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技工院校公共基礎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承擔著培養技校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重任,也是提升技校生綜合素質的不可或缺的一環。為此,針對技校生的實際學情,語文教師要遵循技校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關鍵詞:技工院校 語文 有效性
技校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以往在許多技工院校教育者中始終存在著一個誤區,即技校生的培養目標就是為了就業,至于語文、數學、物理等基礎課程則可有可無,加之技校生本身很多未接受正規系統的初中三年素質教育,對語文等課程的學習有著一定的抵觸情緒,這些因素直接導致語文等基礎課程在技工院校整個課程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而從筆者學院近幾年來的就業反饋來看,企業對于技術人才的標準正在發生著變化。企業越來越看重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這種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實操技能,更包括了重要的人文修養素質。這就要求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轉變過去的錯誤觀念,將語文等基礎課程的教學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現在的語文教學仍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將課堂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一、當前技工院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語文基礎素質薄弱
從對近十年從筆者學院技校生的進校摸底考試的語文成績來看,隨著技工院校的生源越來越多地來自農村與偏遠山區,學生的人文基礎也呈現出逐年下降的明顯趨勢。導致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學生受到師資、教學設備、教學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并未受到系統、正規的素質教育,而報讀技工院校的學生許多更是“雙差生”,這些“雙差生”不僅學習差,而且學習態度不端正。他們認為像語文這些基礎課程學了沒有實際用途,因此對待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應付了事,也缺乏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積極進取的能力與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僵化
目前技工院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沿用了普通初、高級中學的日常模式,教學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對于語文基礎素質薄弱的技校生來說,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會加劇他們對于語文課程的厭學心理。這些狀況迫切要求我們改革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更加注重技校生未來實際工作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更加貼近技校生的青春期心理與思維,在教學手段上引入多媒體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形象、直觀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許多語文教師在采用多媒體后,出現將以往對著課本的“照本宣科”改為對著電腦屏幕的“照本宣科”的情況,這是極不可取的。
二、提高技工院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與途徑
要提高技工院校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這兩方面同時入手。
1.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目前技工院校的語文專業教師隊伍已呈現出“老齡化”的趨勢,不少學校將每年主要的招聘目標放在專業課程上,而對于語文這種基礎課程則一拖再拖。因此,許多學校語文教師已青黃不接,在語文教學崗位上的都是老教師或者是非本專業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就顯得尤為迫切。這種教學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內容。語文教學也要像專業技能課一樣,大膽地“走出去,請進來”,既安排教師利用假期外出進修學習,也可以聘請外校的語文教師來校傳經送寶,拾遺補缺。
2.改革教學模式
技工院校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教育學生掌握祖國語言這個工具,作為個人閱讀和表情達意的手段,并逐步養成正確運用的能力。因此,承擔教授這門課的教師個人的語言,也應該生動、活潑、準確,與課程的性質、特征取得協調和統一。語文教師課堂語言的語匯豐富、跌宕、幽默,富有變化和感染力,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其次,教師要開放教學內容,關注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智力特點,讓他們的特殊才能得到展示。最后,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經驗,對教材或學習資料自主地進行感悟、理解,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智慧的教學。因此,技工院校的語文專業教師也必須為了技校生的成長、成才自覺地反思,并進行反思性的實踐,完善我們的教學理念,提高我們的專業素養,大膽改革傳統的僵化的教學模式,提高技工院校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西省冶金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