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職學校加強中國夢教育,必須與培養中職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有機結合起來,貫徹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堅持立德樹人,努力培養中職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提高中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立足中職校的德育目標,從教育原則、教育重點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加強中國夢教育和提升中職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中職學校 中國夢教育 職業精神 職業道德 策略 研究
課 題: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小學德育研究專項課題“中職學生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培養研究”(課題批準號:DY201404B;課題主持人:張捷樹)的階段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國夢的明確提出,經歷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追求。
加強中國夢教育,是中職校必須牢牢把握的主題。加強青少年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培養是世界潮流,當前,發達國家已經越來越注重基礎教育課程與現實社會的結合,注重學生職業意識、職業能力和職業態度的培養。面對世界形勢發展和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愛黨愛國、擁有夢想、遵紀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成為敬業愛崗、誠信友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開展中國夢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中職生的職業精神,是中職學校全面貫徹落實中等職業學校新德育大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正能量、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時代要求。筆者認為,中職德育工作者開展中國夢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中職生的職業精神,應該圍繞德育目標,堅持立德樹人,做到堅持五個教育原則、突出三大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
一、堅持五個教育原則,把中國夢教育與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加強中國夢教育和加強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中職生職業精神,是中職學校貫徹落實新德育大綱的需要,必須堅持五個原則。
1.堅持方向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為此,中職學校開展中國夢教育與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發展戰略,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要實現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著力增強教育的時代性,引導學生把個人的職業理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理想緊密結合起來,制定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生涯規劃。
2.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
開展中國夢教育與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符合中職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和規律,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開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導活動,增強針對性和吸引力。
為此,中職學校必須結合中職生所學專業的特點、思想現狀,從他們將來所從事的行業、職業、工作崗位出發,根據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且出現多元化的特點,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感覺教育活動可親、可敬、可接受,提高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并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
3.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
開展中國夢教育與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既要重視知識傳授、觀念樹立,又要重視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引導中職生自覺遵守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規范,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方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優良品質,為培養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奠定廣泛、扎實的思想道德基礎。一方面,教育者要有耐心,把中國夢的思想理論滲透到學校開展的各種職業道德教育活動中,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夢與個人夢的關系,認識到培養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無論對于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還是個人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都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教育者又要引導學生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
4.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開展中國夢教育與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要把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和加強科學嚴格的管理結合起來,實現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的有機結合。為此,學校必須引導學生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正確理解自由與紀律、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引導學生在職業生涯中,要學會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改革創新,在誠實守信的前提下講求效益,在愛崗敬業的前提下學會感恩。
5.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
開展中國夢教育與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實幫助中職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增強教育的實際效果。為此,我們的教育活動應該堅持擺事實、講道理,運用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實說明實現中國夢與培養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實際困難,幫助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改進和完善的計劃。
二、突出三大教育重點,為實現中國夢提升中職生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素質
中職校應該把中國夢的教育與中職生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突出中國夢形成發展、科學內涵和實現途徑三大教育,讓學生不僅了解中國夢、理解中國夢,而且能夠為實現中國夢自覺培養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1.突出中國夢形成發展教育
突出中國夢的形成發展教育,就是要引導中職生對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形成高度的思想認同,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內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個人夢。
為此,一要加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教育。通過中共黨史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實現中國夢的領導核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必須擁護黨的領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概括為實現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根據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黨的執政規律慎重做出的偉大抉擇,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夙愿。當代中職生應該把實現中國夢的社會理想內化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個人職業理想。
二要加強中國近現代史教育。通過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夢思想的形成發展是在近代中國社會遭受列強凌辱后的深刻反思,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是每一個中國人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應該把實現中國夢的社會責任內化為自己的職業責任。
