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發展,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的各項職能和地位也日益突出和顯得重要,它為企業的經濟決策提供了明確的依據。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的管理方向和中心地位,同時搞好財務部門同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才能在企業管理中真正體現財務管理的職能和中心地位。本文首先敘述了財務管理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能和中心地位。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 企業管理 職能 作用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000-00
1財務管理的概念
財務管理是指企業為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在組織企業的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過程中所進行的科學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協調、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企業經濟活動過程中管理工作的全稱,其主要特點是對企業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運動進行的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管理工作。 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任務是: 1,組織資金供應,提高資金利用效果 2,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贏利 3,分配企業收入,完成上繳任務 4,實行財務監督,維護財經紀律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的面也比較廣泛,但主要包括: 資金籌措決策 流動資產管理 固定資產管理 其他資產管理以及銷售收入和利潤管理 企業財務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利益關系。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財務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然而,有些企業的財務管理則不盡人意。這些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兩個誤區:一是把財務管理簡單化,仿佛財務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事,忽視其整體管理職能;二是財務部門完全聽命于“老板”,忽視財務管理自身的規律性與相對的獨立性。
1.1“財務管理的職能”不是“財務的職能”
目前財務理論界有不少人把財務管理的職能稱為“財務職能”,筆者認為不妥。財務是某一單位中資金運動(財務活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利益關系(財務關系)的總稱。它是一種客觀實在,是一個客觀范疇。而財務管理則是某一單位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依法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它是一項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行動。所以,“財務”其實是財務管理的對象、內容、客體,財務和財務管理不是一碼事。由此可見,財務管理確實具有職能,而財務本身不可能有職能。我們不能把財務管理職能稱為“財務職能”,否則是不科學的。
財務管理的職能是由財務管理的性質決定的。財務管理是一項管理活動,一般指企業和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從本質上說,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中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作為 經濟管理工作的一種,財務管理既具有與其他經濟管理工作相同的共有職能,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經濟管理工作的獨特職能。
1.2財務管理職能和財務管理目標的關系
1)財務管理職能和目標都決定于財務管理的性質。財務管理雖然在企業管理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是屬于企業管理的范圍的,所以財務管理的目標必須和企業管理的發展目標所一致,由于財務管理本身的特點,財務管理的目標和企業管理的目標兩者之間不能完全相同,由此產生的差異,是由財務管理的特點所限制的。
2)職能和目標的定義,職能決定了目標,職能內容的確定,才有了目標的產生,目標超越職能的范疇,目標的定位即是空談。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同樣如此,財務管理職能決定了財務管理目標的產生,財務管理職能的內容就確定了財務管理的目標內容。所以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必須建立在財務管理職能的基礎上,才能最終對財務管理工作有指導性的意義。
3)企業的財務管理中,財務目標和財務職能兩者相輔相成,同時又相互制約。確定了正確的財務管理目標,更能有利于財務職能的發揮。財務管理目標制定的不合理,從某種程度上,會制約財務管理職能,同樣,財務管理職能的內容不確切,也影響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
2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企業的財務管理,具體內容指的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然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同時也是將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有機聯系到一起,進行的經濟管理事項。企業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其實也是資金的積累過程,同時也是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財務管理工作滲透到了企業活動的方方面面。由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復雜性,所以企業管理的內容也包含諸多的方面,比如生產管理、技術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庫存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等等,這些管理都統稱為企業管理的內容,各管理工作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只是各自的管理側重點不相同,其中有的是對生產經營上的管理,有的是生產技術上的管理,有的是對人員配置上的管理,有的是對庫存積壓物品的管理,有的是對銷售人員的管理,有的是對財務部門的管理等。其中企業管理中的財務管理包含的內容有:財務的分析、預測,產品的成本,收益的分配等。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從幾個方面對貫徹財務管理原則的重要性方面做簡要分析。
所謂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的原則,顧名思義,是企業在進行具體的經濟活動中,財務工作應遵循的基本準則,該準則是在企業長期的經營活動中總結概括出來,適合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日常的行為規范,同時也是財務工作者應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在具體的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2.1資金合理配置原則
企業的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各項資金的管理,同時資金運用的是否合理,關系到企業的各項資源是否達到平衡。在企業的管理中,只有做到資金的合理配置,才能在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達到高效率、高水準的運作。在具體的工作中,如果應收賬款未能及時的收回,企業的物資儲備雜亂無章,同時也沒有有效的管理措施,長此以往,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所以資金的合理配置,能夠使企業的各項活動順利有效的進行,同時也是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2.2收支積極平衡原則
在財務管理中,不僅要保持各種資金存量的協調,而且要經常關注資金流量的平衡。資金的收支平衡,歸根到底取決于購產銷活動的平衡。要做到收支平衡,首先要做到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其次在發達的金融市場條件下,還應當通知短期籌資和投資來調劑資金的余缺。只有保持收支平衡,堅持生產和流通的統一,使企業的產購銷環節互相銜接,企業資金的周轉才能正常進行,實現企業應有的經濟效益。
2.3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的成本效益,具體內容指的是,在企業進行的各項經濟活動中,成本與利潤要有最佳的比例,對一些經濟損失進行分析,使得成本與利潤的比例達到最優,以此來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應用成本效益原則,可以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現顯著的提高,同時發揮財務管理的最大作用。
2.4收益風險均衡原則
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或多或少的都有風險,如何讓風險降到最低,企業應采取收益風險均衡的原則。它的內容指的是,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過程中,不僅僅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同時要將收益與風險的比例配置進行分析,分析可能產生風險的各種因素,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避重就輕,最終獲得企業利潤最大化。
2.5分極分權管理原則
分極分權的管理原則,指的是,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中,要將管理工作滲透到各個部門的每一位員工,進行民主化的管理,不搞專權獨攬制度,這樣才能使各部門之間相互的監督管理,從而使財務管理工作能全面的展開。
2.6利益關系協調原則
在具體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應該對各方的利益進行考慮和協調,同時要維護各方的利益,爭取使得各方利益均衡,同時還要對企業的各部門之間的經濟利益進行考慮。只有各方利益均等,才能共同為企業管理的工作獻出一份力。
總之,財務管理的原則要求我們在企業管理中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講究生財、聚財、用財之道,遵循理財活動的客觀規律性,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潘萬渠.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戰略選擇[J].中國商貿,2013(23):53-54.
[2]胡素梅,吳潔.試論如何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模式[J].中國商貿,2014(34):127-134.
[3]閔風香.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36):82-89.
[4]方本忠.試論如何做好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