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困生是每個學校甚至每個班級都存在的一類學生, 也是教師傾注心血最多的一類學生. 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學困生的問題. 首先對什么是學困生進行了界定,然后把學困生主要有四類:缺少學習動力型, 學習方法不得當型,個人意志薄弱型以及學習暫時困難型.文章還探索了造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以及教師的相應對策.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學困生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探索,為將來學困生的全面自由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字: 學困生 學困生類型 班主任 教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000-00
自從走上教育工作崗位,我就一直工作在小學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愛著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的進步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樂。我深知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但學困生仍然存在,這是我們所有教師值得關注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這樣一群學生呢?在日常教學中,我努力做到關注和關心學困生,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同學之愛,老師之愛.在這些年的探索實踐中,我有了自己的一些經驗心得,愿意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討。
1學困生的定義
所謂“學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識、本領、品格、方法、體質等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難題,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可以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必要經過有對準性的教育對策或醫療對策賜與補救或矯治的學生。這種學生往往學習態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較差. 相對于其他的學生,他們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識。
我認為無論哪個學校,哪個班級都會有學困生。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組調查數據:1985年全國抽樣調查學困生率為5%,1991年已高達17.3%。學困生使老師失去信心,家長傷透腦筋。
2學困生的主要類型
教育專家們把這類學生分為幾個類型,我們有必要掌握,以便在教育教學中以恰當的策略來應對。
1)缺少學習動力,他們在學習上動力不足,常常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得過且過。課內大多數時間未進入學習角色。研究資料顯示, 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越大,其成績越高.學生學習成績好壞與學習動力大小成正比.
2)學習方法不得當,這類學生沒有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盡管非常努力,但成績卻不理想. 隨著教學內容的逐步加深和擴展,這類學生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從而導致厭學情緒,淪為學困生.
3)個人意志薄弱,意志薄弱是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習困難學生意志力普遍較差,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自覺性,他們往往依賴家長和教師的督促,很少自己主動學習。二是學習缺乏自制力。其表現是不能控制。協調自己的情感和行動,忍耐性較差。三是缺乏堅持性,他們對待困難常常是虎頭蛇尾,有始無終,遇到困難不能堅持,畏難退縮。
4)學習暫時困難,這類學生主要是短暫或階段性的學習困難,一旦其不良行為得到矯正,困難局面也將隨之改觀。
3造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
我們都知道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社會、家庭、學校、智力、體質等,都是學困生形成的因素。
我所從教的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生源以農村家庭的孩子和打工子女居多,這樣的生源結構造成了很多實際問題。
首先,在農村小學,家長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偏低, 很少家長會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有的家長和老師溝通只是問孩子生活上的情況,談不上輔導,更有甚者根本不關心,任由學校管理。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負責孩子的生活,對學習卻力不從心。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子女的情緒,讀書無動力,這些學生明顯有學習困難的問題。
其次,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受到“應試教育”的困擾,知識本位,教學觀念陳舊,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法的指導,教學方法單一,對學困生缺乏愛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致使他們的成績越來越差。
再者,在網絡無所不在的現代社會,網絡游戲自然也成了很大一部分學生的最愛,有的學生漸漸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許多學生就因沉迷于其中而逐漸成為學困生。
4教師應該怎樣做
“事物都具有兩重性”。“學困生”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變性。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轉化已有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我們要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完善自我。要真正理解、執行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如何改善他們落后的學習狀況,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我們可以從學困生的感知、動機、興趣、思維、情感、意志等方面出發,使轉化工作有的放矢。
4.1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欲望
教師要關愛學困生,班集體中,努力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 讓他們能感受到自己也被關心,被重視.例如有個男同學原來學習不自覺,回家作業常常不完成,成績很不理想。以前我也曾多次找他談心教育,可收效不大。后來,我改變了教育方法,讓他擔任小組長,這一招果然有效。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他工作比較負責,每天檢查小組同學的作業,發現不完成的情況,能及時向我匯報。他自己的作業也能按時完成,學習上有了一定的進步。我想這一定是他感受到了作為組長的壓力,并把這種壓力轉化成了一種學習的動力。由此看來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也不失為轉化后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4.2在課堂教學中,給他們創造機會