2.突出中國夢科學內涵教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富裕。”突出中國夢科學內涵教育,就是要引導中職生認識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富裕,必須依靠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和無私奉獻;中職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生產、服務和商業活動中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恪守敬業、誠信原則,把維護職業良心和職業信譽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礎。為此,中職生必須在將來的職業生涯活動中,遵紀守法,自覺培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在各條戰線、各個崗位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把掌握一流的技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生產一流的產品和提供一流的服務作為自己的職業良心、職業信譽,把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以回報社會、報效祖國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境界。
3.突出中國夢實現途徑教育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突出實現途徑教育,就是要引導中職生認識到,為了實現中國夢,中職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必須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積極傳承社會主義職業精神。
為此,一要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行業道德規范教育。通過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到,走中國道路必須依靠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各個崗位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向前看,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做好工作;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職業道德與行業職業道德結合起來,為實現中國夢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要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要引導學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際行動弘揚當代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學習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條戰線涌現出的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為實現中國夢主動自覺地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爭當“四有”新人,在實現中國夢的職業生涯中做到振奮精神、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攻堅克難、自強不息、不懈奮斗。
三、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中職生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培養的有效性
開展中國夢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將實現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內化為職業精神、外化為職業道德,必須創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實效。為此,中職校必須做到以下三個結合,以拓寬教育途徑、增加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1.國家利益、學校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機結合
一是要從實現中國夢的需要出發,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把中國夢與學校發展夢有機結合起來,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讓學生深切感悟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緊迫感,逐步加深培養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對實現中國夢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
二是要堅持中國夢教育與學生個體成長夢教育相結合。中職學校可通過師生共建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等平臺,發動廣大教師深入了解學生,開展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學生把個人興趣愛好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結合起來,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還應結合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敬業、誠信、精業、勤業和創新、奉獻等職業精神。
三是要堅持中國夢教育與教師夢教育相結合。中職校應該在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的基礎上,著力引導教職工走教科研相結合的道路,以實現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讓中職生在教師嚴謹治學、依法執教、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崇高師德中,學會運用慎獨和內省的方法,努力培育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2.學校、社區、家庭有機結合
一是中職學校要結合道德講堂、群眾路線教育等活動,制定并落實好主題教育計劃。要充分利用校會、年段會、班會等主陣地開展專題教育,形成中國夢教育和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的濃厚氛圍,為學生培養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產生情理交融、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
二是中職校要充分利用學校所在社區的教育資源開展教育。學校應該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通過開展警民共建、社區共建活動,邀請社區勞動模范、創業能手、優秀校友與學生開展講座、座談、討論、辯論等互動;組織學生到社區、企業、聯辦單位等開展參觀訪問、社會實踐和學習探究等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活潑、充滿情趣的教育活動中對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產生共鳴,在體驗探究中升華思想道德素質,從而產生踐行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內在驅動力。
三是中職校要通過家校共建開展教育。學校應該通過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校共建等活動,通過邀請家長現身說法、與學生零距離交談、面對面討論等方式,共同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3.各門學科的教育有機結合
中職學校一要號召全校教師針對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的特點,運用賞識教育等成功教育方法,幫助中職生恢復心理健康和學習自信心,立志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學習。二是要求德育課教師把中國夢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徹到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德育教師要把中國夢教育和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到必修課與選修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創境激趣”“引思明理”“體驗導行”等教學環節,激勵學生樹立社會主義職業理想、職業態度和職業責任;通過系統宣傳歷屆全國勞動模范、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見賢思齊、崇德向善,自覺培育社會主義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和職業作風,為實現中國夢做一個品德高尚的時代青年。三是要求各專業課、文化基礎課教師配合中國夢教育和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教師要利用好學校的多媒體、班班通、網絡平臺、仿真實訓室等一切現代化教學設備,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與相關行業的職業道德要求,幫助學生認識到實現中國夢不是簡單抽象的理論說教,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技術、本領、智慧、貢獻,需要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做支撐。四是要求全校師生結合中職生職業技能大賽、文明風采作品大賽和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開展崗位練兵、傳幫帶和師帶徒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使廣大師生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活動中實現學習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常態化,為實現中國夢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
總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個艱苦奮斗的歷史過程,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參與,不懈努力。中職生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為了實現中國夢,中職學校應該加強對中職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育,為實現中國夢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小媛,陳永芳.美國勞動力教育與發展系統的概念模型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Z].2014-12-24.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工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