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樣才能搞好校企合作,讓學生、高職院校和企業三方都受益呢?答案是實行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提出現代學徒制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動手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教學重點,利用高職院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和資源,使課堂教學與學生參與實踐有機結合,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高級綜合型人才的一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優化現代學徒制 校企合作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作為大學生的就業培養基地,推行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已經是一種發展趨勢。目前,國家政策大力提倡校企合作,為校企合作辦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一、校企合作出現問題的原因
首先,大學生自身的問題。現在,許多大學生選擇專業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并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有效合理的規劃。在校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畢業后的職業發展也不明確,嚴重影響了其就業的定位,造成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因此,在大學生剛進入校園時,高職院校應及時指導大學生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其次,高職院校辦學理念滯后問題。現在,多數高職院校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就業的指導。高職院校應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進行就業教育和擇業指導,開展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組織能力和處理沖突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開展有關職業生涯的心理指導課,讓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抗壓能力,使他們能夠快速融入社會,少走彎路。此外,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等方面也存在與企業結合不緊密等問題。
再次,企業投入有限的問題。企業對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企業擔心自己花費資金和心血把學生真正培養成才并畢業之后不會回到自己的企業工作和企業出于對自身知識產權的自我保護。
二、如何搞好校企合作
要怎樣才能搞好校企合作,讓學生、高職院校和企業三方都受益呢?答案是實行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現代學徒制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動手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教學重點,利用高職院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和資源,使課堂教學與學生參與實踐有機結合,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高級綜合型人才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以企業實踐培訓為主,以高職院校的理論教學為輔,大學生以學徒身份接受企業實踐培訓的。教師由企業的實訓教師和學校的理論教師組成,教學內容、課程安排及人才培養方案由學院和企業雙方共同商定,培訓和實踐費用由企業和政府共同承擔,企業還需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工資。這種合作方式教學目標明確,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完全符合市場需求,學生的學習是為了適應并勝任將來在企業的工作,縮小了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結構差異,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就業問題。
優化學徒制,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高職院校要改變辦學理念。高職院校要深刻認識到校企合作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認識到校企合作是經濟快速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更是高職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企業更深層次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是保證高職特色教育質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高職院校要把合作企業的興衰當成自己的事情來關心和重視,還要引導企業從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校企合作的長期效益。
第二,企業參與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從社會需要為出發點,把企業崗位、技能要求與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有效地結合起來,讓企業參與到學校教學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來,有利于雙方互贏互利。
第三,建立一支專兼相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首先,在校內挑選各專業的骨干教師,讓他們真正成為大學生人生中的良師益友,讓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定位有更加明確的目標,重視教師學歷、職稱、實踐和研發能力的培養。其次,聘請企業中的技術骨干來校兼職授課,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科學管理機制。再次,通過校企合作平臺,共同研發新產品、新工藝和分享新技術,做到以高科技密切校企聯系。
第四,政府幫扶,企業投資。要想做好校企合作,政府一定要做好政策上更多的支持,讓企業和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這個平臺上沒有后顧之憂;企業要在校企合作上投入更多的心思和資金。政府可以給予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一定的免稅政策和貸款優惠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讓企業在校企合作上受益;并且制定條例,規定大學生畢業必須無條件去培養自己的企業工作等。企業在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后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金在校企合作中,并且真心實意地培養大學生。
(作者單位:許昌電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