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蕊
摘 要:基礎音樂和欣賞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方法,其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創新意識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在基礎音樂欣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并根據實際情況備課,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對基礎音樂欣賞教學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基礎音樂 音樂欣賞 教學方法
在新世紀的背景下,我國的教育體制有了很大的變革,音樂也是改革的重要部分。基礎音樂欣賞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審美觀念。音樂欣賞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課程。所以,在教授這門課程的時候,教師必須根據音樂理論指示進行作品的鑒賞和評價。對于不是藝術專業的學生,由于他們沒有扎實的音樂基礎,在聽取教師講課的過程中,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問題。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了解學生音樂素質的現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無論是在進入高中學習之前,還是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前,基本上都是以文化課的學習為主,學校以學習成績為錄取的標準。學生音樂素質的高低與中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水平以及學生自己對音樂的興趣有著直接的關系。面對這樣的現狀,一是,要對學生的音樂水平進行調查,要清楚地了解有多少學生具有識譜的能力,有多少學生會演唱以及有多少學生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愛好。二是,要對不懂音樂樂譜、不會唱歌、不喜歡唱歌以及沒有演奏技能的學生進行具體的分析。三是,要根據對學生的調查,對了解到的情況進行詳細和綜合的分析,并且提出相關的實踐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制訂相應的計劃,從而提高基礎音樂欣賞教學的質量。
二、創新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指明今后課程教學的發展方向,所以,制定的教學目標一定要清晰,表述一定要詳細具體。音樂欣賞課程自身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規律也是設計教學目標時的重要參考。此外,教師和學生都要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在鑒賞和分析音樂作品的時候,可以制定出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的掌握。首先,要讓學生對作品的作者、創作時間以及創作背景進行分析;其次,要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音樂背后包含的意義。
(2)情感教育。在進行音樂情感教育的時候,插入互動環節,能夠充分發揮教學目標設計的整體功能,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含義以及作品產生的時間和背景,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提升。
2.改變教學方法
(1)采用情境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學的有關功能工具,創造和設計生動具體的情境,將學生的語言、行為以及情感融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參與音樂的體驗,從而引發學生一系列的想象,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使學生逐漸養成聽音樂和感受音樂的好習慣。
(2)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音樂理論知識是提高音樂審美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在進行音樂基礎和欣賞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地增加一些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此外,還要讓學生將學習到的音樂基礎的有關知識與實踐相融合,從而提高音樂基礎和欣賞課的教學質量。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對促進學生學習音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須合理地利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在教學之前,教師要根據教學思路來設計課件,并且在備課和做課件的時候,一定要投入一些時間收集教學素材,如視頻﹑圖片﹑文字等,將其制作成PPT。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掌握和了解音樂知識,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小結
教師在進行音樂基礎與欣賞課程教學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多聽、多欣賞,使學生充分地掌握和了解音樂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和分析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在音樂基礎與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不斷地對教學實踐的方案進行改進,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提高音樂基礎與欣賞課的教學平,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培育出更多的適合國家需要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平.關于改革高師音樂傳統教學模式的探討[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3).
[2]龐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模式[J].黃河之聲,2009(6).
[3]霍蓓蓓.淺談音樂基礎教育的改革與實踐[J].青春歲月,2012(12).
(作者單位:承德技師學院)