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藥物分析是中職藥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科學性較強,內容相對枯燥。這導致學生對藥物分析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不理想。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筆者根據藥物分析學科的特點,采用情境教學的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藥物分析 情境教學 情境創設
藥物分析是中職藥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它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具備比較完整的藥品質量觀念,掌握常用藥物的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的原理和操作技術,使學生能勝任藥品研究、生產、供應和臨床使用過程中的分析檢驗工作。它要求學生既要具備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基礎知識,又要有藥物化學、藥劑學等專業知識。
由于藥物分析課程專業性太強,覆蓋內容廣泛、知識點瑣碎,學生普遍反映課程內容枯燥乏味,難學難記,不易掌握學生上課時容易感到疲乏,厭學情緒較高。根據學科的特點及職高生自身的學習特點,筆者積極采用建構主義認識過程和科學推理特征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獲得新知,建構新的知識意義,以達到讓學生“樂學”的教學效果。
一、展現生活情境
展現生活情境,在這種“茶館式”課堂里,老師就像茶館的主人,學生就像茶館的喝茶者。老師精心設計學案,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形式開展討論、展示操作,課堂氛圍無拘無束。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思維處于主動、開放和靈動的狀態,他們能夠獲得自由、寬松和友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創新思維得到激活,知識得到構建。
如在教材第十章生物堿類藥物的分析“咖啡因的分析”的教學中,筆者選用學校的特色教室——春天里的“放牛班”。“放牛班”的教室環境與眾不同,就像休閑吧。在這里,桌椅不是一排排向前擺放,而是回字形或圓桌排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一圈。一上課筆者就播放了一段優美的輕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輕音樂聲中一起喝茶、品咖啡。此時學生思維處于主動、新奇、開放的狀態。在這種自由、友好的情境下,筆者設置了一系列有效設問:味道怎樣?茶、咖啡中有咖啡因嗎?顏色呢?具有怎樣的藥理作用?接著播放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的視頻。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興趣被充分激發,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同時也在一步步的設問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新聞事件情境
如今,學生生活在社會熱點、時事新聞、流行元素充斥的社會大環境中。教師在課堂中應巧妙利用醫藥問題、廣告等新聞事件來創設情境。這樣一來,教學與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打破學生書本世界與社會世界的界限,同時可以利用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如在第一章緒論教學中播放案例圖片和相關視頻,引用“齊二藥事件”:亮菌甲素注射液中假輔料丙二醇,導致多名患者腎衰竭、多人死亡的案例。如第十四章制劑分析教學中,引入“皮鞋—工業明膠—毒膠囊—食用明膠”新聞事件,分析藥品質量檢驗的重要性及檢驗的具體對象中包括制劑的賦形劑和附加劑,進而加強學生們的藥品質量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但要注意新聞事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確實發生的真人真事,與人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而且很多是近期社會上發生的民生關注度較高的熱點事件。這些熱點事件可能暴露了我國醫藥界、體制現存的問題與不足,如“齊二藥事件”、雙黃連注射液等中藥不良反應。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反面的引導,并在應用時強調暴露不足是為了更好的完善,說明新聞透明度的加強,教導學生正確看待我國目前所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樹立信心、增強使命感,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實驗情境
實驗是藥物分析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舞臺。可以說藥物分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以往的傳統教學是先學理論,然后按照教材所列實驗項目及操作步驟進行實驗。這樣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有時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筆者將藥物分析的理論教學與實驗有效的融合,以“項目教學法”為主,突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如在第三章鑒別教學時,一般鑒別試驗即化學鑒別法教學時,通過做實驗項目——鑒別,先讓學生做實驗,總結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再思考總結藥物的結構與化學性質及鑒別藥物的方法。如在第四章藥物檢查法中雜質限量具體做法及雜質限量計算教學時,通過先做葡萄糖的氯化物檢查實驗,在演示過程中講解雜質限量的具體做法及限量計算,這樣學生在實驗情境中能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點,并很好地掌握它。其次帶著相關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驗項目——葡萄糖的一般雜質檢查,通過舉一反三,做好葡萄糖的硫酸鹽檢查、鐵鹽檢查等系列實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角色扮演情境