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例如動手實踐操作,做游戲等等,要讓學困生也能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動手實踐和做游戲的活動中掌握知識, 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4.3適時鼓勵評價
學困生問題較多,在班級受到老師表揚的機會較少,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仔細觀察每位學困生,捕捉他們行為和思想上的閃光點,并且要及時鼓勵表揚,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進取,讓他們不斷看到成績,看到進步,不斷強化“心理優勢”,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成績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學習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就肯學習。肯學習,成績必然會提高。成績進步了,心理優勢就得到加強,形成良性循環
4.4尊重信任學困生
教師應當給予學困生足夠的信任和尊重,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 對學困生的要求要根據他們自身的情況, 只有當他們親身體會到進步的喜悅時, 才能樹立起進步的信心和動力.班里有一名女生,她基礎較差,生字認不全,總是記住了又忘,致使她不能自然跨越“拼音關”“識字關”,閱讀和寫作相當吃力。孩子自暴自棄,家長的期望值又特別高,總是拿孩子的不足和鄰居家的孩子相比,放學回家不許出去玩,限制時間看電視,電腦不能摸,剩余時間看書讀報,孩子視力急劇下降,令孩子苦不堪言,但收效甚微,家長也很苦惱。我沒有放棄,先從基礎知識拼音、生字補起,交給她識記生字的方法,鼓勵她每天寫日記,十幾字到幾十字,然后我給她批改。透過孩子的日記,我看到孩子思想壓力過重。我建議她抽出典型易錯易混的字詞默寫。在學校,課堂上我常提問她,選擇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一旦回答正確就給予鼓勵。下課抽空找她談話,了解她的興趣愛好,鼓勵她大膽發展。一段時間后。她的日記也有可看的價值了。漸漸的,她的學習成績提高了,也有了學習主動性。我又鼓勵她多讀書,提高識字認字水平。現在,她讀了很多書,課下還給同學們講故事呢!
4.5發揮優生的優勢
利用“一幫一”幫助他們,我在班里成立了互助小組,讓他們在小組里探討學習方法,懂得怎樣學,激起學習興趣,使他們朝正確方向發展。
4.6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
家校聯手,協助解決學困生的學習問題,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努力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結合。更要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聯系,開展一系列關愛活動,引導留守兒童走出心里的陰影,掌握生活的技能,消除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彌補親情關系的缺失,重視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就能轉化留守兒童學困生,與其他兒童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堅持與努力下,這些“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他們的書寫干凈了,作業也能跟得上了,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成績不斷進步。他們都在努力地改變著自己。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由此可知,深得學生敬重和愛戴的教師,學生往往十分確信其教導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因此,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經常深入班級,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排憂解難,這樣,與學生的感情才會更加融洽,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
學困生是所有的班級都可能存在的,他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的教育轉化也是長期、復雜的工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困生轉化是令人頭疼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工作中只要有愛心,只要有耐心,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用愛去感化學生,真誠的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缺乏愛的教育是必定失敗的教育。我們班里有一個男孩,父母離婚,母親再嫁,父親出走,他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寡言少語,學習態度不積極,經常發脾氣,成績特別差,面對他我沒有批評、指責、冷落,而是經常與他談心講道理,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他更多的關愛,努力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表揚。他勞動積極肯干,總是帶領同學們積極完成任務。他愛勞動、關心班級的品質,同學們都很認可,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重要地位。我還給他買學習用品,利用課余時間輔導功課,讓他處處感受到關愛。他漸漸地發生了變化,學習雖然吃力,但比以前主動了,性格也比以前開朗活潑了。他的變化雖然小,但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感到十分欣慰。
為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都應該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注每一個學困生,多給予他們愛心,多給予他們耐心,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急不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幫助他們一點一點地不斷進步,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 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我們要以全新的自由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國儒;;談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的幾個策略[J];大眾心理學;2008年03期
[2] 王洪玉;;在反思中進步——關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幾點建議[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1年10期
[3] 王曉春;;班主任的類型[J];班主任之友(中學版);2011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