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各行各業對于計算機發展依賴程度的加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歡迎。但是,現實存在的問題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難以培養出應用能力和理論素養都過硬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才。因此,我們需要對這種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探索出相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為社會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隨著社會各行各業對計算機的依賴性不斷加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在這種發展的反襯之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卻顯得跟不上步調,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其培養出來的人才應用能力不強,難以適應社會需要。因此,我們需要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進而探索出相應的培養模式改革策略。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跟不上社會需要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發展非常快的學科,尤其是在社會需要的推動之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需要我們能夠不斷地對學科前沿技術進行關注,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這些前沿知識,以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更新和增長。但是,我們現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沒有根據社會發展而進行相應的更新,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也難以獲得社會的認可。
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忽略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對于從業人員的應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因為只有從業人員具備了相關的應用能力,才能夠切實承擔各種工作任務,解決各種突發問題。但是,很多學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只關注學生理論素質的提升,而忽略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高分低能,使得學生難以快速地融入到崗位工作當中。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良好教學方法能夠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不科學,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很多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是教師教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方法影響下,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差、對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低,因而教學質量較為低下,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二、計算機科學與計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策略
1.及時更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
首先,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科前沿內容予以不斷地關注,然后對專業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更新,將學科前沿知識融進來,既能夠讓學生明白學科發展方向,又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科前沿知識,提升其專業知識的新鮮程度,避免被社會淘汰。其次,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材內容進行更新。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材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基礎知識,另一部分為學科前沿知識,基礎知識為固定的教材,學科前沿知識則根據專業技術的發展而隨時更新,促進教材內容的時新性。
2.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首先,加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課程的比重,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應用。實行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在理論課程之后開展實踐,讓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其次,讓學生進入到相關的企業中進行實踐,讓學生在企業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專業知識的應用和學習,促進其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
3.改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方法
首先,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方法開展教學,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做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實現應用能力的提升。其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互動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互動來促進教學過程的進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興趣提升的前提下實現應用能力的發展。
三、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因此,我們需要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構建出相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最終促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應用能力的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璐,趙琳,吳進保.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10).
[2]王海文,劉柏,李明霞.產學研結合培養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探討[J].科技風,2011(5).
(作者單位:唐山勞動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