在全球MOOCs浪潮中,藥物分析課程教學也緊密地將MOOCs模式與傳統課堂有機結合。通過實施“翻轉式”課堂,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網絡教學資源相關內容,并結合學生的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親身構建知識和提升能力。教師先根據教學內容和背景設計角色、情境,使學生成為這個角色并完成任務,這樣可以明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進而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能力。
如在第十章生物堿類藥物的分析“鹽酸小檗堿的分析”教學時,教師將事先準備的微課用信息技術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先通過微課自主學習,同時將學生分組,并查閱相關資料準備質量檢驗。課堂上通過模擬寧波藥品檢驗所和經貿藥業對彩虹大藥房經貿實踐店中云南某制藥有限公司和浙江某藥業生產的兩種鹽酸小檗堿片劑進行抽樣質量檢驗。學生從一開始穿上白大褂,到學校藥店進行取樣,再到實驗室的檢驗,然后得出抽樣結論進行檢驗報告的陳述,最后通過學生的自己評價和教師評價,總結提升。這種真切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這樣做,學生既掌握了鹽酸小檗堿的質量檢驗項目與方法,同時又復習掌握了第二章藥品質量標準查《中國藥典》及檢驗報告単的填寫與內容。而且學生在翻轉課堂中自主學習,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產生思維共振、感情共鳴。課堂教學圍繞“做”而展開,創設工作情境相似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成為工作中問題解決的依據,學生知識得到了構建,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體驗了職業情境。
五、問題情境
設計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根據問題的引導,一步步豐富自己。而且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如第四章藥物檢查法,在講授“雜質”一節時,藥物純度是這一節的重點,特別是藥物純度與化學試劑純度的區別。此時引入情境:小李同學因胃酸過多而上腹部疼痛、暖氣、反酸等,現可以口服碳酸氫鈉緩解疼痛,促進潰瘍愈合。而學校化學實驗室有碳酸氫鈉,學校藥店也有碳酸氫鈉,那么小李同學是馬上跑到化學實驗室口服呢?還是去學校藥店買碳酸氫鈉口服呢?這樣就把什么是藥物純度,藥物純度與化學試劑純度的區別,哪些方面能反應藥品的純度等教材內容變成一個問題情境鏈。這樣的問題對學生來說熟悉又新鮮,促使他們深入思考,并帶著問題走,帶著問題學,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排疑解難,從而使知識內化到學生自己的智能結構中。
六、多媒體情境
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可將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形象化,可使學生在聽課時減弱枯燥感。藥物分析中會涉及很多實驗,有些實驗在教學環節實施有難度,如產生揮發性強的有毒有害氣體,這種特殊的實驗就可以制成視頻動畫,既能給學生直觀感知,又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利用網絡、多媒體還能了解藥學相關的最新動態。多媒體課件可以是教師制作完成的,也可以為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的PPT。
如在第二章藥品質量標準教學時,可在機房或電子閱覽室等電腦上安裝電子版的《中國藥典》,學生通過邊查閱邊學習藥典的有關內容,這樣可以克服缺少紙質《中國藥典》帶來的不便。如在第三章鑒別,講薄層色譜法鑒別時,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將點樣,展開、顯色,特別是展開這一環節表達清楚。采用動畫講授色譜分離過程,就可將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學生易于接受。其次同時進行學生實驗,讓學生鞏固內化。如在第十章生物堿類分析中“咖啡因的分析”教學中用flash動畫展示茶葉中提取咖啡因,效果很好。如第五章芳酸累藥物分析教學時,先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小組合作完成“阿司匹林”的性狀部分內容,并制作成PPT進行展示匯報。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積極討論問題,及時發現亮點,對小組表現進行打分,最后教師點評與總結。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高學生資料文獻查閱、計算機應用、表達溝通和團隊協助能力。
通過情境教學,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藥物分析課變得更生動形象,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技能、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協作精神。總之,藥物分析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對藥物分析課程進行改革創新,不僅使學生掌握藥品質量分析與檢驗的知識、方法和技能,更要使學生具備新形勢下藥學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江紅,黃真,陳錫林等.案例分析法在生藥教學中的作用[J].藥學教育,2008(1).
[2]陳可燕.淺談科學課堂的有效構建[J].教學月刊, 2008(8).
[3]張弛.情境教學運用于高中化學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化學教育,2009(2).
[4]朱昭玲.藥物分析與藥物化學基礎課程整合初探[J].藥學教育,2013(3).
[5]蘇夢翔.藥物分析探究式教學法探究[J].藥學教育, 2014(3).
(作者單位:寧波經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