水價管理體系。依據《價格法》及相關規定,實行政府指導價的水價是一種具有雙重定價主體的水價形式,由政府制定宏觀的水價指導政策,規定基準水價及其浮動幅度,引導供水單位依據此制定具體水價。政府以此達到控制價格水平的目的,供水單位以此能靈活的制定、調整水價。實行政府指導價的水價既體現了國家行政強制性的一面,又體現了水利工程供水單位定價相對靈活性的一面。
(2)供水水價應按成本核定。供水水價應在完全真實的基礎上制定,核定水價時應包括制水成本、工資薪酬、動力費、折舊費、大修理費、維修養護費、行政管理及其他費用等。若從水庫等現成水利設施內取水,水價還應包括水資源費,其計費標準按照《山東省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省政府135號令)執行。若工程系貸款修建,還要按還本付息的要求進行核算水價。這樣制定出的供水水價才是科學合理的,才能保證工程的正常運營。
(3)不同的用水戶應按類別定價。不同的用水戶如工業企業、餐飲服務業等供水成本不同,生產經營性用水水價內含水資源費和利稅,而生活用水水價僅為成本。用戶不同,其對水價的承受能力也存在一定差異,生產經營用水,生產成本中已經包含了水價,并且企業承受水價的能力要遠遠超過生活用水,所以,在計算水價時應該根據用戶的情況來制定不同的利率,通過核定水價來進行成本的回收,保證收費的合理性,將消費者和投資者二者的合理負擔體現出來。
(4)供水水價總水平應隨著物價指數及時進行調整。隨著物價指數的上漲,供水工程的供水成本價格也在不斷的上漲,水價如恒定不變就很難適應供水單位正常運轉的要求,造成入不敷出,運行困難,因而必須在一定的時期內及時予以調整,使水價體現價值規律和供求關系,調整幅度應與物價部門協商確定。
(5)供水水價應按區域分類確定。因各用水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承受能力等因素的不同,應分區域核定供水成本費用,再按各區域供應水量以及供水的類別來分別進行水價的核定,制定最高的限價以及優惠價格,保證水價的彈性,從而確保水價和當地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實際需要相符合。如太河水庫的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中心城區供水和生態供水應分別制定水價,其中農業用水要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使水價水平符合農民的可承受能力。
(6)建立水價風險基金,確保工程正常運行。供水價格要有利于促進工程的良性運行,而供水價格管理體制是決定工程經濟效益、實現工程良性運營的重要因素。建議對生產經營性用水按年每萬立方米30~50元的標準計收用水基金,以增加供水單位抗風險能力,保證其正常運行管理的需要。
作者簡介:劉長柱(1974-),男,山東淄博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自動化控制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