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別介紹了機床維修、保養和實踐教學的方法,從點、線、面相結合的視角討論了將三者有機融合的思路,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
關鍵詞:職業教育 維修保養 實踐教學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中對機床的維修保養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特別是將其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程度尚不夠高。這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培養出來的學生,其綜合能力都是有欠缺的,如同一個跛子不得不依賴于拐杖走路一樣,不但對自身發展不利,而且不利于用人單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改變機床維修保養與操作相對分離的現狀,扔掉拐杖、告別跛子!
一、維修、保養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意義
1.有利于保證基本教學
機床處于良好的狀態是實踐教學的基本保證。為此許多單位雖然投入了許多人力和財力,但是多數單位的工作流程是將二者分開,不但形成了資源上的浪費,而且容易造成二者脫節的現象,從而影響教學。
2.有利于機床的保護和學生的安全
如果操作和維修保養嚴重分離,則操作者對機床結構和性能掌握程度不夠,容易出現一些對機床嚴重破壞的極端情況。特別是對于一些新上手的學生,一旦操作失誤對機床的破壞較嚴重,維修起來十分麻煩。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現人身安全事故,后果則不堪設想。
3.有利于提高師生素質和能力
教師,如果既懂理論、懂操作而且懂維修和保養,在良好教學方法的配合下,其綜合素質和能力一定大有提高。學生,如果對維修和保養的知識和能力欠缺,無論是暫時的,還是長遠的,都是不利的。
4.有利于用人單位的發展
如果學生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則用人單位可以將操作、維修和保養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消除隱患。
5.有利于學校自身的發展
如果教學得到了保證,教師和學生的水平和能力都能夠提高,用人單位滿意,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對于學校的健康發展無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二、三者分別操作的方法
1.故障診斷與維修的方法
總體來說,應把握先簡后精、先機械后電氣、先外部后內部、先一般后特殊、先簡單后復雜的原則。主要方法有:
(1)直觀法,是指維修人員可以觀察聲、味、光等異常現象,將故障范圍一步步縮小,直至鎖定故障范圍。
(2)功能測試法,機床故障出現之后,如果不能鎖定故障范圍,維修人員可以通過手動方法,對其主要功能系統進行測試,然后按照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維修知識來分析和排除機床故障。
(3)交換法,主要是用無故障的零部件替代可能的故障出現部位,從而將故障范圍縮小并排除,備件更換需要在斷電情況下進行。
2.機床保養的方法
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1)預防性維護保養,主要是平時的保養和定期的保養,以降低故障發生的概率,從而將機床的使用性能發揮到最大。因此應建立保養計劃,確定保養內容和保養周期,針對機床加工對象和性能建立操作規章和維修檔案,做好檢查和總結。
(2)針對性保養,根據機床的特點和歷史使用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機床各個系統進行保養。具體執行時可針對個別零件,但最好是按系統進行保養,常見的有:電氣系統保養、潤滑系統保養、液壓系統保養等。
3.實踐教學的方法
根據教學實踐,采用模塊化教學為主的方法。具體來說,將車工模塊分為安全教育、車削基本知識、車外圓柱面、車內圓柱面、車內外圓錐、表面修飾和車成形面、螺紋加工、車偏心工件、復雜工件的車削和車床的調整及故障排除等模塊。車工教研室根據教學大綱制訂教學計劃,將與實訓課題有關的理論知識合理地融入到各個模塊中去,使教學內容規范、實用、夠用、靈活和必需,使各模塊銜接有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學生容易理解,老師容易講解、容易實施。
三、三者結合的方法
可以通過點、線、面的視角,將以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具體來說,以每個教學模塊為落腳點,以各個模塊的順序完成為主線,以機床的維修與保養的知識和技能為知識面,將其操作融入到教學主線的各個環節中,提高學生對機床性能的全面了知,提高三者銜接程度。
四、小結
將機床的維修、保養工作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意義是明顯的,對于學校、用人單位、教師、學生都能起到良性循環的促進作用。雖然,從不同的角度看三者各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如果能從點、線、面的視角將三者有機地融合,則應取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
筆者的觀點和思路只是拋磚引玉,期待大家更多地指導和討論,相信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的工作一定能上一個臺階。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