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知識,還要提升技能,技能的提高需要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需要教師為主導,發揮導學的作用,促進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促進專業成長。本文講述了教師通過導探究動力、導探究能力、導探究潛力的“三導”在中職計算機探究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 探究法 導學
現代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編寫設計上強調知識技能的體驗和生成,學習過程的探究與合作。這在每章節每個任務中都占很大的比例,充分體現“做中學,做中教”的中職教育教學特色。中職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方面比普高學生稍遜一籌,但在動手操作方面能力強,加上現代家庭計算機擁有率高,使得中職生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更需要用探究式教學方法。
中職計算機教學法中探究教學已經在普遍使用,但縱觀全局來看,效果并不明顯,這與教師導學作用的缺失也有關系。探究教學,重在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求知能力,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我領悟、自覺思考、主動解惑的潛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啟發誘導作用。所謂“三導”,就是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動力、自主探究能力、深層次的探究潛力三方面著力培養學生。
一、導探究動力
激發動力,引起興趣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前提。教師如果能運用使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導入,適時創造時機,誘導學生想親自動手操作的欲望,有迫切學習的愿望,導出學生的內動力,變“要我學”到“我要學”。
1.導在實用軟件的感受中
計算機的高科技的發展帶給人類翻天覆地的變化,掌握計算機技術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利用計算機各種應用軟件將對我們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好處直觀地展示給中職生看,讓他們真正感受各種軟件的神奇與強大,他們的學習欲望就會被調動。
例如:三月學校定為環保月,團委進行了“環保手抄報”“廢物利用小制作”比賽,評出優秀作品,獲獎名單已經公布,不過這份名單是以作品評獎,還沒有匯總各班的獲獎數量。筆者請同學們欣賞優秀作品后,頭腦風暴一下,猜猜哪個班獲獎數量最多。在大家的競賽(計算)中,猜測(計算)出有好幾種答案,到底哪種答案正確?大家都不能確定自己的就是對的。因為剛才用的都是土辦法,如果逐個進行相加統計,這樣比較麻煩,還費時費力,方法不佳,沒有把握。有什么辦法能更快更準地算出來?大家都希望能找到最優的辦法,這時老師利用EXCEL中的分類匯總方法只需簡單兩步就輕松搞定。這時,學生就會希望早一點學會這種神奇的辦法。
2.導在工作任務的挑戰中
在中職計算機探究性教學中應當設計一些與未來工作有關的任務,讓中職學生提前模擬未來工作崗位,使學生對未來工作充滿憧憬,產生積極的情緒。如:在學習WORD圖文混排時,筆者針對所帶汽修專業、藥劑專業的學生,設計的任務是《名片制作——圖文混排的妙用》,引導學生為未來的自己制作一張高大上的個性名片,體現中職學生的價值。導學中不僅讓學生知道名片包含公司名稱、姓名、電話號碼、單位地址等必備內容,還給學生展示并分析一批有特色的名片。教師再根據所學專業特色提供一些素材,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通過這種精心準備的導學,把學生對名片的了解從淺層(要素)提升到深層(個性特色),對名片的制作從不懂到躍躍欲試,再到制作出有特色的個性名片。
3.導在趣味活動的享受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想辦法引導學生感覺在趣味活動中,充分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與快樂,在不知不覺探究中學會操作。
如:PPT綜合練習時,先用PPT展示學生童年時代曾經玩過的(吹泡泡、翻花繩、跳房子等)、吃過的(糖葫蘆、泡泡糖、棉花糖等)、唱過的各種童謠(丟手絹、我愛北京天安門、小老鼠上燈臺)、看過的各種動畫片(蠟筆小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奧特曼、還珠格格等),這些童年趣事,勾起中職生的美好回憶,引起學生快樂的心情。為了延伸這份享受,就要讓學生做主角,親自去制作屬于自己的PPT幻燈片。任務是借助PPT各種功能,把屬于中職生的那份童趣用PPT展示出來。這樣PPT一定是學生盡其所能,想展示其美好童年的一個窗口,學生一定會運用文字、文本框、藝術字、圖片圖形、背景顏色等靜態元素和音樂、視頻、自定義動畫、超級鏈接等動態元素,精心制作一份屬于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導探究能力
探究性教學的根本在于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通過反復的質疑析疑,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提升能力。
中職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的培養學習的,在教學中更需要教師的刻意引導。這里以遞進式導學的操作思路為例(見下圖)。
圖 遞進式導學的框架圖
1.被動探究
當學習“填充柄”時,先讓學生帶著任務探究,任務是:如何在EXCEL表格中快速有規律輸入學號“1、2……45”。學生操作教師巡視,發現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的輸入方法;另一種是使用了“填充柄”進行填充,很明顯后者更快且準,效率高。此時要求學生用“填充柄”,參考書本P182中的提示“填充柄的使用”。學生探究時教師巡視,發現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有三種情況:一是能借助“填充柄”有規律地進行填充序列1、2……45;二是所有的序號都變成“1”(與第一個數據相同)。三是找不到填充柄或不能正確使用。教師把這三個問題拋給學生,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三種情況?”“如何正確使用?”
2.反饋交流
學生通過個人的探究、同學的互幫互助以及教師的導學,找到問題的焦點是“填充柄”的用法是否正確。正確用法是:把鼠標挪到所選單元格右下角,就是當鼠標從空心的十字形移動到右下角才能變成黑實心的十字形,拖動鼠標填充。上面三種情況:一是先輸入規律1、2后再使用填充柄填充才有效;二是沒有給出規律,填充變成了復制;三是鼠標需要移動到單元格的右下角才能找到填充柄。通過這一輪的反饋交流,學生掌握了填充柄的正確使用方法,也了解了填充柄可以填充有規律的序列,也可以復制。
3.主動探究
難道“填充柄”的作用就這些,還能填充什么?如何把神奇的“填充柄”用好用活?教師需要再設任務,再提層次,給學生實現二次探究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如:當學生學會了利用函數SUM求多個數據的總和時,是否也可以利用填充柄更快更準地求出全班同學期中考試各科成績的總和呢?學生探究過后,都能借助“填充柄”進行全部求和。前提是要借助相對、絕對、混合引用地址三種地址,使得公式可以按同樣規律套用填充。同樣,求平均值、求最大、小值等等函數都可以套用。
三、導探究潛力
根據中職學生的認知條件和學習基礎,探究教學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師需要由淺入深,采用遞進式導學,循序漸進的探究教學,增加信心,才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1.教師提供樣稿,學生在模仿中探究
在教學初期,教師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探究,并且把結果展現給學生,讓每位學生知道從哪里下手,模仿著探究,通過努力都能嘗到探究的甘甜,進而信心大增,長久下去形成探究的習慣。如,在學習Word軟件時,對于字體、段落的設置,教師以任務為驅動,樣稿為目標,學生打開“開始”選項卡,在“字體”或“段落”組中選擇相應的按鈕命令,就可以完成操作。這樣只需要學生大膽用鼠標去感受各種按鈕命令,就能完成相應的操作,簡單而實用,學生會從模仿中慢慢有了信心,體會到成就感。
2.教師提供設想,學生在探究中超越
教師需要設置一些層次較復雜的探究任務,讓學生通過努力才能達到操作結果,這樣會增加探究信心,提高探索能力。如:當學習文字處理軟件(Word)圖文混排時,就可以運用綜合任務,進行 “圖文混排”制作小報,這時需要用到文字、文本框、圖形、圖片、藝術字等,再進行排版。版面的設計是有講究的,文本框如何安排、圖形應該怎么點綴、顏色如何搭配、文字字體選哪種更美觀更大方、選擇哪些圖片、圖片樣式怎么處理、藝術字是否有需要等等問題,都要圍繞版面如何設計才能更美。學生們在精益求精中探究,最終才能得出較滿意的作品,在探究過程中不斷去超越。
3.教師提供項目,學生在探究中創新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和技術,使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到主動體驗。這種學習方式的中心是針對問題進行探究活動,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使創新意識增加,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在學習Windows Movie Maker多媒體軟件時,完成一個探究性項目——“制作主題為《我的高中》的視頻”,根據主題的要求學生需要去完成以下探究:①素材的準備,②圖片的處理,③音頻、視頻的格式轉換和剪輯,④字幕的添加(片頭、片中、片尾),⑤旁白的錄制和添加,⑥格局的規劃,⑦視頻的制作等。隨著項目制作過程的不斷推進,會不時有新問題進行干擾,這就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解決辦法,進行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網絡學習、請教老師等。
總之,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發揮教師的導學作用,運用好“三導”,使計算機探究性教學更多地導出中職學生的動力、能力和潛力。為社會提供有自信、有能力、能創新的一代中職學生。
參考文獻:
[1]任忠平.數學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導學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中學數學,2005(6).
[2]張兆祥.在物理教學中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J].教師, 2013(33).
[3]宋彩華.構建教師導學與學生自主求知平衡的初中數學課堂[J].天津教育,2012(6).
(作者單位:溫嶺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